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ARM的便携式多功能坡距测量仪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5-18 08:31
【摘要】:地质勘测对地震预测、矿产寻找、勘探、滑坡预防及古生物演化等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野外环境数据采集是地质勘测的关键环节,山体坡距是野外环境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山体坡距的测量依然采用原始方法或激光测距仪近似的方法,存在智能性和精准性不足,本文针对现有坡距测量的不足,基于嵌入式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套便携式多功能坡距测量仪原型样机,为山体坡距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系统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完成山体坡距的实时精准测量与显示。其中,上位机根据曲线长度计算模型得出山体坡距测量结果,当坡体平缓或者测量距离较近时采用直线近似的方式去计算坡距,当坡体为一段曲线采用抛物线拟合方法,利用弧长来计算坡距,上位机主要实现测量数据的显示、选择以及坡距计算结果和测量点的实时地图显示,采用VS2012软件平台作为开发工具;下位机以STM32F103ZET6为主控芯片,主要由电源电路、工业级红外望远镜、蓝牙模块、全球定位系统模块、电子罗盘、倾角传感器、显示模块等单元组成,可将测量的数据实时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并通过蓝牙模块将实测数据传输至手机,再由手机将实测数据传输至上位机。根据坡距测量仪的设计要求及具体技术指标,制作了一套坡距测量仪原型样机,经过实验室性能测试和野外性能测试表明:本测量仪能准确采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实时上传观测点的测量数据,通过拟合算法实现坡距的计算,并有效显示观测点的位置,实现了山体坡距的自动、精准测量,提高了山体坡距测量的便携性和智能化,减小了坡距测量的误差。在实际测量某50米的山坡时,采用五个观测点拟合时,其误差为0.135%,满足地质勘测的要求,达到了本系统的技术指标。
【图文】:

系统测量,方案图


本系统的设计是想通过测量山上目标点的相关参数来实现目标点之间距离的计算,系统测量方案图如图2.1 所示。图 2.1 系统测量方案图本论文目的在于测量山体的坡距,通过测量测量点的相关参数,利用坡距计算模型来计算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即坡距(曲线距离)。具体相关参数的测量如下:(1)由测量 A 点出发,发现目标 B 点,对目标点与测量点的绝对距离 AB 进行测量;(2)GPS 自动定位测量 A 点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3)测量直线 AB 与水平面的倾角α;(4)对测量点 A 的方位角β进行行测量。GPS 测量的坐标系是 WGS-84 坐标系,我们在实际工程测量中,获取的信息数据都是经度和纬度的相关信息,最终目的是要计算坡距,即距离,首先将 GPS 实际测量的经度、纬度以及海拔高度数据转换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要将获取的 GPS 坐标需和空间直角坐标进行变换,,进而计算出测量点的三维直角坐标。在同一个空间点,大地坐标系(WGS-84 坐标)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如

架构图,测量仪,多功能,架构


基于 ARM 的便携式多功能坡距测量仪设计与实现第三章 硬件设计通过第二章的分析和设计,提出了便携式多功能坡距件方案设计,硬件选型以及硬件相关电路的设计。案设计 STM32F 系列为主控芯片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倾角水平尺确定绝对零度,进行位置校正;工业级红外望PS 和二维电子罗盘进行经纬度及方位角的测量;后台示于控制操作的液晶触摸屏;通过蓝牙技术,实时可,实现对设备的操作及数据的处理,保证数据实时共能坡距测量仪硬件架构如图 3.1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京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7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桥,陈晓雷,郭功兵,李淑君;基于ARM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年02期

2 姜平;姜虎强;巴文厂;;基于ARM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7年10期

3 余永宝;叶敦范;杨金峰;;基于ARM的车载音响设计与研究[J];电子设计应用;2007年11期

4 赵书朵;谌海云;高凤水;武卫丽;;基于ARM的嵌入式多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J];中国测试;2010年05期

5 王彦文;段猛;王力伯;;基于ARM的城市消防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设计[J];仪表技术;2010年11期

6 王爱国;陆晔;;基于ARM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检测装置的设计[J];低压电器;2013年13期

7 温阳东;黄璐;;基于ARM处理器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数据采集系统[J];仪器仪表用户;2007年01期

8 娄柯;;基于ARM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J];电气开关;2010年04期

9 彭为蒋;蓁董;金秋;;基于ARM的四足机器人分层控制系统[J];机械制造;2011年01期

10 谢丽娟;;基于ARM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J];山西电子技术;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波;全书海;;基于ARM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仪表信息系统设计[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第七届(2006)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杰;张仁杰;陈鹏;郑哲;;基于ARM的蔬菜大棚智能无线监控装置的实现[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3 李巍;;关于设计的思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陈昌龙;徐家栋;;基于ARM的太阳能交通诱导屏实现[A];2008全国LED显示应用技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8年

5 于宏杰;;设计的思考[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国际发展趋势[A];北京工业设计发展报告[C];2000年

7 孔凡让;李川奇;郑庆和;;设计与发明[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王家民;孙浩章;张娜;;绿色设计的理论前瞻与实践后顾[A];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张成忠;曹海艳;况成泉;;简析设计中的复古[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高洋;刘志峰;黄海鸿;张雷;;产品拆卸性能的设计过程评估[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寸十;谈与“设计”相关的几个概念[N];建筑时报;2003年

2 Sami Nerenberg;设计的维度[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实习记者 全文鑫;年江:设计,个人思想的延续[N];中华建筑报;2011年

4 中航工业制造所 段爱琴 王兴华;应用六西格玛设计究竟改变了什么?[N];中国航空报;2011年

5 王庆林 山东天翔毛纺织有限公司开发部主任;让设计附加值成为企业“必杀技”[N];中国纺织报;2014年

6 记者纪可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测局与建国村对接帮扶[N];佳木斯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蔡萌;中国设计:暗香涌动[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于 丹;景观的过度设计与适度设计[N];建筑时报;2006年

9 记者 王光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舰船设计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N];中国船舶报;2010年

10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杭州之门”项目的绿色设计及分析[N];中华建筑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加晴;基于分解的设计过程重用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容芷君;基于群体决策的协同设计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崔卫华;产品多领域协同设计过程的CCM-A建模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罗天洪;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几何模型共享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周丹;基于设计元与公理设计理论的能量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欣欣;基于ARM的便携式多功能坡距测量仪设计与实现[D];西京学院;2017年

2 梅春雷;基于ARM的砂轮动平衡控制器及其系统软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罗路;基于ARM平台的语音降噪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4 刘锴;基于ARM平台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5 罗浩;基于ARM和无线射频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6 田汉卿;基于ARM平台远程控制的宠物喂养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曾皮亮;基于ARM的短波模拟设备软件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张明;基于ARM及wifi的内燃机数据采集测试系统设计[D];江苏大学;2015年

9 李德振;基于ARM的3D打印机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陈超;基于ARM的自动气象站手持测试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9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69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9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