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高分辨率小动物PET成像系统探测器性能测试与初步断层成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18:35
【摘要】:核医学成像实验中,探测器的性能对成像质量至关重要。实验室自主搭建了一套高分辨率小动物PET成像实验平台,该平台由探测器系统、NIM电子学插件、数据获取系统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实验中,采用的晶体为硅酸钇镥(LYSO)闪烁晶体,其像素分别是2.0×2.0×10 mm~3、1.6×1.6×10 mm~3和1.3×1.3×10 mm~3,尺寸分别为10×10、10×10和18×18。基于像素尺寸为2.0 mm和1.6 mm的10×10LYSO阵列晶体探测器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PS_PMT)通过硅胶耦合组成,像素尺寸为1.3 mm的18×18 LYSO阵列晶体,连接锥形光导后与光电倍增管耦合。实验有两套数据获取系统,分别为NI_32路非同步PCIe_6361采集卡和8路同步ART_PXI_8501采集卡,前者最大采样频率为500 kHz,后者最高能达到1MHz。基于PCI数据获取系统,由于不能同步采样,故对采样波形进行拟合重构后取峰值。本文在基于自主搭建的高分辨率小动物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验研究,测试三种像素尺寸PET探测器的2-D位置图、单个晶体区分度、能量分辨率、晶体查找表等。分别利用PCI和PXI数据获取系统,在采样频率为500 kHz下,对比了同步和不同步采样对PET探测器晶体2-D位置图的影响。在PXI数据获取系统采样频率1 MHz条件下,获得最佳的PET探测器晶体2-D位置图。实验显示,像素为2.0 mm、1.6 mm和1.3 mm的PET探测器,利用PCI数据获取系统,单个晶体条的位置区分度分别达到0.62 mm、0.54 mm和0.29 mm FWHM;利用PXI数据获取系统,单个晶体条的位置区分度分别达到0.46 mm、0.32 mm和0.21mm FWHM;实验测得三种像素尺寸PET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分别能达到16.8%±1.76%、20.1%±2.24%和31.5%±3.76%。论文还初步研究了双探头符合断层成像,利用转台旋转,使用三种像素尺寸的PET探测器对0.37 MBq Na-22面源进行了图像重建。该研究验证了实验室自主建设的小动物PET系统能够实现亚毫米级PET图像获取,为首台PET系统样机组装提供了支撑。
【图文】:

结构图,成像,结构图,成像技术


图 1.1 SPECT 成像的结构图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技术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属于功能成像,解决了平面显,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让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等得到了近一步的发展PET 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给出病变位置和病变的相关信息,,具有较高特异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在人体器官功能水平的检查与研究方面,PET 成当前的首选仪器。同时,PET 成像技术对人体生理变化方面的研究也能大的帮助。在现代医学检测设备中,PET 也是仅有的能够提供神经活动学仪器。因此,在医疗检测诊断设备中,PET 成像技术已经成为首选,症的早期诊断[24,25]。小节主要从 PET 的历史与发展、技术原理及 PET 用探测器晶体几个方绍。

CT图像,图像,成像,近代物理研究所


作[26-29]。第一台专用于实验研究小动物 PET,是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合作开发研究的的 RAT-PET 显像系统。在探测器晶体部分,摒弃了 NaI 晶体,用 BGO 闪烁体晶体进行代替。在数据获取系统方面,也摒弃了二维采集模式,而是采用了更加先进的三维数据采集模式。在过去三十年里,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事 PET 研究、设计和生产工作,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众多 PET 医学影像科技公司。当前,PET 又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就是将 PET 与其他技术进行融合。现在医用 PET 的位置分辨率可以达到 3-4 mm,临床 CT 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几百微米。由于 PET 面临定位缺陷,CT 面临着功能性成成像缺陷,所以在临床上有人将 PET 和 CT 进行融合,使其兼有解剖结构成像和功能成像的优点。在现代医学检测设备中,PET-CT 已经成为医疗检查和诊断的主流配置。图 1-2 为 PET 和CT 的扫描图像与经过融合后的 PET-CT 图像的比较。从 PET 的图像上发现的肿瘤,再经过 CT 定位后,PET-CT 图像就可以非常清晰的定位肿瘤的具体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家玉,李正辉,朱世富,陈观雄;HgI_2探测器及其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8年05期

2 金同太;;探测器——航空航天技术热点之一[J];航空兵器;1988年05期

3 张兴;AOA探测器将进行飞行试验[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9年05期

4 崔敖齐;吴华清;;IBM PC/XT在固体探测器系统中的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1989年06期

5 俞嗣皎;陈国柱;马呈德;张秀凤;张毓敏;王楠;张维;;Si(Li)X射线探测器系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84年00期

6 Serge Melle,高国龙;如何使高灵敏度探测器系统的设计最佳化[J];红外;1995年01期

7 张宏吉;何玲平;王海峰;郑鑫;韩振伟;宋克非;陈波;;远紫外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检测方法及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年06期

8 刘宸;;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激光物体探测器的设计[J];激光杂志;2018年03期

9 陈国柱,马呈德,张秀凤,张毓敏,王楠,张维,俞嗣皎;高分辨Si(Li)探测器系统[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5年05期

10 王舒颖;;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记探测器系统的三朵金花[J];国防科技工业;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冷;毛卫民;冯惠平;;用X射线面探测器系统在线检测钢板织构[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2 孟祥承;王辉;徐岩冰;王焕玉;卢红;马宇倩;张吉龙;石峰;王平;李新乔;赵小云;;地震电磁卫星高能粒子探测中硅条探测器系统的研制进展[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质文;探月三期探测器系统再入返回 关键技术启动独立评估工作[N];中国航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建民;面向南极的科学级CCD探测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陈修亮;光子数可分辨探测及其量子探测层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余炼;面向环形对撞机的连续正离子反馈抑制探测器模块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4 李云龙;空间硬X射线反符合探测器研制与宇宙学参数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5 谢宏明;非拦截式束流剖面探测器-IPM与BIF[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闫真;TGC探测器的探测效率测试和宇宙线描迹仪系统的建立[D];山东大学;2006年

7 易晗;多丝漂移室探测器系统的研制和测试[D];清华大学;2016年

8 周楠;高效率硅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邹曙光;基于Topmetal芯片和碲锌镉晶体的高空间分辨辐射成像探测器[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佟林格;高分辨率小动物PET成像系统探测器性能测试与初步断层成像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李晓;加速器束流损失计算和监测器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3 郭峰;全身医用PET整机机械结构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赵婷;小型化高能电子探测器原理样机研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7年

5 林宏健;基于溴化镧探测器的数字化多道伽玛能谱仪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6 丰建鑫;采用四角读出的位置灵敏MicroMegas探测器研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7 伍红平;电磁卫星高能粒子探测器机械结构的设计及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高明;一种新型的电容层析成像探测器系统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建忠;太赫兹探测器测试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李玉;基于平衡探测器的光外差探测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9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09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5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