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激光双光束共模补偿的流速测量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07:27
   针对工业生产中高温、高压有毒等复杂环境下的流速测量,本文提出了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的测速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器的直接调制和双光束共模补偿实现流速的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首先,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了解流速测量的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整理分析现阶段应用的典型测速系统的优缺点。通过半导体激光器直接调制特性的分析得出直接调制技术的优点。通过对激光多普勒原理的理解,各种流速测量光路以及光纤光学理论的分析,设计测量光路并且推导出适合本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参考光束与测量光束实现外差测量,提高测量精度,抑制直流漂移;应用光纤传导,大大提高了抗干扰的性能,实现了远距离传输。其次,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直接调制时,为达到较好的调制效果,选取适合本系统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为提高数据处理精度选取了光电探测器和微处理器;设计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如:电源电路、激光器驱动电路、调制信号产生电路、光电转换电路、信号检测、解调、滤波电路等。采用触摸屏实现对测量结果的显示并且设计相应的触摸屏电路。硬件电路的设计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然后,为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度,分析了频谱分析法、计数法、快速傅里叶变换法等多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最终选取处理效率较高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且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程序设计。智能化的方式处理数据,使得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都有很大的提高。最后,搭建实验系统,分析试验中存在的各项误差,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在性能试验中,验证了半导体激光器直接调制的可行性;通过和实验室现有测速系统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当调制频率为100MHz时本系统可以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对误差的分析和改进成功将测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本文所研究的双光束共模补偿流速测量系统能够很好的测量流体的流速,对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H814
【部分图文】:

正弦波调制,光电流


正弦波调制Fig.2.7Thesinewavemodulation

频率调制,半导体激光器,光纤


为有源层电流的变化导致其折射率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谐振光的频率也发生变化实现频率调制,其频率响应如图 2.8 所示:图2.8 半导体激光器频率调制响应Fig. 2.8 The semiconductor laser frequency modulation response2.4 光纤光学理论2.4.1 光纤基本理论近几年,光纤制造工艺的提高,光纤理论的深化使得光纤传感技术发展迅速,光纤开始广泛应用在通信等领域。因为光纤重量轻、体积也比较小、柔韧性好、易弯曲、并且其对电磁干扰具有很强的抵抗作用,所以光纤可以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光纤传感器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功能型的和非功能型的。功能型光纤不仅传输信号还作为感应元件,非功能型光纤只起到传光的作用,需要与其他的敏感元件进行耦合。本课题应用的是传光型光纤,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出的调制光经过光纤传输到被测流体上,归一化频率响应(Bd)频率(MHz)

基本结构,光纤,传输损耗


里面的是纤芯,包层的折射率小于纤芯的折射率,所以当入射角比临界角小时就会实现对光的全反射。图2.9 光纤基本结构Fig. 2.9 Basic structure of optical fiber光纤的特征:(1)传输损耗:光纤的传输损耗是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光纤的传输损耗为:112 1 210( )( ) log( )PPL L P (2.24)式中: ( )是传输损耗;1L 、2L 分别为光纤横截面到起点的长度;1P 、2P 分别为在截面上的光功率。石英光纤的损耗与激光波长的关系如图 2.10 所示[45-46]:图2.10 光纤损耗与波长的关系Fig. 2.10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cal fiber loss and wavelength(2)光纤的传输模式:光纤在传输激光信号时通过光纤传输的激光信号不仅要满足入射角大于临界角,还必须满足两次反射的位移应该是2 的整数倍。光纤的光波传播理论为:0( , ) exp[ 2 ( )]LE t z E z j z t(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嘉;;流速测量方法综述及仪器的最新进展[J];计测技术;2005年06期

2 J.Dittie;洪杰;;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速测量法的实时流速测量[J];国外计量;1983年03期

3 ;会议消息[J];实验力学;1987年03期

4 吴琼;气体微小流速测量方法[J];自动化与仪表;2000年06期

5 燕芳,李文涛;气/液两相泡状流相关流速测量系统的研究[J];传感器世界;2005年02期

6 鲁娟娟;;流速测量技术对比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12期

7 吴俊;丁u!奇;陈伟民;;基于光学互相关法的开放流场流速测量[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9年09期

8 徐苓安,B.G格林,M.S贝克;脉冲超声互相关测量系统在两相流体流速测量中的应用(英文)[J];天津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9 薛倩;王化祥;高振涛;;基于双截面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两相流速测量[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32期

10 张沈阳;张炳蔚;;多普勒剖面流速流向仪在钱塘江河口流速测量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海涛;王连玉;朱俊民;朱光文;梁捷;;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设计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如何选层[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燕芳;李文涛;;基于ECT图像重建的两相流相关流速测量系统的仿真研究[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贾宁刚;高天德;韩超;;一种简易静电感应流速测量方法[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Ⅰ)[C];2012年

4 张兴德;;半导体激光器的进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陈良惠;;我国半导体激光器的新进展(报告内容摘要)[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玉驰;王晓勇;李刚;王军民;张天才;;自由运转半导体激光器边模间的强度起伏关联[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雷志锋;黄云;杨少华;;半导体激光器的可靠性筛选和寿命评价[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8 徐强;;半导体激光器的矢量光场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肖树妹;梅海平;黄宏华;饶瑞中;;半导体激光器电流频率调制率的测量[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胡静芳;陈斌;陆道理;詹敦平;;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近红外农产品品质专用检测仪的设计[A];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半导体激光器应用市场广阔[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正 子;超宽带半导体激光器问世[N];光明日报;2002年

3 王晶;朗讯贝尔实验室推出新款半导体激光器[N];通信产业报;2002年

4 周硕;日亚化学推出488nm波长半导体激光器[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5 ;高性能超宽带半导体激光器[N];人民邮电;2002年

6 记者 齐芳邋通讯员 刘力;我国氮化镓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惠州市中科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玉璋;光存储技术升级考验元器件配套能力[N];中国电子报;2005年

8 刘晶;超宽带半导体激光器问世[N];中国电子报;2002年

9 葛峰;首台双光束光度仪在中铝山东分公司投入运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10 邵珍珍 本报记者 张显峰;蓝光半导体激光器让300张光盘变1张[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林林;基于重构等效啁啾技术的1.3μm DFB半导体激光器及其阵列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张欣;基于量子阱混杂技术的快速波长可切换Ⅴ型耦合腔半导体激光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涛;高功率宽区半导体激光器侧向光束质量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涂娟;原子干涉仪用半导体激光器的智能稳频系统[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6年

5 郭仁甲;基于重构等效啁啾技术的新型可调谐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及阵列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6 邓军;半导体激光器驱动模式与可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郜峰利;半导体激光器低频电噪声的特性及其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冯列峰;半导体激光器光电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李再金;半导体激光器腔面光学膜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10 常国龙;半导体激光器辐射效应及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元丽;基于激光双光束共模补偿的流速测量技术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7年

2 李志;水位流速雷达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钱冰洁;OCT在流速检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4 李世勋;基于静电式传感器气固两相流流速测量系统设计[D];东北大学;2013年

5 陈新波;基于荧光示踪技术的微流速测量方法与系统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朱云辉;基于压力互相关和虚拟仪器的流速测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沈逸;基于虚拟仪器的光电式径流相关流速测量系统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高倩;气/固两相流流速测量的静电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汪爽;基于光谱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流速测量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10 黄霞;声学多普勒海流流速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本文编号:2813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13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3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