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层二元光学元件的光学镜头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74
【图文】:
基于双层二元光学元件的光学系统设计,,MS LS LS MS LS LD MS LD S MS LP (,i 为波长为i 时衍射光学元件的光焦度,从式(1-1)可以得D 为负值,所以衍射光学元件是反常色散元件。等效阿贝常数 效部分色散系数DP 的大小,仅与S 、M 和L 有关,与基底材料而折射元件的阿贝常数和部分色散系数则完全由材料性质决定,因以通过折衍混合的方式来消除色差。如图 1-1:
长为i 时衍射光学元件的光焦度,从式所以衍射光学元件是反常色散元件。等系数DP 的大小,仅与S 、M 和L 有关的阿贝常数和部分色散系数则完全由材混合的方式来消除色差。如图 1-1:图 1-1 利用二元光学元件消色差大 F 数的光学系统。如图 1-2:
二元光学元件的表面结构。图 1-3 二元光学元件的表面结构从图1-3中可以看出二元光学元件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光学元件的表面结构。衍射光学元件的相位分布为式(1-2):21( )NiN ii r A r (1-2)其中r 表示衍射光学元件的径向环带半径,iA 是相位分布系数。除了上边介绍的三个优势外,二元光学元件可选择材料的范围比较广,比如玻璃和电解质等。可用材料范围相比传统光学材料大很多,比如:熔融石英、硅、SiO2、塑料、聚碳酸酯等。总之,二元光学元件相比传统光学元件的优势还有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乃素;;基本光学元件与“黑匣问题”[J];物理教学探讨;2002年09期
2 力源;用现代方法制造光学元件[J];应用光学;2005年01期
3 ;光学元件库——欧普特科技[J];大学物理;2005年10期
4 金友;塑料光学元件赢得重视[J];光机电信息;2004年02期
5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3期
6 齐涤非;塑料光学元件的优势[J];光机电信息;2000年05期
7 于允平;;塑料光学元件的发展及应用[J];光学技术;1990年02期
8 于允平;塑料光学元件及其应用[J];光学技术;1991年02期
9 钟迪生;;光学元件表面的清洗[J];激光与红外;1985年04期
10 ;未来光学元件的散射和表面评价技术[J];现代兵器;198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健强;尤科伟;焦翔;孙明营;沈卫星;;激光光学元件的检测[A];第十六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6年
2 杨红;王生云;张玫;郑雪;孙宇楠;;抛物面光学元件面形测量装置[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伟;许乔;胡晓阳;;高精度高阈值光学元件制造[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4 单凡;张萧;任旭升;陈帛雄;刘新;;光学元件表面剩余反射抑制技术[A];第七届高性能特种光学薄膜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陈晓苹;;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稳定性预测方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梁景芳;李锡善;;大尺寸高精度平面光学元件的制造和检测[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蔡荣;许全益;杨力;伍凡;;高精度同心光学元件制作工艺技术[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伟平;;强激光对传输光学元件热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9 周游;刘世杰;白云波;张志刚;邵建达;;子孔径拼接在米量级平面光学元件面形误差检测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6年
10 张蓉竹;杨春林;许乔;蔡邦维;;强光系统光学元件波前相位梯度分析[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张兆军 通讯员 于万冰;“刻写”世界高精尖[N];科技日报;2001年
2 徐永涛;凤凰光学:光学元件龙头 参股银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记者 于博;全球光学元件、DC产业大洗牌[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4 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吴宇轩;浅析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N];山西科技报;2011年
5 王朝丽;光学元件产能过剩 业界建议采取晶圆代工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6 许金池 DigiTimes;精碟与Omron签约 转型切入增亮膜[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7 记者 于博;“大红海”策略引发产业丕变[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冬风;太阳能电池中高效分色聚焦光学元件的设计和制作[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聂娅 ;亚波长光学元件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师智全;大型固体激光装置光学元件结构稳定性分析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4 冯博;惯性约束聚变终端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彭志涛;强激光复杂光机组件光学元件激光损伤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6 武欣;大尺寸光学元件在位干涉拼接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7年
7 邱荣;强激光诱导光学元件损伤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8 陈晓苹;延长玻璃质光学元件工作寿命的表面强化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谷勇强;投影光刻物镜光学元件的离子束精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武建芬;离子束加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涛;基于磨粒磨损机制的光学元件快速抛光关键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2 马泽斌;基于双层二元光学元件的光学镜头设计[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7年
3 王丹艺;阵列光学元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4 刘佳妮;平面光学元件表面面形参数测量评价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5 孟诗;大口径光学元件波面误差的高精度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6 夏龙光;光学元件大气等离子体高精度确定性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元浩宇;基于光参量放大的光学元件损伤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8 王泉金;光学元件固结磨料弹性加工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9 张英鸽;光学元件表面微观形貌的光学散射特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7年
10 孙红琼;计算机光学元件的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05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0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