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压电伺服刀具的非球面摆动切削加工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18:25
【摘要】:非球面光学元件相比于球面元件,具有成像质量高,体积小,质量轻等众多优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非球面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它的制造和检测,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在超精密机床方面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因而研究非球面加工技术显得格外重要。基于压电伺服刀具摆动进给的非球面加工机床相对于传统的T型布局机床,只有主轴和摆臂的旋转运动无直线导轨的运动,因而有利于加工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同时,基于压电陶瓷的刀架可实现精准的微位移运动,有利于摆臂摆动时产生非球面度。以此为基础,从摆动进给加工方式入手,以应用最广泛的抛物面为例,研究加工机理,搭建UMAC与压电伺服刀具间硬件系统,编写加工PLC程序,并研究加工非球面的工艺参数对非球面表面质量的影响,为以后的工艺实验提供理论指导。从抛物面相关理论的推导和数据的计算,数控系统的搭建和PLC程序的编写以及非球面正交实验的设计与验证这三方面展开。首先,对非球面加工相关参数进行计算,确定刀尖中心点的轨迹方程,计算抛物面与最接近比较球面之间的非球面度。建立在极坐标系下的非球面度与摆轴摆角之间的联系。其次,基于工控机和UMAC运动控制器搭建非球面加工的数控系统中压电伺服刀具与UMAC之间的通讯与控制。工控机作为上位机完成非实时任务,UMAC控制器作为下位机完成实时任务。同时,编写实现非球面度进给的抛物面加工程序。最后,建立基于摆臂式机床的理想情况下的粗糙度模型,根据粗糙度模型为摆臂式机床的主轴转速,摆臂摆速和背吃刀量选取范围,然后通过对小口径的工件做正交实验,选出最优解,最终以最优解对大口径工件进行加工实验,得出比较理想的抛物面。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74
【图文】:

面形精度,车削加工,技术,刚石


点金刚石车削技术 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Single PDT)是通过单点金刚石刀具实现微米级去除工件材料的加工级的面形精度和纳米级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技术[10],而且具用范围很广。Ho-Sang Kim[11, 12]采用该装置加工的离轴非球,粗糙度可达 5nm,如图 1-1 所示。

示意图,应力盘,抛光技术,示意图


工件表面不同位置的驻留时间来实的,但是在加工大口径非球面的时术 应力抛光技术(Stress Lap Polishi面的同时,通过计算机控制实时改修正[16]。如图 1-2 所示为应力盘抛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作文;于海月;;非球面数控加工技术研究[J];光电技术应用;2015年04期

2 杨辉;;高效、极致——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航空制造技术;2014年11期

3 赵蒙;;大口径非球面精密加工技术综述[J];科技视界;2014年15期

4 李勇;张向阳;谢晓丹;;大口径光学镜面超精密加工机床的研制[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0年05期

5 李荣彬;张志辉;杜雪;孔令豹;蒋金波;;自由曲面光学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其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1期

6 杨桂霞;梁鑫;;国内外超精密加工技术与机床的发展状况[J];机械工程师;2009年01期

7 张建明;;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发展[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8年01期

8 张景和;张顺国;赵海潇;何远新;董申;;大型超精密机床导轨卸荷系统结构设计与测试[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9期

9 王泳,张建明;非球面曲面光学零件超精密车削工艺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4年06期

10 李荣彬,张志辉,李建广;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的动态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驰;采用非牛顿流体磨盘技术加工超大口径非球面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姚洪辉;基于摆动进给的超精密金刚石车削加工误差分析与补偿[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李龙响;大口径非球面磁流变加工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殷龙海;大中型SiC非球面反射镜确定性高效加工工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5 罗霄;采用平转动应力盘技术加工超大口径非球面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6 李国;基于刀具摆动进给的非球曲面超精密车削方法及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敬娟;非球面加工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何玉松;基于刀具摆动进给的非球面加工数控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1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721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b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