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超光滑光学表面散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5 14:05
   由于超光滑光学元件自身用途的广泛性及特殊性,一直以来对其表面的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对超光滑光学元件表面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设计了一款针对超光滑元件表面由缺陷引起的散射信号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超光滑元件表面质量等相关信息。本文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及角分辨散射理论,利用微弱光信号检测技术,以提取微弱散射信号为目标,完成了微弱散射信号测量系统的设计。本系统采用He-Ne激光器作为入射光源,利用PMT光电倍增管采集散射信号,设计了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电流-电压信号的转换、电压信号的放大及滤波、相敏检波及数字信号电路处理等电路模块,可对空间单点微弱散射信号检测及处理。软件部分主要采用累计平均算法,多次重复计算求取信号值平均值,滤出噪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并实现测量结果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最后对整个测试系统的硬件电路及分析软件进行了调试测试,并搭建测试系统,进行了散射信号的检测实验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本文所设计的检测装置可实现对n A级弱散射信号在低频下的高精度、高信噪比检测,测试结果显示多角度下重复测试的标准差最大为0.0801V,信号幅值的波动范围较小,因此该测量系统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学位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H74
【部分图文】:

射线散射


于使用的特殊型,因此对该元件的加工及表面缺陷引起的散射检测等相多。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科学家 Nicodemus 等[7-8]人首次提出双BRDF),并对材料表面产生的散射光及反射光之间的关系特性进行了现光学元件表面杂散光的分析提供了巨大的贡献。纪 80 年代,William Lee 等[9]人以限定视角的方法对 BRDF 模型中产生,Leo Davis 等[10]人再此基础上推出了一款由光源、样品台、转角系统统及数据处理系统组合而成的散射光分析仪,第一次将对杂散光的测的实践意义。Wriston、Froechtenigt 等[11]将光学元件放入真空环境下,利用处在特殊对光学元件表面的粗超度进行测量,实验显示测量精度并不是很高,特殊,无法在工业检测中实现,处于探索阶段;随后 G.S.Lodha,V.E.a此基础上改进了 X 射线波段下的检测装置,通过对光学表面由 X 光引进行统计研究,成功的实现了超光滑元件表面的定量分析。图 1.1 为

激光散射仪


图 1.2 激光散射仪 Drewe 启发,利用双探测器以一定的探互相关法[16]。 Satoshi[17]和其他几个人设计了一款针对地是利用 CCD 及光谱辐射测量计来进行检机及激光器,又设计出一种装置简单的测的降低了成本。科技的迅猛发展,Martin F、Xavier Colo反射区设计优化方案,降低反射率,成功夫琅禾费实验室研制出的诸如 ALBATR 等仪器,均为目前最先进的测量仪器[19]。件的使用较晚,但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载

分布图,分布图,折射率,探测器


(/)(,)(,)2WmdAdEiiiiiiφθφθ φ= rdL 、idE 均代表无穷小的量,在实际中,若想得到 BRDF 的无穷小的视场角,但现有的仪器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而利法得到 BRDF 分布。而且目前的探测器,其所对应的视角都时,探测器得到的数值往往为某一空间立体角内 BRDF 的平示为[31]:(,;)(,;,;)(,;,;)θφλθφθφλθφθφλiiiriirrriirrELf ≈ 为任意大于零的数值,其值的大小与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入长等因素有关。图 2.2 为在亚表面缺陷下,对某一结构体的不布图,其中选择的光学元件折射率为 1.52,缺陷半径为 3nm,折射率为 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振时;;英汉误译例释(五)[J];国外铀金地质;1989年03期

2 黄瑞东;;海面散射信号的分形特性与海面目标的探测[J];电波与天线;1996年02期

3 本刊讯;;中心“利用飞机散射信号定位地面干扰源研究”取得进展[J];中国无线电;2014年08期

4 黄凯;他得安;王威琪;Lawrence H.Le;;准规则生物组织超声背散射信号的仿真[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09期

5 马浪;郭建中;刘波;朱铮宇;;超声换能器焦区内软组织背散射信号频移与散射子粒径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6 张益强;杨东凯;张其善;张伯川;胡荣磊;李紫薇;;GPS海面散射信号探测技术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6期

7 谭海峰;李景春;;利用飞机散射信号查找干扰源的定位算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9年02期

8 张良杰,汪文秉;基于BP网络模型的几种新型时域散射信号获取技术[J];电子学报;1994年10期

9 侯黎;乔亮;他得安;;超声背散射信号评价皮肤烧伤程度的可行性研究[J];声学技术;2013年01期

10 王运飞,王经瑾,刘国治;时频分析在超宽带散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贞贞;韩立国;韩利;崔杰;;一种适用于小尺度断裂的散射信号分析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林俊轩;王宁;;强背景噪声中提取海底逆散射信号[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黄凯;他得安;王威琪;;松质骨超声背散射信号频移参数成像[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爱玲;郭建中;任述科;张晗;;换能器的中心频率对超声背散射信号频移量的影响[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邵士勇;姚永帮;饶瑞中;;基于图像的纤维状微颗粒的形状和散射信号检测[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延文;张传亮;李绍辉;李玉莲;;分子散射信号对星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Mie通道风速反演的影响[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1 卫星气象与生态遥感[C];2018年

7 马小东;张凤元;杨东凯;杨威;宋学忠;;星载GNSS海面散射信号功率分析与接收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孙修立;张海燕;;兰姆波散射信号损伤成像方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青梅;;利用激光雷达的多次散射信号识别降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邵建兆;王莲芬;吴傲;;激光散射信号离轴相关检测的仿真与分析[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滕国阳;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背散射信号递归分析及缺陷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吴娟;球形颗粒光散射差异性的研究和散射特征的辨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

3 刘成成;超声背散射信号与松质骨特性参数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媛;超光滑光学表面散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9年

2 何晓晨;超声背散射信号递归定量分析无损表征CFRP孔隙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高雪;微弱光散射信号的处理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7年

4 韦玮;无源定位中散射信号提取与阵列处理架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陈庆;利用飞机散射信号定位地面干扰源的干扰监测能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6 陈洪磊;基于宽频信号的板中缺陷检测[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7 华大成;弹性圆柱体的声散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万晓燕;金纳米颗粒标记呼吸道合胞病毒入侵细胞的实时暗场光散射成像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9 王立娟;光信号在微生物区分与药物抗菌活性研究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邹婷;粒子计数传感器光散射信号幅度分布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3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13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5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