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共振技术的人体健康检测系统软件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3-22 15:50
【摘要】:近年来,量子共振检测仪(Quantum Resonance Spectrometer,QRS)以其方便、迅速、准确、无伤、检测对象广等优点进入人们的视野。QRS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医疗仪器,可以检测的疾病范围非常广泛。目前来说,我国引进量子共振技术的时间太短,该技术还不太成熟,所以对于量子共振技术用于人体健康检测的研究成为迫切的需求。首先,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现有量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波数据处理软件,并结合下位机、通讯协议实现了ASL生物波电子检测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对单一项目进行检测,比如心脏、肾脏等器官,也可以通过多种项目对人体健康进行综合评估,比如精神状态评估等,并且还有脱敏、量化、能效检测三种辅助治疗功能。系统集成数据接收、处理、显示等多项功能,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检测多种检测项目。同时检测界面能实时显示各种数据,让检测师与被检测者面对面交流,提供更加确切的专家建议,对医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本文在已实现ASL生物波电子检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原有两种量子共振的数据量化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共振信号量化处理的改进方法。同时结合相关医学疾病知识,通过分析ASL生物波电子检测系统的检测报告,比较正常人群和肿瘤风险人群检测报告的数据显著性差异,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与机器学习模型提出了一种肿瘤风险自动检测模型。并且将该方法应用到实现的系统中,结合专家意见,提供了一种肿瘤初筛的新思路,对于肿瘤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现并改进了生物波数据处理软件,并通过软件测试和临床实验提高了ASL生物波电子检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将有助于深入理解量子医学,为量子共振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图文】:
位机执行磁化操作位机执行结束操作次性传感器销毁敏电源开/关敏模式切换度增加度减少部分是 ASL 生物波电子检测系统的数据来源。相件),下位机检测部分是整个系统中硬件检测设备:生物传感电极数据采集模块(3.1)、信号放大电路(3.3)、单片机控制处理模块(3.5)、数模(D/A)、工作状态指示电路(3.6)。图 2.1 是整个系统实模块组成图。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生物波数据处理软件研究与检测者检测报告,数据量化处理方法将会在 3.4 章节详细介绍,所以软件简单介绍该流程,对于软件其他功能如数据库管理等并没有展现出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274;TH789
本文编号:2595263
【图文】:
位机执行磁化操作位机执行结束操作次性传感器销毁敏电源开/关敏模式切换度增加度减少部分是 ASL 生物波电子检测系统的数据来源。相件),下位机检测部分是整个系统中硬件检测设备:生物传感电极数据采集模块(3.1)、信号放大电路(3.3)、单片机控制处理模块(3.5)、数模(D/A)、工作状态指示电路(3.6)。图 2.1 是整个系统实模块组成图。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生物波数据处理软件研究与检测者检测报告,数据量化处理方法将会在 3.4 章节详细介绍,所以软件简单介绍该流程,对于软件其他功能如数据库管理等并没有展现出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274;TH7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立娜;;福尔电针概述[J];河南科技;2014年08期
2 王向荣;王向福;;生物微磁场(量子共振)检测技术在妇科疾病普查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07期
3 安会波;刘征燕;王青霞;武芳;帅金凤;马艺梅;魏艳苏;;量子医学在临床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2009年24期
4 杨晓倩;李厚臣;汤立新;;经络穴位低电阻特性的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12期
5 李忠兴;于泉军;陈方基;马冬梅;;量子共振检测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08年04期
6 姜堪政;郑谦;袁心洲;;生物电磁场对人体抗衰老与保健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07期
7 燕南;王明勇;刘继红;;用量子共振法检测体检人群免疫功能状态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8年02期
8 孙淑梅;陈清启;张雪娟;;量子共振检测稳心颗粒与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100例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8期
9 祝焱;谢兆霞;彭捷;;CQRS-Ⅱ型量子共振分析检测仪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医学工程;2006年03期
10 游伟程;肿瘤的预防——21世纪肿瘤防治研究的焦点[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秀芳;吴莉萍;;儿童尘螨哮喘的量子共振检测评估[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本文编号:2595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59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