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加速度计在冲击环境下的力学分析与仿真
[Abstract]:Microaccelerometers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carrier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In this paper, a silicon-based piezoresistive accelerometer with g (g=9.8m/s2) value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under impact acceleration.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piezoresistive micro accelerometer with high g value can work normally and effectively in the range of 15 脳 10 ~ 4 g, and can withstand 40 脳 10 ~ 4 g high speed shock. When the acceleration exceeds 40.8 脳 10 ~ 4 g, the accelerometer will deform. The main failure mode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accelerometer in impact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The failure of piezoresistive accelerometer in impact environment is mainly from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eam and frame and mass block. With the increase of impact time (I. e., impact strength), the stress of the structure gradually reaches the yield limit, the yield effect of the material occurs, and then the fracture occurs.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北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分类号】:TH8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美玉;石云波;刘俊;祁晓瑾;;高g微加速度计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2 高健飞;熊继军;郭涛;范波;;微加速度计在冲击环境下的可靠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3 唐军;赵锐;石云波;刘俊;;高冲击环境下MEMS大量程加速度传感器结构的失效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4 马喜宏;周鹏斌;李建军;;高g值微加速度计在冲击环境下的可靠性[J];测试技术学报;2010年05期
5 姜理利,唐洁影;多晶硅微悬臂梁断裂的可靠性预测模型[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06期
6 赵小龙;马铁华;范锦彪;;高g值加速度计在高冲击下的失效特性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12期
7 王钻开,宗登刚,陆德仁;高量程加速度计的力学性能分析[J];机械强度;2002年04期
8 宛克敬;何常德;廉德钦;薛晨阳;;MEMS压阻超声传感器的设计与优化[J];压电与声光;2012年05期
9 杜春晖;何常德;葛晓洋;于佳琪;熊继军;张文栋;;MEMS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设计[J];压电与声光;2012年06期
10 陈学强;闫明明;徐晓辉;郭涛;石云波;;微加速度计在高冲击下的断裂失效分析[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怡凡;吴黎明;张力锴;;一种车身姿态的捷联测量[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8期
2 王世涛;贾玉斌;张斌珍;黄钦文;郝一龙;;微加速度计冲击可靠性及防护[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12期
3 苏继龙;庄哲峰;陈学永;徐洪烟;;MEMS微结构变形行为尺度效应的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7期
4 张建新;张合;;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可变增益控制[J];测试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5 王晓倩;李鹏;孟祥然;徐鹏飞;冯薪霖;薛晨阳;闫树斌;;高g光学微腔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08期
6 石云波;赵锐;唐军;刘俊;李科杰;;单片三轴大量程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与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09期
7 王军诚;吴艳红;孙科;杨恒;李昕欣;;全方位抗过载的压阻式三轴加速度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年11期
8 赵小龙;马铁华;范锦彪;;高g值加速度计在高冲击下的失效特性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12期
9 陈员娥;刘晴晴;马喜宏;李长龙;;温湿度环境下高量程加速度计可靠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06期
10 高祥;王利;张志;;基于压电微悬臂梁的能量采集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凌丹;威布尔分布模型及其在机械可靠性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建宏;复杂力学环境中MEMS安全系统失效机理与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力锴;主动悬架复合控制系统及其SOPC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孝涛;微倾斜悬臂梁在振动冲击载荷下的可靠性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卢云;铰链式宽频带高量程微加速度传感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范克彬;AlN压电薄膜制备及铰链式高量程加速度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5 王永刚;聚酰亚胺挠性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徐小丽;高过载条件下微型加速度计的动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马沧海;紫外光辅助低温硅片直接键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燕娇;多晶铜微梁构件内部应力和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9 徐香菊;复合量程微加速度计抗高过载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10 廉德钦;电容式超声传感器信号提取电路设计[D];中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为,霍明学,陈伟平,王东红,张颖;多晶硅薄膜压阻系数的理论研究[J];半导体学报;2004年03期
2 屈新芬,苏伟;侵彻武器用MEMS大g值加速度计[J];兵工自动化;2002年03期
3 姚军;曹心宽;姜同敏;;可靠性强化试验定量评估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文丰;任勇峰;王强;;高冲击随弹测试固态记录器的设计与应用[J];爆炸与冲击;2009年02期
5 黄家蓉;刘瑞朝;何翔;孙桂娟;徐鹏;;侵彻过载测试信号的数据处理方法[J];爆炸与冲击;2009年05期
6 郇勇,张泰华,杨业敏,曾昭君;用Hopkinson杆冲击加载研究高量程微加速度计芯片的抗过载能力[J];传感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7 董明;惠春;徐爱兰;;基于Ansys的压电式四臂加速度计模拟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3期
8 孙远程;杨波;彭勃;赵龙;张茜梅;;微机械高冲击传感器的一种失效模式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9 夏伟强;马铁华;范锦彪;王燕;;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在高冲击环境下的零漂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10 董培涛;周伟;李昕欣;张屯国;王跃林;封松林;李圣怡;;三梁-质量块敏感结构高性能压阻式碰撞加速度计[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祁晓瑾;MEMS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研究[D];中北大学;2007年
2 王小燕;三维加速度传感器优化设计及静动态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学强;闫明明;徐晓辉;郭涛;石云波;;微加速度计在高冲击下的断裂失效分析[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4年02期
2 罗晓章,周百令;扭摆式硅微加速度计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0年01期
3 李万玉,阮爱武,罗晋生,冯培德;硅微加速度计的接口检测电路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0年02期
4 胡红革,文贵印,余从唏,胡军,赵锡均;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的噪声特性[J];传感器技术;2001年11期
5 王立森,胡宇群,李志宏,余同希,赵亚溥;微加速度计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失效分析[J];机械强度;2001年04期
6 何洪涛,徐永青,杨拥军,吕苗,郑锋,吝海峰;梳齿差分电容式体硅微加速度计(英文)[J];微纳电子技术;2002年11期
7 郑英彬,苏伟,何晓平;叉指式微加速度计的静电-机械耦合场分析[J];传感器技术;2002年05期
8 郇勇,张泰华,杨业敏,王钻开,陆德仁;压阻式高量程微加速度计的冲击校准[J];传感器技术;2003年11期
9 张精华,田雷,迟晓珠,王伟,侯占民,吴亚林;压阻式硅微加速度计的研制[J];传感器技术;2003年12期
10 张少峰,陈花玲;一种高分辨率电容微加速度计的设计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慧;郭航;;压电式微加速度计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2 邢朝洋;王巍;徐宇新;邱飞燕;徐杰;;宇航用硅微加速度计工程化研究[A];2010年惯性技术 发展动态 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何晓平;张德;文贵印;;“叉指”结构微加速度计的系统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4 何胜;赵采凡;王巍;朱红生;;“三明治式”硅微加速度计工程化研究[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圣怡;刘宗林;吴学忠;;微加速度计的发展[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6 胡莉;李茜;;微加速度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鲍海飞;陆德仁;;高量程微加速度计的冲击标定[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黄书琴;郝永平;王世军;;电容微加速度计结构参数优化设计[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何晓平;;抗7400g冲击的静电伺服微加速度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10 何胜;赵采凡;朱红生;王岩;;硅微加速度计微敏感结构设计与研制[A];2001年飞行器惯性器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晓e,
本文编号:2344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34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