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多孔阵列焦面板集成散热系统研究及实现

发布时间:2020-06-04 09:36
【摘要】:随着多目标巡天望远镜技术的迅速发展,承载高密度光纤定位单元的焦面板系统散热问题成为影响系统精度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LAMOST焦面板上热源密集分布带来的焦面板温度上升、温度变形、使望远镜大气视宁度变差等影响望远镜观测精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焦面板集成散热设计,通过在密集分布的光纤单元孔间隙中设计多条并行曲线复合沟槽对焦面板进行强制对流散热,并通过对冷却介质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实现了焦面板温度的主动控制。设计的多条曲线复合沟槽不仅要满足高密度光纤定位的散热及空间需求,又要解决在焦面板狭窄空间的制造和密封难题,同时要保证整体系统承载力学性能稳定。用CAD软件对焦面板建模,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刚度分析,同时利用流体分析软件对焦面板进行流速分配和在不同的进水口温度下进行焦面板温度场仿真。加工制作了用于实验的焦面板模型,并搭建了散热系统实验平台,先对焦面板及其密封结构进行压力和密封性测试,然后进行实验来分析焦面板集成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最后设计了焦面板集成散热系统主动控温模块,实现了冷却介质温度的精确控制,并仿真分析了其对焦面板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焦面板集成散热系统设计可以在光纤定位单元工作期间有效保证焦面板的温度场稳定和温度的近似均匀分布,整个焦面板的温差能控制在恒定的范围内,同时焦面板集成散热系统主动控温设计可以精确的实现冷却介质的温度跟随环境温度变化,从而不会对焦面板周围的环境温度产生影响。
【图文】:

结构示意图,望远镜,改正镜


现新的天文现象和新的天体[1_3]。逡逑随着各国对天文望远镜投入的增加,国际上多目标发展,特别是英澳天文台的2DF巡天和美国斯隆数施,获取到了极其丰富的恒星和星系光谱信息,从LAMOST)望远镜位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之一。LAMOST望远镜开创性地将施密特望远镜来,它投入使用了最多的光纤数目(4000根),创动光学技术,并且同时使用了两块拼接镜片,减少些先进技术的投入使用,使得LAMOST望远镜在5的通光口径,从而可以观测到更暗的星体和更大T望远镜结构示意图。望远镜的改正镜MA负责接改变改正镜的姿态来实现对不同天区的观测,主镜线,同时将光线传递到光纤定位单元的光纤上,再的天体光谱,实现测量逡逑

焦面,望远镜


可以获得的光谱数目也自然超过其他望远镜[7_14]。焦面板作为安装固定光纤定位逡逑单元的基座,为了保证望远镜的观测精度,需要保证自身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逡逑包括加工精度,工作时的位置及形状精度等[15_19]。图1.2为LAMOST望远镜焦逡逑面板实物图。逡逑IW 逡逑图1.2邋LAMOST望远镜焦面板逡逑1.3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逡逑焦面板的尺寸越小,对光路的影响越小,对望远镜的观测影响就越小,而焦逡逑面板上的光纤数目越多,能够接收到的光谱数量就越多,望远镜的效率越高。因逡逑此需要外形尺寸小可以布置更多光纤定位单元的焦面板。目前建成投入使用的焦逡逑面板直径是1.75米,上面放置有4000个光纤定位单元,可以同时获得4000个逡逑天体的光谱光纤定位单元采用双回转机构,由两个步进电机驱动偏心轴和逡逑中心轴实现光纤头的圆周运动,每个单元具有独自的电机驱动系统[11_12]。在观测逡逑期间,4000多个单元上电路板、电机以及机械摩擦都将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逡逑一部分通过传导的方式传递到焦面板上,引起焦面板温度的上升,使焦面板发生逡逑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友志;刘志刚;;基于前照法对LAMOST光纤位置检测的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7年08期

2 施建荣;;LAMOST望远镜[J];科学通报;2016年12期

3 李俊峰;王大洲;;LAMOST工程的立项、建设与运行[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年01期

4 赵永恒;;LAMOST天体光谱巡天[J];物理;2015年04期

5 赵永恒;;大规模天文光谱巡天[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4年10期

6 龚丹青;胡红专;刘志刚;王建平;;新型焦面板的结构优化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4年02期

7 张俊;鲜浩;张程;唐金龙;李程;;基于温度场理论的望远镜主镜视宁度及“气刀”效应分析[J];光学学报;2013年08期

8 赵永恒;;天体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LAMOST[J];现代物理知识;2007年05期

9 干方建;陈海波;王建平;胡红专;卢盛宽;邢晓正;;LAMOST焦面板及其支撑桁架的联结设计[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陈海波;张素霞;金建峰;胡红专;干方建;王建平;李晓峰;;LAMOST焦面板及其支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记成;兴隆观测基地天文观测条件分析及性能提升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刘祥意;4mSiC轻量化主镜的热控系统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袁海龙;SSS巡天星表系统设计和光纤分配算法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刘光曹;LAMOST望远镜的观测控制流程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亮;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新一代小型化光纤定位单元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李u&;基于LAMOST的光纤定位细分控制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龚丹青;多孔结构的力学分析及新型焦面板的结构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韦鹏;LAMOST一维光谱自动处理[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冬庆;环路并行式热管传热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开发[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6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96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b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