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一种基于多孔硅折叠微腔器件免光谱仪的折射率检测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0-07-12 08:50
【摘要】:多孔硅已被证明是开发敏感,易用,低成本生物传感平台的良好基底材料。多孔硅对折射率变化敏感的光学特性,与生物良好的相容性和其内部的巨大的比表面积。结合硅在近红外波段透射性质良好,使多孔硅成为近红外生物传感应用的适用平台。研究人员一直在探讨有效提升微腔结构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具有一定孔隙度对比调制的光学结构会阻止分子扩散到多孔硅结构内部,并且对于生物分子的尺寸具有较大的限制,将生物材料渗透到非均匀多孔硅多层中是困难的,生物分子进入多孔硅通道只能停留在多孔硅表层,这对于多孔硅微腔器件检测生物反应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多孔硅折叠微腔,使用免光谱仪的透射角度装置检测折射率的变化。折叠微腔是由两个分离式布喇格反射镜,而不是传统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该结构在将生物材料渗入多孔硅缺陷层之后组装。所提出的折叠微腔结构仅需要渗入到单一均质多孔硅中心层中以进行透射角度移位以产生高灵敏度具有高Q值的微腔。微腔的角度透射光谱的特征在于尖锐的共振倾角,其位置对孔内的生物分子的结合非常敏感。通过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综合建模,并将其转化为定量检测的实用工具。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优化条件后得到最佳的传感器光学结构,并且对多孔硅微腔器件的检测灵敏度进行了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多孔硅折叠微腔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器件制备,表征和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使用转移矩阵法理论模拟计算了折叠布喇格反射镜组合微腔在生物传感的高灵敏度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层对于折射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尤其对于缺陷环境中的微小折射率变化会产生通过光子晶体传输的波长的可测量的变化。通过转移矩阵法计算证明了使用多孔硅的缺陷层检测比实际检测只需要更少的折射率变化就可以达到检测目的。2.报告了一种替代整体微腔的电化学制造方法,周期性折射率调制通过堆叠两个分离布喇格反射镜来实现。高效率的多孔布拉格反射器硅基板上成功制造薄膜,展示了高反射效率的宽带反射镜。通过对制备好的两个分离的布喇格反射镜进行垂直组装,验证了结构的成功组装。所提出的结构仅需要渗入到单一均质多孔硅中心层中以进行透射角度光谱移位以产生高灵敏度具有高Q值的微腔。3.介绍了脱离硅衬底的多孔硅独立式薄膜,比较了拥有硅衬底和剥离式多孔硅薄膜的光的传输特性。最后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在独立式布喇格反射镜组装过程中缺陷层厚度对于微腔光学性质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744.1
【图文】:

国际研究,历程,低氧化物,贝尔实验室


图 1-1 PSi 1970-2018 国际研究历程 20 世纪 50 年代,Uhlir 等人在贝尔实验室发现了多孔硅(PSi),试期间在硅片上出现红棕色时[24]。最初归因于低氧化物种,PSi 几何科学研究人员的关注,直到 Canham 和同事的两个关键发现[9]

几何形状,周期性结构


2-D 和 3-D PHC 的周期性结构图在过去的十年中,材料领域出现了前沿热点,主要研究方向是控制材料的光学特性。存在一类材料,光线禁止在材料内部传播,或者仅允许某些频率的某些方向传播,或者位于特定区域。这种系统由几何形状产生了光子带隙。在这些结

示意图,光通过,折射率,叠层


图 2-1 光通过 N 层叠层交替折射率传播的示意图对于横向电(TE)偏振的情况,通过非磁性层 n 1 和 n,(n|n 1)之间面的光的传播被描述为Εn,t+n,t= Tn|n 1Εn 1,b+n 1,b=1 00ηn 1cosθn 1ncosθnΕn 1,b+n 1,b(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光;陈文彬;刁庚秀;;全介质微腔OLED的应用[J];现代显示;2006年05期

2 ;硅基微腔加强光致发光[J];国外激光;1994年11期

3 李云辉,江海涛,李宏强,张冶文;光子晶体微腔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4 杨慧彬;孙岩洲;苏大体;;微腔介质阻挡放电忆阻特性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4期

5 邹长铃;董春华;崔金明;孙方稳;杨勇;吴晓伟;韩正甫;郭光灿;;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基础与应用[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年11期

6 熊祖洪,史华忠,樊永良,张松涛,詹义强,何钧,钟高余,徐少辉,柳毅,王晓军,王子君,丁训民,黄维,侯晓远;电致发光色纯性增强的硅基有机微腔[J];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7 张春玉;刘星元;套格套;王立军;;耦合结构有机微腔的光致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7年03期

8 刘星元,冯纪蒙,刘云,梁春军,赵东旭,洪自若,赵家民,鄂树林,李文连,虞家琪,王立军;多模发射的单层有机光学微腔[J];发光学报;1999年04期

9 刘申;廖常锐;王义平;;光纤气泡微腔传感技术[J];应用科学学报;2018年01期

10 李潮;王敏;刘道柳;胡永禄;吴俊芳;;基于级联非线性微腔的全光二极管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守振;王鹏;赵毅;;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学特性的模拟研究[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立军;宁永强;刘星元;;微腔物理及微腔激光[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张婷;胡古今;洪学濵;商景林;褚君浩;戴宁;;铁电光学微腔的构筑与性能表征[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立功;吴鹏;秦晓芸;顾培夫;陈海星;刘旭;;双金属镜微腔结构中单介质调谐层的设计[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立功;吴鹏;秦晓芸;顾培夫;陈海星;刘旭;;双金属镜微腔结构中单介质调谐层的设计[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坤;崔金明;黄运锋;;基于紫外光纤微腔的离子荧光收集[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7 贾锐;江德生;谭平恒;孙宝权;;玻璃球形微腔中的量子点[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谢泽锋;周翔;;高效率金属微腔OLEDs性能的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晓斐;雷府川;杨旭;王川;龙桂鲁;;基于增益竞争的回音壁模式微腔的调控[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10 刘涛;张天才;王军民;彭X墀;;微腔中的光学耦极俘获[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雪莹;回音壁模式微腔的耦合与传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于洋;基于微纳光纤的一维光子晶体微腔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3 张辉;高Q值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研究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周中昊;高品质因子微腔的调谐以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马凤英;有机微腔发光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张宏梅;微腔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丽飒;熔锥耦合型球微腔器件的理论分析及其CO_2激光加工制备[D];厦门大学;2005年

8 张磊;熔锥耦合型球微腔器件的回廊模实验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史磊磊;在纤式回音壁微腔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10 董永超;回音壁模式微腔的耦合特性与封装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雷;新型微腔结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2 尚艳磊;回音壁模式微腔在水环境中的光学性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3 李鹤;面向硅基集成的光器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4 马成文;一种基于多孔硅折叠微腔器件免光谱仪的折射率检测新方法[D];新疆大学;2018年

5 刘彬斌;石英毛细管微气泡光学微腔的制备及其传感特性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6 缪亚冬;基于柱型微腔的法诺共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7 杨松;超小模体积光学微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8 向禹;表面等离子微腔的模式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9 仇潇;基于光刻法制备微环芯腔及其特性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10 张婷婷;基于光纤法布里—珀罗微腔的光微流激光产生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51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751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