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花冠式髂静脉支架对分叉血流流场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03:10
【摘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右髂总动脉横跨左髂总静脉水平,由于左髂静脉前方有右髂动脉压迫,后方又有骶骨岬的前推,使得左髂总静脉长期受压,导致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包括髂静脉切开成形、髂动脉提拉术、髂动脉后置术、静脉旁路转流术等,但这些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欠佳等缺点。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等,其中球囊扩张治疗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常因血管内膜撕裂和弹性回缩引起管腔再狭窄或闭塞,而支架植入术操作简便、微创,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本文针对一款新型镍钛合金髂静脉支架,利用流体动力学方法对髂静脉植入支架后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探索了支架花冠数目和植入高度对髂静脉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规律,为防治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病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首先,通过研究支架花冠数目(无花冠,5个花冠和15个花冠)对流域段的出口平均速度、出入口压差的影响,分析高低壁面剪应力区域,揭示支架花冠数目对对侧流场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研究支架植入高度(0、10和20mm)对流域段的出口平均速度、出入口压差的影响,分析高低壁面剪应力区域,探索支架植入高度对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最后,通过动物对照实验(14、30、60和90天)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为该支架减少对对侧流场的影响及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上述研究,证实支架花冠不仅为术中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而且减少对对侧流场的影响,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发现髂静脉中过低壁面剪应力区域不仅与支架花冠数目和植入高度有关,还与支架和血管接触情况有直接的关系。对髂静脉植入支架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不仅为新型髂静脉支架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还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图文】:

髂静脉,过程,炎症,静脉溃疡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为 Cockett 综合征,是右髂总动脉横跨左髂总于左髂静脉前方有右髂动脉压迫,后方又有骶骨岬的前推,使得左髂压,导致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引起的一系列如图 1-1 所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的发展分为三个过程[2]。第一过程的左髂静脉压迫。左髂静脉单纯受压而没有临床症状,可能有早期血。第二过程是静脉腔内产生“嵴”,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动脉压迫和静脉 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粘连和狭窄,静脉回流受阻、形成静脉高压。压导致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扩张,并通过穿静脉传播到浅表静脉系张。后期静脉高压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内皮渗透性增加,,引起组织水素沉着,炎症持续发展形成静脉溃疡。第三过程是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出梗阻、静脉血流瘀滞和内皮损伤产生的炎症过程促进血小板和纤维

模型图,支架,模型,髂静脉


管支架研究者针对支架的力学性强度进行了大量研究,相关的研力学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评价髂会对对侧血流流场造成扰流,支加愈加明显,该现象是由于随着和支柱增多造成的[33]。支架头端(1 cm 以内),不提倡交叉支架,目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各自的血流动力学进行系统地理论分为髂静脉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科为设计了一款镍钛合金髂静脉支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H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林;何平;胡添松;卢光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T影像解剖基础及分型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年04期

2 马海涛;;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介入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22期

3 金秀峰;许尚栋;陈增胜;黄连军;孙立忠;;多层密网支架血流动力学数值的模拟实验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年03期

4 白帆;刘有军;谢进生;丁金立;王枫;赵夕;任晓辰;乔爱科;;血流动力学的医学应用与发展[J];医用生物力学;2013年06期

5 曾X;乔爱科;;三种截面支架对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12年02期

6 王];卢简言;官云彪;;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4期

7 朱洪来;白象忠;;流固耦合问题的描述方法及分类简化准则[J];工程力学;2007年10期

8 梁栋科;杨大智;;不同设计心血管支架的血流动力学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6期

9 花迎雪;乔德林;程永德;周兵;;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年07期

10 刘寅,赵鸿明,徐美林,徐乃勋,张文云,刘国庆,李作成,李玉茜;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天津医药;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707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707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4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