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g值硅微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g值硅微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g值硅微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与分析》属于现代微机电系统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应用技术研究领域,课题源于国防科工委MEMS高过载传感器在引信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在对各种硅微传感器特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择了适用于高冲击环境,有较高抗过载性能的电容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在详细阐述了电容式加速度计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选择扭摆式加速度传感器作为设计对象,根据高g值加速度计的性能要求,设计计算了加速度计的结构尺寸,并对结构尺寸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影响高g值加速度计性能的关键尺寸因素,例如支承轴宽度和长度尺寸。 使用有限元方法,对计算得到的高g值加速度计结构进行了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以验证该结构的抗高过载能力、在高g值环境下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验证结构的谐振频率和对高冲击信号的响应情况;同时使用ANSYS的压膜阻尼分析功能,对扭摆式高g值加速度计中的压膜阻尼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一套计算压膜阻尼的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发现在扭摆式高g值电容加速度计中压膜阻尼对结构影响甚微,可以忽略。 确定加速度计结构尺寸以后,采用MEMS专业软件MEMS Pro4.0进行了版图设计,制定了适用于高g值加速度计的加工工艺流程。对加工出来的硅微加速度计进行了高冲击下的试验测试,得到了正确的响应曲线,进一步验证其性能。 实验表明,设计和加工好的高g值硅微加速度传计基本达到引信使用环境要求。通过对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分析,掌握了硅微机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对今后将微结构应用于引信安全机构上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微机械 高g值电容加速度计 MEM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H82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1 硅微加速度计的发展7-14
- 1.1 MEMS和微系统7-9
- 1.2 硅微加速度计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状况9-13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3-14
- 2 高g值加速度计的方案选择14-21
- 2.1 目前硅微加速度传感器中几种典型传感器工作原理与特点14-18
- 2.1.1 热对流加速度计14-15
- 2.1.2 电容式加速度计15-16
- 2.1.3 压阻式加速度计16-17
- 2.1.4 谐振加速度计17
- 2.1.5 隧道电流型加速度计17-18
- 2.2 变间隙式电容式加速度计的机理18-19
- 2.3 高g值加速度计结构形式的选择19-21
- 2.3.1 “三明治”式电容加速度计19
- 2.3.2 “跷跷板”扭摆式电容加速度计19-20
- 2.3.3 梳齿式电容加速度计20-21
- 3 高g值电容式加速度计的结构21-31
- 3.1 扭摆式加速度计的基本数学模型21-22
- 3.2 扭摆式电容加速度计的性能指标22-29
- 3.2.1 固有频率22-24
- 3.2.2 量程24-26
- 3.2.3 分辨率26
- 3.2.4 阻尼26-29
- 3.3 传感器结构的具体尺寸29-31
- 4 高g值加速度计的仿真31-43
- 4.1 有限元法的发展和ANSYS软件31-34
- 4.2 加速度计结构静力分析34-36
- 4.3 加速度计结构动力学分析36-43
- 4.3.1 模态分析36-38
- 4.3.2 瞬态动力学分析(时间历程分析)38-40
- 4.3.3 阻尼分析40-43
- 5 版图设计与加工43-51
- 5.1 版图设计43-45
- 5.2 工艺45-51
- 6 试验测试51-57
- 6.1 马希特锤击试验51-52
- 6.2 Hopkinson杆试验52-54
- 6.3 动态试验54-55
- 6.4 问题与分析55-57
- 7 总结与展望57-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5
- 附录65-66
- 附录A 传感器结构应力有限元分析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日乐;谢佳维;周倩;满欣;李文蕴;张巧云;;石英MEMS陀螺的结构特性分析[J];压电与声光;2011年04期
2 赵远;黄伟九;;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美凤;高钟毓;张嵘;陈志勇;;微机械姿态测量单元及在船用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姿态稳定中的应用[A];2003年惯性仪表与元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兰;刘铮;邹德恕;沈光地;;新型室温工作微机械红外探测器[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王海翔;孙萍;;微机械和微机器人研究的最新进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4 薛长国;黄渊;张青川;刘红;伍小平;;微机械阵列传感器设计与实现[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海军;杨拥军;徐永青;郑七龙;;一种新型光通信用微机械可变光衰减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张为斌;方竞;;微机械陀螺仪的理论和设计基础[A];计算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张巧云;林日乐;谢佳维;张挺;翁邦英;王瑞;赵建华;郑永祥;吕志清;;石英微机械惯性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福学;王宏伟;张伟;毛旭;张楠;;利用旋转载体自身角速度驱动的硅微机械陀螺[A];惯性技术发展动能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韩磊;廖小平;朱健;;一种在线微机械微波功率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10 沈雪瑾;侯利程;刘谨;;硅微机械动平板表面粘附阻力[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静蓉;从图像传感器切入 DMD漫长的开发之路[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2 李源浩邋本报记者 孙春艳 王晓英;情系光电事业[N];吉林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蒋玲玲 记者 萧马;纳米技术是进入新世纪的钥匙[N];浙江日报;2000年
4 记者 诸玲珍;SOI:硅材料重大突破 产业化仍存短板[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ZnO薄膜的MOCVD生长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6 阴慧娟;新型变形镜可揪出早期眼病[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苏州巨视光电有限公司总裁 光学博士 王勇竞;微型投影发展迅猛 仍需解决三大问题[N];中国电子报;2008年
8 记者 戴丽昕;“遥控”光束参与科研[N];上海科技报;2009年
9 张泓;滨海提速纳米产业化进程[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10 陆伟邋崔彦玲;争赴科技成果“盛宴”[N];常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革;变形时域建模仿真理论及其在微机械天线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2 吕琼莹;微机械压电微电机原型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1年
3 宗登刚;微机械材料力学性能测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3年
4 王浙辉;硅基微机械光开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3年
5 张流强;基于微机械的光调制热成像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年
6 纪新明;MEMS红外光声气体传感系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董林玺;微机械电容式传感器及其相关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贾智;微电子机械系统中新型电磁微电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9 董玮;体硅微机械光开关的设计与制作工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熊斌;栅结构微机械振动式陀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高g值硅微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董宏奎;石英微机械振动陀螺薄膜相关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程保罗;新型体微机械工艺制造高性能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黎海文;微摩擦测试仪中微力传感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2年
5 王卫东;微机械加工压力传感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陈宇晓;电容式微机械静电伺服加速度计系统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7 刘东栋;一种基于体硅微机械工艺的微机械光开关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徐永青;2×2微机械(MEMS)光开关[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金虎;悬臂梁结构微机械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年
10 田锋;微机械微腔阵列结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表征[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
本文关键词:高g值硅微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7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