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成像光谱仪杂散光特性分析及校正方法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TH744.1
【部分图文】:
门的海洋水色卫星 HY-1A、HY-1B,搭载了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 C成像仪 CZI,第三代水色遥感器呈现出波段数不断增加、光谱分辨断提高以及带宽变窄的趋势。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概念光谱技术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它在多光谱遥感器基础上发展遥感发展史上的一次从概念到技术的创新[12]。传统的光学摄影仪图像,而光谱仪获取目标的连续光谱信息[13]。结合这两种仪器的优技术发展了起来。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对地物目标扫描成像时,将照波长划分为很多个狭窄的连续波段同时成像,这样就能同时获得多个光谱波段的图像。二维的空间信息和一维光谱信息构成三维的体,如图 1-1 所示:
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扫描方式和分光方式来分类谱仪类型及其特点。成像的方式按照扫描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描式(摆扫型)成像光谱仪(或者叫摆扫型)成像光谱仪是由机械扫描和分光探为线阵探测器,其工作方式如图 1-2 所示。首先,成,对地物按照穿轨方向实现扫描。瞬时视场内的辐射,分光部件对入射辐射分光,分光之后不同波长的辐同光敏元上,因此每个光敏元的输出就是景物在特定器的像元个数同时也是成像光谱仪的波段数。随着方向的景物成像,最终形成连续的地物影像,由此得
式成像光谱仪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大的视场,它的旋转来获得。此外,比较小的瞬时视场容易获得高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整个系统比较复杂,系统中的运描式成像限制了像元的驻留时间,不利于系统的信经运行的成像光谱仪中,采用光机扫描式的占了率成像光谱仪(MODIS)、中国的“神舟三号”中分等,并且今后一段时间内,光机扫描式成像光谱仪式成像光谱仪帚式)成像光谱仪使用了面阵探测器,它与面阵探工作原理如图 1-3 所示。推扫式成像光谱仪工作射投在面阵探测器上,此时面阵探测器的一维获得条一维获取的单个像元光谱维的信息,通过平台的得垂直于狭缝的其他空间位置的信息,推扫式成图像数据立方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天雄;白剑;黄治;汪凯巍;;全景环带成像系统的杂散光分析及抑制[J];光学学报;2013年05期
2 林中;;激光拉曼分光计中杂散光的测试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1981年01期
3 蔡颂仪,谢荣;激光拉曼分光计中杂散光的检测[J];计量学报;1988年01期
4 孙国新;;高性能紫外分光光度计杂散光的测定[J];分析仪器;1991年03期
5 张文芳,张黎明;浅谈分光光度法中的杂散光[J];工业计量;2002年01期
6 原育凯;李欣耀;贾伟;;风云二号扫描辐射计可见杂散光的像元间差别[J];红外技术;2006年12期
7 杨凌文;;对紫外分光光度计杂散光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08期
8 ;显微物镜杂散光测试技术研究[J];光学仪器;1988年02期
9 周少敏;鹿景荣;吴继宗;;在线测色中的杂散光修正和波长纯度分析[J];光学仪器;1988年06期
10 邢德林;王曙光;孙敏;;分光光度计杂散光的测定[J];计量技术;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恩涛;;空间光谱仪系统的杂散光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2 王春雨;王昀;廖志波;;透射式系统杂散光分析研究[A];第二十四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叶露;;光纤在杂散光系数测试装置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赵飞;王森;;兴隆站φ1米口径天文光学望远镜杂散光效应的优化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留浩飞;岑兆丰;李晓彤;邓诗涛;朱启华;张清泉;;多程放大激光器杂散光特点及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开宇;金宁;侯阳;;基于杂散光分析原理对288×4红外热像仪的光度无效性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7 蔡颂仪;谢荣;;SPEX1403双单色仪杂散光测定[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8 朱涵如;;喇曼光谱仪中杂散光的测试[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9 孟庆华;;基于线阵CCD的平像场光谱仪杂散光测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腾飞;水色成像光谱仪杂散光特性分析及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陆强;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相机杂散光分析与应用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汪洋;红外探测器组件杂散光分析及抑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殷可为;衍射光学系统杂散光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5 李达;反射式日冕仪的设计与杂散光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正;白光日冕仪杂散光抑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胡慧杰;大数值孔径生物显微物镜杂散光分析及测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金玉希;荧光检测器杂散光分析与抑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胥全春;星地激光通信星上终端杂散光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韦琪;地基太阳望远镜光学系统的红外杂散光分析[D];云南大学;2015年
6 高郭鹏;双反射系统的杂散光抑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7 卜和阳;地基日冕仪杂散光抑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8 鲁天雄;全景环形透镜光学系统的杂散光分析及抑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冯聪;基于多级微反射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杂散光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10 於陈慧;焦平面杂散光问题和用图像复原法去除杂散光的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7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0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