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冷原子干涉重力仪测量性能评估与提升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4:00
【摘要】:冷原子干涉仪在精密测量上具有许多内禀的优越性和良好的技术潜力,可以大幅提高现有陀螺仪、重力仪和重力梯度仪的测量灵敏度和精度,广泛应用于地球重力场绘制、重力匹配导航和惯性导航、工业生产、资源勘探、地震预报、基础科学及地球物理学等众多领域。虽然目前基于拉曼脉冲的冷原子干涉仪的测量灵敏度已经超越了其他同类经典器件,但还远低于其理论极限,并且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还需进一步小型化和集成化设计。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现有原子干涉仪的测量性能并同时缩小系统的体积成为当前原子干涉重力仪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围绕如何评估并进一步提高现有原子干涉重力仪的测量性能这一目标,对冷原子干涉重力仪进行了完整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经典Mach-Zehnder型冷原子干涉重力仪的测量模型;优化了冷原子喷泉的温度至2μK、原子数至10~9个;实现了高精度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测量实验,100s内获得的重力测量分辨率为5.1μGal(1μGal=10~(-9)g=10~(-8)m/s~2);评估了探测噪声、拉曼光相位噪声、反射镜振动噪声对该重力仪重力测量分辨率的限制分别为0.75μGal、0.24μGal和1.96μGal;用短脉冲拉曼谱法测量了干涉腔内的磁场分布,评估了磁场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重力测量误差为2.04μGal;研究了拉曼激光强度调制、n阶布拉格衍射、拉曼边带冷却结合绝热快速通道等多种提升原子干涉重力仪测量性能的技术方案。本论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总结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短脉冲、大扫频步进拉曼谱的真空腔内磁场强度测量方法。目前基于长脉冲、小扫频步进拉曼谱的磁场测量方法测量时间长、测量过程需要人工参与,本文通过研究拉曼脉冲长度及扫频步进对磁场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提出用1ms的短脉冲、400Hz的大扫频步进的实验参数进行磁场测量,从而将75cm长干涉腔内磁场的测量时间从125小时缩短到14小时,并且可以实现自动化测量。实验获得的磁场测量不确定度为0.72nT、2000s的Allan方差为0.4nT、空间分辨率优于12mm,评估出干涉区磁场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重力测量误差为2.04μGal。2、提出了一种消除AC Stark频移引起的磁场测量误差的方法。目前普遍认为光频移对基于拉曼谱的磁场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基于拉曼谱的磁场测量原理和光频移的产生机理,发现矢量和张量光频移会引起磁场测量误差并在实验上验证了该结论:当拉曼π脉冲的持续时间为1ms时,矢量光频移产生的“虚假”磁场强度为26.8nT,张量光频移产生的磁场偏差为2.2nT,提出通过求左旋和右旋圆偏振拉曼光下测得磁场平均值的方法来消除矢量光频移的影响,通过求m_F(28)(10)1和_Fm(28)-1两个磁敏感态下测得磁场之差的方法来提取张量光频移的影响。3、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强度调制的干涉条纹对比度提升方案。由于拉曼光的强度在空间成高斯分布,随着干涉过程中原子团体积的膨胀,大量原子将偏离拉曼光中心从而感受到较小的激光密度,持续时间为2τ的拉曼光的脉冲面积将不再是π,π脉冲保真度的降低会导致干涉条纹对比度的降低。本文理论分析了激光强度调制法提升干涉条纹对比度的原理,即根据膨胀后原子团的体积来调节拉曼光的强度,使之前所设置的π脉冲持续时间?_0对应最大的π脉冲保真度,建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可将干涉条纹对比度提升10%以上,最后设计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只需要两步即可实现。4、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曼边带冷却结合绝热快速通道的高效原子态制备方案。传统基于拉曼跃迁结合微波跃迁的原子速度选择和态制备方案的效率仅为2%左右,原子利用率极低。本文提出在磁光阱冷却之后先使用拉曼边带冷却技术将原子团温度冷却至500nK左右,接着使用绝热快速通道技术将原子绝热地传输到磁不敏感的F(28)1,m_F(28)0态的高效态制备方案,分析了拉曼边带冷却及绝热快速通道技术所需的实验条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方案。研究表明:利用该方案可获得优于40%的态制备效率,可将传统方案的态制备效率提高20-30倍,并且良好的鲁棒性还可降低原子数涨落,提高实验稳定性。5、建立了一种基于n阶布拉格衍射的大动量分束型原子干涉重力仪模型。在研究n阶布拉格衍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模分析了时间型大动量分束n阶布拉格衍射原子干涉重力仪的关键实验条件,利用该方案可将原子分束动量和重力测量灵敏度提高n倍以上,还可有效减小共模误差并降低环境干扰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76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华霖;重力仪的现状及发展[J];物探与化探;1999年02期

2 孙毅,黄加强;S型重力仪应用初探[J];海洋测绘;1999年01期

3 张贤林;确定精密重力仪相位滞后方法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03期

4 U.CASTEN;;通过电子反馈的辅助装置提高LaCoste-Romberg(D型号)重力仪的测量精度[J];石油物探译丛;1991年01期

5 ;重力仪高精度恒温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7年01期

6 陈益惠,雷雨田,朱涵云,郭自强;重力仪高频信息和地脉动的观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5期

7 申文斌;用潮汐重力仪探测引力吸收效应的可能性[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8 江志恒,左传惠,丘其宪,徐善;中国国家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8年02期

9 魏望生,翦大西,李辉,喻节林;拉科斯特—隆贝克ET-22重力仪试验及观测结果[J];地壳形变与地震;1988年01期

10 朱仲芬,陈冬生;关于LaCoste-Romberg G型重力仪几个问题的探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文秀;陆常周;陆镭;;动态重力仪的发展对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A];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东明;薛正兵;梁星辉;王文晶;柴华;;捷联式移动平台重力仪地面测试结果[A];重力测量技术——2014年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4年

3 陈晓东;孙和平;徐建桥;郝兴华;刘明;;两种实用的重力仪标定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明;胡平华;唐江河;詹双豪;刘东斌;;平台式重力仪晃动基座开环对准方法研究[A];重力测量技术——2014年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4年

5 孟兆海;于浩;李凤婷;李中;杨晔;刘万国;;移动式重力仪研制与应用[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七)——专题6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70:地球物理探测前沿技术[C];2017年

6 李东明;李海兵;韩军海;马杰;;捷联式重力仪地面动态测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张善言;;双弦钻井重力仪[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8 朱仲芬;陈冬生;;关于拉科斯特—隆贝格重力仪的特性[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9 沈晶;张征宇;果勇;刘端法;;LaCoste-Romberg G型重力仪静电反馈系统[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10 姚植桂;;DZW型微伽重力仪恒温系统的设计[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胡平华 黄忠魁;33所 海空重力仪完成首次海上试验[N];中国航天报;2015年

2 刘旭红 记者 杨蕾;我国首次建立国际重力仪关键比对点[N];中国质量报;2014年

3 记者 詹媛 通讯员 黄忠魁 胡平华;我国自主研制海空重力仪取得关键突破[N];光明日报;2015年

4 通讯员 刘旭红 记者 林莉君;中国计量院首次建立国际重力仪关键比对点[N];科技日报;2014年

5 通讯员 胡月芳;与狼“赛跑”,与鼠“交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6 刘子刚;让旗帜更加夺目辉煌[N];中国测绘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青青;冷原子干涉重力仪测量性能评估与提升方法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2 吴彬;高精度冷原子重力仪噪声与系统误差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许翱鹏;原子干涉型重力仪的共模噪声抑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王启宇;可移动原子重力仪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李哲;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仪器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航;基于模糊PI控制的重力仪温控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陈杰;重力仪稳定平台机电集成优化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范文华;gPhone重力仪记录地震波信号的频谱特征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6年

4 杜继光;重力仪数据采集与在线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周腾飞;磁场稳定性对原子重力仪精密测量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6 熊志明;基于惯导系统的动基座重力仪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016年

7 魏维;重力仪稳定平台快速原型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8 叶百桉;基于Oasis montaj的海空重力仪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7年

9 刘天;新型捷联重力仪稳定平台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陈德璁;固体潮观测仪器传递函数研究与验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2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752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