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热成像系统微扫描误差修正理论与技术研究
【图文】:
1-2 InfraScope III 图 1-3 TVS-8 公司推出了快速扫描型红外显微镜,,该系统信号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组成。该系统可以用于波长为 6-12 m 的红外线[17]。的 Jasco 公司推出了 IRT7000 型多通道红外由软件控制显微镜完成对微小物体的温度检测统内部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焦平面探测器,4 所示。
图 1-5 新型红外热成像显微镜鲁克光谱公司推出了 Lumos 独立价比高,使用周期长,同时观测体样品也可以进行观测。图 1-6 布鲁克 Lumos 独立式红外显微出 FSV-GX7700 显微热成像系统镜,成像分辨力高达 8 m,可对超红外微区快速成像 Hyperion300 FPA 焦平面阵列检测器,图像的空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391.41;TH7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用于严苛环境的在线热成像系统[J];今日电子;2018年08期
2 ;热成像系统[J];光学仪器;2008年05期
3 程东杰,胡江华,高作钻,李清祥;热成像系统观察目标的发现概率与识别概率[J];激光与红外;1989年01期
4 顾聚兴;;用以增强视觉的热成像系统[J];红外;2009年01期
5 赵大鹏;时家明;汪家春;王启超;王伟;;偏振热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05期
6 王丽霞;热成像系统性能述评[J];航天返回与遥感;1995年04期
7 赵云燕;;英陆军“弯刀”侦察车改用热成像系统[J];现代兵器;1995年07期
8 树;新的热成像系统[J];红外;1999年01期
9 顺;;热成像系统[J];应用光学;1993年02期
10 郑道敏;;热成像系统在潜望镜上的应用[J];红外技术;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卓红艳;张蓉;陈涛;;基于不同静态性能的热成像系统视距估算[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2 仇应华;赵琦;皮德富;;凝视热成像系统MTF测试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吴颖霞;王小兵;;大气特性对热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金伟其;修金利;刘崇亮;王霞;徐超;;基于U形边框黑体光阑的三点辐射定标校正方法及其分析[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崔建平;王吉晖;金伟其;白廷柱;高稚允;;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离散采样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乔胜军;王德安;;测试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的目标源[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翟广宁;;红外透镜透射比测试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杰;显微热成像系统微扫描误差修正理论与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2 许瑞霖;车载热成像行人检测性能改进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顾海华;显微热成像系统微扫描理论与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4 吴伟龙;制冷显微热成像系统及图像处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李元明;显微热成像系统的图像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6 孙军月;应用神经网络智能测量热成像系统MRTD[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王静媛;微扫描显微热成像系统高分辨力图像处理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8 陈松林;图像增强技术对红外热成像系统性能影响的评价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范宏波;基于288x4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盲元补偿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10 孙建华;非制冷热像瞄具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6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5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