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面向芯片原子钟应用的MEMS气室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02:19
【摘要】:基于相干布居囚禁(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CPT)原理的被动型原子钟,由于摆脱了微波腔的束缚,相比于主动型原子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结构体积。同时,微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的引入,取代了传统的吹玻璃法工艺制造碱金属气室,从而使原子气室尺寸从厘米量级降到了毫米量级,不仅缩小了物理系统体积,也大大降低了包括光源、探测、加热单元在内的功耗。因此,基于CPT共振原理的原子钟又被称之为芯片原子钟(Chip Scale Atomic Clock,CSAC)。CSAC的频率稳定度比传统的晶振钟高出3~4个数量级,而在定位系统中,1μs的时钟误差将会引起近300 m的位置误差,因此,高精度的时钟在导航定位中显得尤为重要。CSAC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尺寸芯片化,二是频率稳定度最优化。尺寸芯片化的关键在于原子气室的芯片化,因此,制作高密封、多气氛的原子气室是核心技术。同时,原子气室的优劣也将直接决定整个原子钟系统的频率稳定度。论文主要对微型化的原子气室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详细说明了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CPT原子钟的发展脉络以及研究进展;第二,研究了CPT原理,重点研究了原子气室在微型化尺度下产生的碰撞、磁场偏移以及光位移对CPT共振的影响;第三,将CSAC的结构分为两个部分,电学系统与光学系统,然后对两者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介绍了本课题采取的方案设计;第四,研究了MEMS气室的制作流程,基于MEMS技术,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深硅刻蚀机刻蚀硅片,得到气室结构。结合阳极键合机,分两次键合完成对气室的封装,得到了充有缓冲气体与不含缓冲气体两种类型的气室。在制备气室的过程中,硅片的掩膜采用AZ4620光刻胶,同时研究了深硅刻蚀后硅片表面的形貌特征,计算了刻蚀过程中不同尺寸下刻蚀机对硅片的刻蚀速率,分析了不同尺寸下刻蚀速率差异的原因。第五,对不充缓冲气体的碱金属气室进行了饱和吸收测试,对充有缓冲气体的碱金属气室进行了CPT共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不充缓冲气体的微碱金属气室,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饱和吸收现象;充有缓冲气体的气室也观察到了CPT共振谱线。
【图文】:

示意图,战场,原子钟,示意图


图 1.1 Micor-PNT 与信息化战场示意图原子钟以原子的振荡频率作为计时的基准,Cs 原子钟的成功研制,在 1967 年的国计量大会中改变了人类对秒的定义[12-14]。原子内部能级间的跃迁具有固有频率,这一率可以用来锁定本地晶振。芯片原子钟是目前能够实现的最小化原子钟,其原理是基相干布居囚禁,无需微波腔,具有结构紧凑、简单、微小的特点。工作物质通常为铷b)或铯(Cs)[15-16],光源可以用近年来新兴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 Cavity Surfacmitting Laser,VSCEL),,VCSEL 具有调制带宽高、单纵模输出、阈值电流低的特点[17]。传统的晶振钟相比,CSAC 不仅保留体积小的优点,精度也比传统晶振钟高出 3~4 个量级,若说最好的石英钟一年误差 5~8s,难么 CSAC 在 1000 年内的误差不超过 2s[18]。于上述性能,CSAC 可以广泛应用到各种通信设备中,以提高信号的传输的可靠性CPT原子钟是基于激光与原子相干作用的一种新型原子钟,与传统原子钟相比,不要臃肿的微波腔,可以实现芯片级微型原子钟。CSAC由于体积、功耗有望达到电子

原子钟,芯片级,历程,美国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场频率之差与钠原子基态超精细分裂频率一致时,原子被束缚在基态的相干叠加态),此时原子不再吸收入射光子,产生电磁诱导透明现象,又称相干布居囚禁。1[21],加拿大科学家 Cyr 等人建议将 CPT 原理用在碱金属原子钟上,从此 CPT 原子到了广泛的研究,美国对芯片原子钟的研究脉络见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7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彦;曹智栋;熊继军;闫树斌;;星载MEMS原子钟稳频系统的优化及实验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09年09期

2 李云超;胡旭文;刘召军;汤跃;张彦军;金文;闫树斌;;芯片原子钟原子气室的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年期

3 杜润昌;杨林;赵海清;;芯片原子钟的现状与发展[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5年02期

4 徐建;张廷凯;甘志银;刘胜;;一种原子钟系统的碱金属腔体制备技术[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2期

5 刘春保;;国外空间原子钟发展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8年01期

6 朱星;Rachel M.Godun;;高精度可移动原子钟[J];物理;2017年04期

7 谢军;孙云峰;屈勇晟;何冬;赵明;;空间原子钟组管理的实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导航定位学报;2016年01期

8 Steve Fossi;;尖端科技实现芯片级原子钟[J];中国集成电路;2014年10期

9 李斌;杨富春;江峻毅;;星载原子钟数据预处理的方法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2015年01期

10 ;澳大利亚科学家利用镱元素研制高精确度原子钟[J];稀土;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锴源;张宁;孙建设;;芯片原子钟原理和应用[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翟造成;杨佩红;;原子钟的发明与我国原子钟发展简述[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娅;唐升;李雨薇;李孝辉;;原子钟组性能监测方法研究[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2年

4 李林花;彭健航;张俊艳;;环境因素对原子钟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4 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3年

5 常宏;王心亮;田晓;张首刚;;基准原子钟发展及国家授时中心的光学原子钟研究[A];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0年

6 翟造成;李玉莹;;下一代星载原子钟的新发展[A];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0年

7 王谨;詹明生;;新一代时间基准:相干布局数囚禁原子钟[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陶惠钧;;原子钟的相对论效应的探讨[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9 沈基玲;郭唐永;王培源;;原子钟的发展与应用[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子超;魏荣;史春艳;李唐;吕德胜;王育竹;;铷喷泉原子钟研究进展[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冷原子钟实现预定科学目标[N];中国青年报;2018年

2 吴巍 记者 王惜纯;我国新一代高精度原子钟应用于北斗三号[N];中国质量报;2018年

3 通讯员 陈炳隆 记者 崔恩慧;原子钟等关键产品护航北斗全球组网[N];中国航天报;2017年

4 记者 常丽君;美国发布更精准原子钟[N];科技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索阿娣;航天原子钟 踏上大舞台[N];中国航天报;2010年

6 ;啥叫“精确”?这个原子钟两亿多年不差1秒[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卢敬叁;GPS精确授时原子钟的要求[N];中国质量报;2004年

8 赵永飞;最新原子钟:百亿年不差一分[N];经济参考报;2002年

9 郑平刚 张乃千 唐嘉;冷原子钟:算无遗策的时间卡尺[N];学习时报;2016年

10 吴巍 周铁中;二院203所原子钟护航北斗守时授时系统[N];中国航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毅;芯片原子钟性能优化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7年

2 张廷凯;相干布局数囚禁原子钟微型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缪凯;镉离子微波原子钟[D];清华大学;2016年

4 徐建;被动型相干布居数囚禁原子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朱雁青;低功耗MEMS热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张国军;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春田;MEMS数字检波器采集系统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田文超;MEMS及纳米接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纪新明;MEMS红外光声气体传感系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董凤良;基于MEMS的光学读出热成像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跃;面向芯片原子钟应用的MEMS气室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8年

2 刘玉菲;MEMS原子钟理论、设计及Cs/Rb气体盒气密性封装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5年

3 梁观平;基于FPGA原子钟频率合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鑫;原子钟碱金属蒸汽腔制作设备研制与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季磊;芯片级原子钟射频模块与温度模块研制[D];苏州大学;2014年

6 张燕军;原子钟频率稳定度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敏;原子钟噪声类型和频率稳定度估计的自由度分析与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8年

8 孙良;MEMS可重构带通滤波器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汤飞;MEMS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李明勇;反铁电式MEMS薄膜驱动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2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42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9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