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水冷压电变形镜的设计与制备

发布时间:2020-05-27 01:41
【摘要】: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用作波前像差校正器的变形镜可以经过实时地变化自身反射镜面的面型对光学系统中存在的波前畸变进行补偿与校正,在天文学、视网膜成像、空间遥感与侦查卫星、生物显微镜、高能激光等领域应用广泛。当今,比较常见的变形镜有静电薄膜变形镜、电磁变形镜、压电堆栈变形镜以及压电片式变形镜。自适应光学系统可应用在高能激光系统上,进行激光系统的腔内与腔外的光束净化。然而,在高能激光领域中,激光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热沉积将使变形镜温度升高,进而产生一定的热应力,影响变形镜对像差的校正性能,甚至使得镜面温升过高而导致变形镜元器件损伤。作为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变形镜在使用中应该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本文以单压电片变形镜为结构基础,以设计大变形量、高校正精度、强冷却能力的变形镜为目标,对一种水冷式单压电片变形镜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水冷式单压电变形镜的仿真优化。根据高能激光场合对变形镜的要求,研究设计了一种水冷式的单压电片变形镜。变形镜正面有效口径区域由口径边缘致动器驱动,反面与冷却水接触,可实现冷却液与电气连接的物理分离。使用有限元法建立变形镜的仿真模型,研究变形镜结构参数对其校正能力的影响,优化了变形镜的电极尺寸和用于光束校正的有效口径大小,并对优化的变形镜做进一步的校正能力分析,最后确定了变形镜的结构参数。为初步分析变形镜在高能激光场合下的稳定性,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变形镜的冷却能力,仿真预测了变形镜在激光直射下其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热变形情况。仿真结果显示变形镜能够在10 kW级别的激光照射条件下稳定工作,温升仅至53℃,变形量不超过0.6μm。(2)水冷式单压电片变形镜的制备。根据仿真优化设计的指导,制备了水冷式单压电片变形镜原型样机。介绍了变形镜的制备流程,描述了制备过程中影响变形镜性能的重要步骤。对变形镜压电片内圈边缘的烧蚀情况进行了检测,得到了较好的激光切割质量。使用了合理的夹具配置、常温固化方案、石英圆环固支方式以及封装设计等方式,制备了性能良好的变形镜原型样机。(3)水冷式单压电片变形镜的性能表征。首先介绍了自适应光学测试平台,使用自适应光学测试平台对制备的变形镜样机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得了变形镜的影响函数和初始镜面形貌,并对变形镜的初始面型实验校平。测试结果显示15 mm有效口径校平后残余误差RMS测试结果仅26 nm。实验对前14项Zernike像差进行了重构,结果显示在±50V电压范围内,变形镜对斜像差(Z1/Z2)、像散像差(Z3/Z5)、离焦像差(Z4)、慧差(Z7/Z8)的重构PV值约分别达到40μm、24μm、18.7μm、6μm,重构能力良好。对前9项Zernike像差进行重构后的归一化残余误差小于3.2%,校正精度较高。最后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对变形镜进行了冷却液加载实验,加注冷却液后产生的水压对变形镜初始面型仅产生以离焦、像散为主的低阶像差,初始面型RMS值增加至1.33μm,校平后残余误差为42 nm,校平镜面所消耗的最大电压差值约20 V,变形镜仍保留有较强的重构能力,满足变形镜的使用需求。
【图文】:

原理图,自适应光学,原理,自适应光学系统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图1.1 自适应光学原理Fig. 1.1 The principle of adaptive optics1.2 自适应光学的应用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直到目前,自适应光学得到了拓宽应用[6]-10]。1989 年至 1990 年期间,,法国空间研究院研制了一套自适应光学系统,该系统使用夏克-哈特曼(Shack-Hartman)波前传感器来检测光的波前畸变信息,使用 19 单元连续镜面变形镜对光波进行校正,此自适应光学系统分别在法国的“普罗旺斯”天文台 1.52 m 天文望远镜与智利的“拉-西拉”的欧洲南方天文台 3.6 m 天文望远镜上取得了实验成功,是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天文观测上应用的一个里程碑。位于夏威夷“冒纳凯亚”的北美 Keck 天文望远镜使用拼接式镜面结构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在1999 年成功观测到了海王星及其云带结构。图1.2 Keck 天文台与其观测到的海王星红外图像Fig. 1.2 Keck observatory and Neptune infrared image自适应光学也为天文学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4 年,美国研究人员医学领域引入了自适应光学

天文台,海王星,红外图像,自适应光学


图1.1 自适应光学原理Fig. 1.1 The principle of adaptive optics用代末直到目前,自适应光学得到了拓宽应用[6]-10]。院研制了一套自适应光学系统,该系统使用夏克来检测光的波前畸变信息,使用 19 单元连续镜面统分别在法国的“普罗旺斯”天文台 1.52 m 天方天文台 3.6 m 天文望远镜上取得了实验成功,是里程碑。位于夏威夷“冒纳凯亚”的北美 Keck 光学系统,在1999 年成功观测到了海王星及其云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会;卢飞;徐宏来;向汝建;何忠武;吴晶;胡平;罗亦耕;杜应磊;;主动冷却式一维变形镜技术研究[J];中国激光;2015年06期

2 王立军;宁永强;秦莉;佟存柱;陈泳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J];发光学报;2015年01期

3 林旭东;刘欣悦;王建立;李洪文;王富国;卫沛锋;王亮;姚凯男;贾建禄;;961单元变形镜研制及性能测试[J];光学学报;2013年06期

4 周虹;官春林;戴云;;用于自适应光学视网膜成像系统的双压电片变形反射镜[J];光学学报;2013年02期

5 张翔;苏礼坤;蔡青;;全固态Nd:YAG激光器热效应及输出光束波前像差分析[J];光学学报;2010年03期

6 姜文汉;杨泽平;官春林;张小军;饶长辉;张雨东;李恩德;许鸿;黄林海;凡木文;施宁平;;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惯性约束聚变领域应用的新进展[J];中国激光;2009年07期

7 蔡冬梅;姚军;姜文汉;;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用于波前校正的性能[J];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8 张雨东;姜文汉;史国华;凌宁;戴云;薛丽霞;余翔;饶学军;;自适应光学的眼科学应用[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7年S1期

9 刘良清;袁孝;;微变形镜内腔补偿激光模式畸变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5期

10 楼祺洪;周军;朱健强;王之江;;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研究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682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82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