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原子力显微镜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大分子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06 10:09
【摘要】:在本论文中,作者发展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光刻技术,用于制备功能性聚合物刷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图案化表面结构;同时,搭建了磁力调制原子力显微镜(MFM-AFM),并以此研究了细菌生物被膜的流变行为。主要内容如下:(1)发展了液相扫描探针纳米雕刻技术(LSPN)。LSPN通过AFM探针在聚合物的良溶剂中“雕刻”聚合物刷表面,即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将聚合物链从基底上刮除,形成所设计的二维或三维图案化结构。然后,用同一根探针以较小的作用力对图案化结构进行原位成像表征和缺陷修复。LSPN可制备分辨率小于50 nm的、任意复杂的二维或三维图案化结构。(2)发展了液相非接触扫描探针光刻技术(L-NCSPL)。L-NCSPL通过AFM探针在蛋白质溶液中以非接触模式扫描固体基底,振动着的探针会捕获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并将其击打到基底上,从而形成所设计的图案化结构。L-NCSPL可制备尺寸小于100 nm的蛋白质点阵列结构、宽度小于50 nm的蛋白质线阵列结构和三维的蛋白质图案化结构。(3)搭建和应用了MFM-AFM。通过一个振荡磁场控制磁性探针对样品施加正弦扰动力,并在5-200 Hz的频率范围研究了在表面附着的大肠杆菌(E.coli)生物被膜从单个细胞到成熟的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微流变行为。我们的结果表明,E.coli生物被膜的流变行为和软玻璃态材料相似。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E.coli生物被膜有流体化倾向,且其结构变得更为均匀。另外,流体剪切力会影响生物被膜初期的生长状态,而对成熟生物被膜表层的流变性质影响较小。
【图文】:

示意图,原子力显微镜,示意图,针尖


detector)所检测。依据在探针扫描过程中微悬臂的形变信号,可以获得样品表面的三维形貌图。图1-1 原子力显微镜的示意图。(引自Park systemsAFM用户操作手册)Figure 1-1. Schematic of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针尖原子与样品表面原子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力,,这些力的大小与针尖和样品间的距离有关,如图1-2所示。当针尖靠近样品表面到一定的距离时,针尖开始受到表面原子对它的范德华吸引力;当探针继续靠近样品表面时,针尖原子和样品表面原子间开始出现逐渐增大的空间排斥力,直至吸引力与排斥力达到平衡;此时,探针若再进一步靠近样品时,则排斥力会迅速增大。根据这些作用力的信息,可以标记出两块区域:(1)非接触区域,针尖与样品表面间的距离大约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范围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以吸引力为主;(2)接触区域

曲线,相互作用力,针尖,接触模式


第一章 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3图1-2 针尖与样品表面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曲线。Figure 1-2. Interatomic force vs. tip-to-sample distance.作用力主要表现为空间排斥力,对应于图 1-2 所示的接触区域。接触模式 AFM 一般使用弹性常数较小的探针(小于 1 N/m)对样品进行成像表征。弹性常数小的微悬臂可以检测到很小的相互作用力,确保探针与表面间的作用力不会超过样品原子间的团聚力,避免损坏样品。在接触模式 AFM 表征样品的过程中,针尖在样品表面上滑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微悬臂产生弯曲以适应样品表面形貌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接触模式 AFM 可在大气和液体等环境下进行测试,可产生稳定的、分辨率较高的表面形貌图。接触模式 AFM 的缺点是容易损伤样品,在研究生物样品和其他柔软的样品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针尖与样品间的相互作用力。1.2.2 非接触模式 AFM在非接触模式 AFM(non-contactAFM)中,AFM 探针在样品上方以一定的振幅和频率振动。此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742;O631;O629.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海静;徐静娟;陈洪渊;;细胞图案化研究进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12期

2 峰岚;锻铸出来的世界——多彩、图案化的铁艺制品[J];家具与环境;1998年03期

3 晏海英;姚树寅;吴仲岿;陈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表面的亚微米级图案化[J];材料导报;2009年08期

4 张丽,邹勃,董彬,霍峰蔚,王治强,张希;新型树枝状硫醇的自组装单层膜──图案化表面及其浸润性的调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5期

5 刘文文;陈振玲;蒋兴宇;;二维平面细胞微图案化技术及其生物学应用[J];分析化学;2009年07期

6 钟智勇;;超高密度图案化磁信息存储介质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7 赵扬;徐兵;郑高峰;庄明凤;黄伟伟;关明杰;;图案化电极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扭转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14年S1期

8 顾成;吕营;陆丹;马於光;;电化学聚合-彩色图案化发光薄膜与器件制备的新方法[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1期

9 梁志红;周长忍;田冶;尹平河;曾戎;;聚乳酸表面Ⅰ型胶原纳米图案化的过程和机理[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9期

10 周迪;佘希林;宋国君;孙峋;刘曦;;铜金属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图案化[J];现代化工;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朴光哲;;一维有机共轭材料的磁场图案化[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周峰;刘维民;;聚合物薄膜的图案化[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尹健;杨扬;鲁从华;;皱纹膜诱导下的聚合物的表面微图案化[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干锦波;陈红;宋巍;周峰;袁琳;;激光消蚀技术在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实现细胞图案化[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刘永本;靳玉伟;王策;;四苯基卟啉的微米纤维图案化[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吴立新;;蛋白和单细胞的表面图案化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7 马英一;梁静;孙航;吴立新;;乳液法构筑基于聚合物薄膜的蛋白图案化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澄;齐利民;;胶体球平版印刷法构筑图案化的氧化锌纳米结构阵列[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戴树玺;王洋;张电波;王书杰;杜祖亮;;图案化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明贤;甘礼华;徐子颉;王京红;陈根;郝志显;陈龙武;;树枝状图案化纳米TiO_2薄膜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于洋 张兆军;高分子微纳图案化获系列研究成果[N];科技日报;2011年

2 李祥林;戏曲脸谱的艺术魅力[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田生;原子力显微镜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大分子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郭旭;纳米图案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5年

3 李云峰;微观图案化表面的构筑及其应用探索[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方;抗体分子表面图案化的构筑与表面取向分析[D];清华大学;2011年

5 李伟;应用图案化表面去润湿现象构筑微观有序结构[D];吉林大学;2007年

6 侯森;DNA凝聚态与细胞图案化在基因转染中的基础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曾周芳;基于表面图案化技术实现生物样品在线富集纯化及质谱检测[D];吉林大学;2013年

8 吕营;电沉积图案化有机发光薄膜及其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9 王艳芳;聚合物多孔膜辅助构筑有机/无机有序微结构[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朱晓群;光致铜离子金属化、纳米化与图案化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蕾;光控氢键驱动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纳米图案化[D];苏州大学;2015年

2 乔中敏;二氧化钛纳米管—钛纳米棒图案化材料的构建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鞠远来;蛋白图案化阵列结构的制备[D];宁波大学;2015年

4 龚超;电场结合毛细作用力诱导有机微纳晶体图案化排列及其光电探测器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汪伟;基于喷墨打印的图案化制备及其应用[D];东南大学;2015年

6 王金城;光刻辅助图案化精确定位有机单晶微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器件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张星星;聚合物/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发光薄膜及微图案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彭美文;基于超分子作用的微接触印刷构建图案化聚合物表面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9 侯衍姗;微接触印刷构建图案化生物相容性膜及其高分子刷功能化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6年

10 胡涛;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微图案化的构建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99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99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e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