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铁磁材料不同变形阶段自发漏磁信号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3 07:05

  本文关键词:油气管道的磁记忆检测技术应用及其对比性定量的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交通大学》 2011年

铁磁材料不同变形阶段自发漏磁信号特征研究

邓博  

【摘要】:铁磁材料是由大量磁畴结构组成的。由于磁机械效应,残余内应力或外加载荷会导致铁磁材料宏观磁性质发生改变。上述磁—机械耦合效应是各类磁无损检测的物理基础。传统磁无损检测技术往往适用于宏观缺陷的检测,但无法检测材料性能退化和早期损伤。 金属磁记忆是一种新型的被动式的磁无损检测技术。相比较传统磁无损检测技术,金属磁记忆具有众多优点。例如,这是一种被动式磁检测技术,获得的是被测试件自身的漏磁场信息;无需外加磁化源,利用的地球磁场作为激励源;此外,该技术可同时检测宏观缺陷和材料早期损伤。但是,作为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技术,目前系统的实验数据和相应的理论模型均尚未建立,仅依据两个定性判据确定可能的危险区,而具体缺陷特征必须依据其他方法进一步确定。本文拟对铁磁材料缺陷处漏磁特征开展系统的实验和数值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实验方面,开展了Q235钢单向拉伸和压缩加载过程中的漏磁检测。结果发现,单向拉伸条件下利用漏磁信号幅值及其梯度变化能够有效确定不同变形阶段,但在整个压缩阶段漏磁信号变化不明显。此外,相比较漏磁幅值,其梯度是一个更为敏感的参数。实验同时证实可以利用漏磁信号有效区分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 数值研究方面,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电磁计算软件对缺陷处漏磁信号分布开展了系统的二维数值模拟,考虑了众多影响因素对漏磁分布的影响,其中包括考虑变形阶段(弹性、塑性、断裂),几何特征(缺陷宽度、深度、埋深)及测试条件(传感器提离值)等。 相关研究结果对金属磁记忆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O482.5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第1章 绪论11-22
  • 1.1 引言11
  • 1.2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11-14
  • 1.2.1 研究背景11-14
  • 1.2.2 课题来源14
  • 1.3 传统电磁无损检测技术14-16
  • 1.4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16-20
  • 1.4.1 金属磁记忆检测原理16-17
  • 1.4.2 金属磁记忆检测的特点17
  • 1.4.3 金属磁记忆检测设备17-18
  • 1.4.4 金属磁记忆法国内外研究现状18-20
  • 1.4.5 金属磁记忆检测存在的问题20
  • 1.5 本文研究内容20-22
  • 第2章 磁机械效应的基本物理原理22-32
  • 2.1 引言22
  • 2.2 铁磁物质的磁化和磁滞22-23
  • 2.3 磁晶各向异性和磁致伸缩23-26
  • 2.4 磁畴结构26-29
  • 2.5 磁机械效应29-30
  • 2.6 铁磁构件的磁记忆效应30-31
  • 2.7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铁磁材料漏磁信号的实验研究32-43
  • 3.1 引言32
  • 3.2 实验方案设计32
  • 3.3 材料及实验设备32-35
  • 3.3.1 实验材料32-34
  • 3.3.2 实验设备34-35
  • 3.4 实验步骤35
  • 3.5 实验结果35-41
  • 3.5.1 拉伸试样35-40
  • 3.5.2 压缩试样40-41
  • 3.6 本章小结41-43
  • 第4章 不同变形阶段自发漏磁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43-63
  • 4.1 引言43
  • 4.2 缺陷漏磁场的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43-45
  • 4.3 缺陷处漏磁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5-48
  • 4.4 缺陷处漏磁场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48-62
  • 4.4.1 初始条件有限元模拟分析48-53
  • 4.4.2 弹性变形试件漏磁场有限元分析53-54
  • 4.4.3 塑性变形试件漏磁场有限元分析54-61
  • 4.4.4 断裂试件漏磁场有限元分析61-62
  • 4.5 本章小结62-63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3-64
  • 5.1 结论63
  • 5.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作者简历68-70
  • 学位论文数据集7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志芳;焊接裂纹的金属磁记忆特征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邸新杰;焊接裂纹的金属磁记忆信号定量化特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舒铭航;磁记忆检测力—磁效应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ZnO基宽禁带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郑人华;新型含邻菲罗啉聚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吴连斌;有机硅/噻唑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胡亮;基于边界法向磁通密度逐点测量的无旋磁场重构方法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5 徐松林;PTFE/A1含能反应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孟庆鸿;松科1井复杂地层取心钻具及泥浆优化设计和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文强;透射时差法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江凤仙;3d过渡金属掺杂In_2O_3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向东;24kV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10 韩雁冰;离子替代M-型纳米钡铁氧体材料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茂军;轿车B柱下护板成型过程模拟及模具优化设计[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倩;异形航空构件的专用超声换能器研制及检测应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张颜艳;奥氏体不锈钢组织超声无损评价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5 朱志斌;基于金属材料的扰动磁场检测技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李新蕾;金属磁记忆检测机理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仿真[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潘强华;磁记忆检测技术力—磁效应的试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8 魏运飞;金属薄板的兰姆波成像检测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9 夏云清;装载机差速器齿轮的非线性接触与疲劳寿命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苗军伟;注塑成型和模具结构一体化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威;钢结构磁力耦合应力检测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亚梅;油气管道的磁记忆检测技术应用及其对比性定量的初探[D];天津大学;2004年

    2 邸新杰;焊接裂纹金属磁记忆漏磁场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严春妍;焊接裂纹的金属磁记忆信号特征判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雪梅;单佳宏;;无损检测技术在道桥施工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07年05期

    2 崔洋;韩永胜;;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3 王明;马长波;;桥梁专业增加无损检测技术课程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0年02期

    4 唐东林;;《无损检测》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5 冯小雷;胡宇;闫敏;方俊雅;;基于电磁激励的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J];科技资讯;2011年01期

    6 尚鹏翔;周懋瑞;;无损检测技术在飞机维修中的应用及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05期

    7 本刊编辑部;地矿部地基与桩无损检测技术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J];物探与化探;1991年05期

    8 管平;混凝土结构的无损检测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9 陈桂生;;无损检测技术在砌体工程现场强度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3期

    10 曹文正;郑雄胜;;无损检测技术在船舶修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新玉;张凤林;;水下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韦欢;;通过无损检测技术控制结构件焊接质量[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袁榕;;科学技术是推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动力[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清;;某种无损检测台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赵育台;黄丹青;;地质雷达与公路无损检测技术[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徐可北;;航空工业无损检测的应用与需求[A];第三届十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何春凯;张仁瑜;;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报告[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赵宁;;激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孙频;杨涛;;浅析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A];第二届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刚铁;;焊接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滕继濮;[N];科技日报;2011年

    2 丁洁 曹克顺;[N];太原日报;2009年

    3 曹克顺;[N];中国冶金报;2009年

    4 见习记者 李玉清;[N];科学导报;2009年

    5 丁航军 陈海云 记者 史玉成;[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张轶;[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桦楠;[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8 李东明;[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郑建果;[N];中国冶金报;2006年

    10 记者 桂雪琴;[N];中国船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慧霖;受载煤岩变形破裂低频电磁信号规律特征与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杨铁滨;基于机器视觉的陶瓷球表面缺陷自动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王山山;基于振动理论的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朱目成;亚表面缺陷的磁光/涡流实时成像检测技术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冯雪;铁磁材料本构关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6 万升云;磁记忆检测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曹印妮;基于漏磁成像原理的钢丝绳局部缺陷定量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汪子君;红外相位法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杨宾峰;脉冲涡流无损检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唐志鹏;杧果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博;铁磁材料不同变形阶段自发漏磁信号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明翠;基于巴克豪森造讯技术的硬度检测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3 李学生;基于虚拟仪器的超声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4 乔艳红;瑞雷波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于子绚;应力波检测古建旧木缺陷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黄陶;混凝土芯样尺寸效应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刘宾;高分辨率ICT重建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06年

    8 张震;脉冲涡流测厚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9 杨明山;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全程控制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威;基于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数据的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油气管道的磁记忆检测技术应用及其对比性定量的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24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3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