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微纳光学器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21:58
【摘要】:近年来,超材料以其对电磁波奇异的响应特性迅速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之一。超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隐身斗篷、负折射率器件、超透镜等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超材料都是基于精确设计的金属纳米结构。这种基于金属纳米结构的超材料对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电磁波表现出良好的等离子激元响应。然而对远红外及太赫兹等重要波段的电磁波没有明显的效果。除此之外,金属结构一旦成型,其响应特性也就随之确定,不可调控。而石墨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代替金属结构的理想材料。石墨烯的纳米结构对远红外和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并且石墨烯的本身的电磁特性可以通过掺杂和改变偏置电压等方式进行调控。因此深入研究石墨烯这种超材料,对于远红外和太赫兹波段的动态可调光电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对石墨烯这种超材料的电磁学特性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对其电导率、介电常数和调谐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基于石墨烯的微纳结构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研究了石墨烯微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响应,同时还研究了此响应对光场相位的调制效果;利用湿法转移法将石墨烯转移到目标基底上,并且用双束系统对石墨烯进行了图形化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对转移质量进行了检测,用SEM对图形化的效果进行了表征;以基于石墨烯的纳米结构为基础,设计和优化了太赫兹偏振分束器和宽带可调吸收器。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根据石墨烯条带只能对偏振光响应的特性,我们提出将石墨烯制作成矩形结构。矩形结构单元对两个偏振态的光都有响应,通过合理安排石墨烯单元的排布方式,可以实现TE模和TM模分束的目的。(2)在分析石墨烯条带对光场相位的调制效果时,我们发现扩大结构的周期可以将调制器转换为吸收器。随后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层的石墨烯结构,此结构可以实现宽带吸收的效果,且吸收窗口可通过偏置电压来调谐,即设计了一种可调的太赫兹宽带吸收器。
【图文】:

石墨,诺贝尔,天然石墨,胶带机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1.1 石墨烯简介的发现phene)是一种按蜂窝状晶格结构排列的单层原v 第一次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从此,以其新奇的特性在电学、力学和光学等领 Novoselov 也因此获得 2010 年的物理学奖。一。作为一种二维平面材料,石墨烯还可以作构建其他维度的碳材料[2],,例如:足球烯、碳 所示。

石墨,基本单元,物理学奖,足球烯


以其新奇的特性在电学、力学和光学等领和 Novoselov 也因此获得 2010 年的物理学奖。一。作为一种二维平面材料,石墨烯还可以作构建其他维度的碳材料[2],例如:足球烯、碳 所示。墨,单层石墨烯晶体管和自动胶带机,2010 年由 Ge给诺贝尔博物馆[1]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O441.4;TH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琳;;石墨烯产业前沿技术发展方向研究[J];新材料产业;2019年09期

2 ;半导体所等在多层石墨烯物理性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12年02期

3 ;美利用电子成像技术分析石墨烯[J];中国粉体工业;2012年06期

4 ;全球首条石墨烯生产线明年8月投产 潜力巨大[J];中国粉体工业;2012年06期

5 ;天奈科技开发出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复合锂电池助导剂[J];中国粉体工业;2016年03期

6 ;广西大学破解石墨烯制备难题 可大批量生产粉体材料[J];中国粉体工业;2016年03期

7 ;新的视觉体验 变色石墨烯泡沫创建“机械像素”[J];中国粉体工业;2016年06期

8 ;不完美石墨烯的“华丽蜕变”[J];中国粉体工业;2016年06期

9 ;石墨烯改变未来有望从这五大领域开始[J];中国粉体工业;2016年06期

10 ;德阳将打造“中国西部石墨烯产业先导基地”[J];中国粉体工业;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磊;于庆河;刘皓;张铭;刘凯歌;李凯;;石墨烯分散及其对防腐性能影响规律研究[A];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C];2019年

2 王庆国;张炜;王凯;王莎莎;;石墨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望[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3 刘东;李丽波;由天艳;;电化学制备氮掺杂石墨烯及其在催化氧气还原反应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王莹;刘子顺;;通过缺陷设计实现石墨烯的自发卷起和组装[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5 郑龙;许宗超;张立群;温世鹏;刘力;;石墨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以及工业化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8年

6 邢瑞光;李亚男;张邦文;;功能化石墨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A];2019年第四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全国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7 高超;方波;;石墨烯宏观组装及多功能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8 李永军;杨阳;戴静;黄晓宇;;功能化石墨烯、氟化石墨烯及石墨烷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C];2017年

9 梁秀敏;江雷;程群峰;;仿生石墨烯纤维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10 方浩明;白树林;;三维石墨烯填充高导热弹性体[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春蕾 刘言;金属所氧化石墨烯实现绿色制备[N];中国科学报;2018年

2 记者 秦志伟;规模制备石墨烯技术取得新进展[N];中国科学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王越 王冠;把哈尔滨打造成“硅谷”式石墨烯研发基地[N];哈尔滨日报;2020年

4 马超;南开大学:氧化石墨烯复合态毒理效应研究获进展[N];中国科学报;2017年

5 记者 丁佳;报告称全球石墨烯研发竞争日趋激烈[N];中国科学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贡晓丽;让“黑金”发光[N];中国科学报;2017年

7 记者 崔雪芹;浙江大学研发出高导热超柔性石墨烯组装膜[N];中国科学报;2017年

8 陈济桁;研究人员发现石墨烯防止铜腐蚀的方法[N];中国航空报;2020年

9 艾班;石墨烯生物材料制备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4年

10 柯伟;石墨烯基础应用研究获新进展[N];科学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立安;光子晶体结构石墨烯光电器件设计[D];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

2 樊志敏;多孔石墨烯及MXene基复合薄膜的构筑和体积比电容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熊东彬;基于石墨烯、二硒化钼层状材料的结构设计与电化学储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黎相明;基于聚合物/石墨烯组装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刘浩然;高载流性能二硼化镁超导材料的制备及其钉扎机理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6 李沛沛;功能氧化石墨烯流体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7 李高阳;铁磁石墨烯中近藤效应的数值重整化群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8 何晶晶;石墨烯及其氮化结构电子输运性质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9 王俊s

本文编号:2612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12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