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PSoC的三自由度肌电假肢(上肢)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1:42
【摘要】:目前,上肢残疾人的数量逐年增多,而使用不方便、仿生效果差的传统假肢已经不能满足失臂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以表面肌电信号作为控制源的智能假肢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市场上采用阈值方法的肌电假肢存在控制不直观、灵活性差的缺陷,而采用模式识别方法的肌电假肢控制器还处于研究阶段,大部分还处于实验仿真状态,其中控制效果较好的模式识别控制器也存在便携性差、实用性差等不足,远未达到人们的期待水平。本文从三自由度肌电假肢的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PSoC和DP-PSO-SVM的便携式假肢控制系统方案。该系统采用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搭建完成,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PSoC主控电路、便携式肌电信号采集电路、电源电路和假肢驱动电路;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肌电信号的AD采集、IIR数字滤波、动作起止点判断、特征值提取以及模式识别程序。在系统设计研究中,为提高系统便携性,基于PSoC利用软硬件协同的方法设计肌电信号采集电路,该电路集采集电路与控制电路于一体,其便携性可方便安装,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为提高系统的识别精度,本文采用监督式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并利用双种群粒子群优化算法(DP-PSO)解决系统对某些动作识别率过低的问题,提高系统的整体识别率。控制系统以PSoC为主控制器,利用便携式采集电路采集手臂的四通道肌电信号,在PSoC内部完成信号的数字滤波、起止点判断和特征值提取,组成特征向量上传到上位机训练DP-PSO-SVM分类器数学模型,模型参数写入PSoC后可完成对手臂动作的模式识别,最后通过驱动电路即可实现三自由度假肢的握拳、展拳、腕内旋、腕外旋、伸肘和屈肘6种动作的模式识别控制。为验证控制系统的效果,设计了离线仿真对比和在线控制假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P-PSO-SVM算法比采用标准粒子群SVM(PSO-SVM)算法构建的分类器识别精度提高4%,达到96.1%;该控制器对6种动作的在线识别率达到95.8%,具有较高的动作识别率,且符合实时性要求,很好的满足了三自由度假肢的控制需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图文】:

示意图,假肢,上肢,示意图


研究一种假肢,要求该假肢佩戴方便,操作简单,敏感度高,成本低,成逡逑为了解决该问题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逡逑如图1-2为假肢发展过程[5],最早的假肢只是用作掩盖身体缺陷,主要作用逡逑是装饰[6],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假肢在技术上结合了材料逡逑1逡逑

示意图,假肢,研究现状,肌电假肢


逦A逡逑装饰搶工具手开关控制栛阈值控制肌电假肢模式识别肌电假肢逡逑图1-2上肢假肢发展示意图逡逑市面上的假肢大多采用身体的一对拮抗肌的肌电信号,通过较为简单的阈值逡逑控制算法实现假肢一个自由度的控制[1°],对于多自由度的控制,一般很难切换,逡逑因此采用阈值控制方式的肌电假肢存在控制方式不直观,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而逡逑在'Y前的研宄中,人们更多的是研究手臂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邋electromyography,逡逑sEMG)和假肢控制之间关系,通过模式识别的方法来控制假肢[u]。目前很多机逡逑构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识别方法,其算法有较好的识别精度,但其本身很复杂,不逡逑适于完成对肌电假肢的实时处理。目前很多假肢都处在理论的研究阶段,其高识逡逑别率都只是在利用仿真实验得到[12]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H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宜明;杨济民;;基于PSoC的超声相控阵高精度测距系统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4年22期

2 夏孝云;李华峰;姚志远;;基于PSoC的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精密定位系统[J];微特电机;2013年01期

3 尹常永;李双美;包妍;;基于PSoC的精确电容测量仪[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郑勇;;针织机械电气控制系统对PSoC的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20期

5 刘臻;;基于PSoC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05期

6 江国栋;张兆东;;基于PSoC的电动自行车用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策略及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16期

7 任杰;朱华;梁大志;;PSoC在超声波电动机直线位移机构步进控制中的应用[J];微特电机;2012年10期

8 李玉丽;徐家品;张俊霞;;利用PSoC实现时钟[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11期

9 董阳泽;蒋山山;薛德贤;;PSoC在电机控制器中的应用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8期

10 梅永,王柏林;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J];电测与仪表;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琳;;基于PSoC的超声波电动机无线控制器的设计[A];第十六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叶朝辉;华成英;赵彦博;;PSoC实践教学研究[A];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德正;;基于PSoC技术的嵌入式系统设计[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德正;;基于PSoC技术的嵌入式系统设计[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5 姚金勇;聂洪玮;王庆凤;;基于嵌入式系统级芯片PSoC的蓄电池活化装置设计[A];全国第二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远龙;万雷涛;唐火红;;基于PSoC的微秒级脉冲电源的研制[A];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凯;陈尚松;郭庆;;用PSOC数模混合信号阵列实现压频V/F变换[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梁志颖;邹治华;;模糊理论在投篮机械系统之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王杨;邵晓鹏;林见杰;;基于PSoC3的光功率计设计[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10 张明杰;李华峰;夏孝云;;基于PSoC3的GMA驱动电流源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杨;基于PSoC的三自由度肌电假肢(上肢)控制系统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2 黄贤校;液晶显示控制器设计及其在PSoC实验平台上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袁志兵;基于PSoC的超声电机驱动电源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王芸;基于PSoC的数字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5 陈诚;基于PSoC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高广恒;基于PSoC的脑电信号无线采集系统[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7 袁忠根;一种基于PSoC的电容感应式触摸按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刘卫玲;基于FPGA和PSoC的混沌加解密系统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9 路宜明;基于PSoC的超声相控阵高精度测距系统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天时;太阳能照明能量管理PSoC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0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40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9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