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可穿戴式核酸检测设备的研发

发布时间:2020-08-11 08:19
【摘要】:全球艾滋病的盛行已经导致有3900多万人死亡,目前更有3690万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现阶段常用的诊断技术主要是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B),但是这些方法消耗时间长,技术复杂,不适合在实验室外进行。而艾滋病主要在一些低中、收入国家广泛流行,因此这些方法都不能广泛的作为艾滋病的检测手段。同时与核酸检测相比较,常规的抗原抗体都不能用于检测母亲感染艾滋后生产的婴儿,而婴儿检测的金标准方法只能是核酸检测,目前尚没有在贫困地区检测HIV-1 DNA可行的方法。本文我们开发了一种结合重组聚合酶扩增(RPA)的可穿戴微流控装置,利用人体体温能够快速的扩增HIV-1 DNA到可检测的水平。由于人体手腕处的温度波动范围在33-34℃,满足RPA扩增所需的温度条件,结合基于手机的荧光检测系统,这种方法能够在24分钟内定量的检测到102-105 copies/mL的HIV-1 DNA,并且线性度达到了 0.98。这些结果表明这种可穿戴的核酸检测方法在时间与方便程度上优于传统的PCR手段以及其他的恒温扩增技术,这种检测方法也能够适用于贫困地区的HIV-1 DNA检测,以及对其他的传染性病原体进行临床监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77
【图文】:

计数系统,通道


可能在贫穷地区实现[18,邋19]。逡逑近年来,有科学家通过在微流体芯片中,通过mELISA可以自动检测全血中逡逑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如图1.2A)[20]。一些新的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逡逑很多科学家使用电子传感器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微流体芯片中,根据逡逑CD4邋T淋巴细胞的电学特点如膜电位以及物理特性如细胞大小等特点对CD4邋T淋逡逑巴细胞进行计数[19,邋21]。在捕获通道中修饰有人CD4T淋巴细胞的抗体,当所有逡逑细胞经过捕获通道之后CD4T淋巴细胞会被抗体结合固定在通道中,其余细胞会逡逑通过捕获通道,在捕获通道的进出口出的传感器分别可以计算出进出捕获通道中逡逑的细胞数目,通过前后的数量差异即可得到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图1.2邋B)逡逑[21]。这种方法的检测限可以低至9cells/pL,并且在细胞浓度为100-700cells/nL逡逑时与显微镜计数的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R2=邋0.997)。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先将全逡逑血中的红细胞裂解,防止高浓度的红细胞对计数结果的干扰。阴影成像技术是利逡逑用光学的原理将细胞进行投影放大到传感器上

免疫印迹,检测方法,方法,抗原


?*.邋C0=C00^0邋?、…逦..丨A逦G逡逑\amk)\■逡逑图1.2邋CD4T淋巴细胞的自动化计数系统逡逑抗原抗体检测技术:P24是HIV的特异性抗原,在感染早期未出现抗体时有逡逑低水平的表达量,因此通常被用为HIV早期的特异性诊断[3,邋24,邋25]。P24抗原检逡逑测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邋linked邋immunosorbent邋assay,邋ELISA邋)(图逡逑1.3)。样本先用特定的裂解液裂解之后在100°C下培养5分钟用于从HIV病毒颗逡逑粒中释放出P24抗原,之后与修饰有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的特定抗逡逑体结合,出现的颜色变化用于特异性检测P24抗原,并且颜色的深浅反应了邋P24逡逑抗原的含量[26]。感染早期产生的P24抗原含量很少,并且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抗逡逑原抗体会形成复合物阻碍P24抗原检测,导致这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是很高,逡逑只能达到10-15pg/mL。虽然目前使用纳米金颗粒[27]、血浆ELISA[28】等方法能逡逑够很大的提高P24的检测限

微流体,芯片,技术,恒温


要少量的样本(100邋pL)即可实现检测[38,邋42]。但是这种方法的检测限只能达到逡逑5,000邋copies/mL,远远高于标准的PCR方法(20-50邋copies/mL邋),只能应用于一些逡逑具有较高病毒载量的病人[38](图1.4)。逡逑Instrument邋for邋reading逡逑Prickheel*^|P^^^逡逑Separator邋^邋f逡逑Sample邋introduction逡逑module邋(SIM)逦_:邋'逡逑图1.4基于微流体芯片的自动化PCR仪逡逑1.1.2恒温检测技术逡逑由于PCR需要一个复杂的温度循环系统,需要依靠一个大型的PCR仪才能逡逑实现,且反应时间较长,在基层医院以及贫困地区很难大规模推广实现。为了解逡逑决这一难题,科学家研发出了恒温扩增技术,通过酶的作用实现DNA双链之间逡逑的氢键断裂与连接,取代了邋PCR中的温度变化条件,与PCR相比具有快速、高逡逑效,且不依赖于专门的大型仪器等特点。目前常用的恒温扩增技术主要有环介导逡逑恒温扩增(Loop-mediated邋isothermal邋amplification,邋LAMP邋)邋[40,邋43-45],链替代扩逡逑增(Strand邋displacement邋amplification,邋SDA邋)邋[46_48],依赖解旋酶的恒温基因扩增逡逑(Helicase-dependent邋isotherma丨邋DNA邋amplificatio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婷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08年07期

2 曹晓红,唐英,郭惠;艾滋病病毒的核酸检测法[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胡宇;蒋燕;何敏静;陈宝葵;;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血清学阳性反应的核酸检测相关性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海峰;朱永宝;陈富强;张妍;曹磊;;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黄杰;高尚先;;核酸检测参考物质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文海燕;王静;刘衡川;;悬浮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核酸检测中应用进展[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孙森;郭建;杨忠思;杨志夏;刘波;;核酸检测模式下如何做好血液库存管理[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5 任芙蓉;王憬惺;赵海燕;张远志;文国新;姚富柱;高国静;严力行;江朝富;白旭华;美黑丽·铁木尔;涂源泉;朱发明;郑优荣;崔莉;龚晓燕;郑鹏;Paul Ness;Hua Shan;;我国5城市献血者HIV及HCV核酸检测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浩;曹明;;浅谈传染病医院的临床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A];第三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范行良;李长贵;高荣宝;邱平;邵铭;秦成峰;王军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比较[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赵晓洋;宫济武;林东;周航;孙峥;田利红;刘燕明;;我国献血者筛查风险模型与核酸检测应用的初探[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叶贤林;王良华;尚桂芳;杨立新;周一炎;;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在血液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10 常宏伟;李开春;范玉珍;李朝阳;臧远成;高玲;王德全;杨卫;;流感病毒RT-PCR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特点[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锦军;省血液中心成核酸检测试点单位[N];江西日报;2010年

2 记者 朱国旺;核酸检测可提高输血安全性[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朱国旺;核酸检测成为传统血液安全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N];中国医药报;2011年

4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李孝忠;太仓有了核酸检测厂[N];苏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项铮;缓解血荒难题 核酸检测亮相[N];科技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唐学良;政策促血筛核酸检测市场放量[N];医药经济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杨俊坚;罗氏诊断发力核酸检测[N];医药经济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李瑶;核酸检测的中国机会[N];医药经济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项铮;诺华诊断推新技术NAT进中国[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梁姗 实习生 张竞成;用血患者有了“安全锁”[N];南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柱;基于磁分离的现场核酸检测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刘超;双区段检测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性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3 尹惠琼;蓝舌病病毒核酸通用检测试剂盒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王利勇;基于水溶性碳纳米粒子的核酸检测[D];河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梦奇;可穿戴式核酸检测设备的研发[D];浙江大学;2018年

2 赵俊鹏;血液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比较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王卓妍;实施核酸检测后献血者HBV筛查策略的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4 尹峰;基于STM32的核酸检测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姚楚;硅基银片的等离子体荧光增强效应及其在蛋白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6年

6 蒋娜;一种核酸提取磁球和四种脑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研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于军;全自动核酸检测工作站中实验板操纵器的研制与应用[D];湖南工业大学;2017年

8 张德才;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核酸检测新技术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9 王美玉;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核酸检测策略评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10 赵丹;基于等温扩增技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核酸检测的新策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88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788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3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