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外差光谱仪仪器模型仿真研究
【学位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H744
【部分图文】:
(a)干涉仪组件 (b)机载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图 1.2 空间外差干涉仪组件及机载试验数据与此同时,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的熊伟研究员等人进行了近红外空间外差光谱仪的水汽探测研究,利用水汽的 940nm 吸收带,应用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实现了水汽的超光谱探测,并成功设计了实验光谱仪,其光谱分辨率达 0.05nm[20]。2010 年,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展开了宽波段空间外差光谱仪研究,该研究是在中阶梯光栅多级衍射特性下,实现谱段展宽的宽波段空间外差光谱仪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下,分析了光谱范围、视场、信噪比、光谱分辨率等与光栅、视场棱镜、成像系统、探测器参数之间的关系[21]。紧接着于 2014 年,设计宽波段空间外差光谱仪试验平台进行相关研究验证,为我国大气气体星载探测奠定了基础。如表 1.2 所示为目前世界上现有的主要空间外差光谱仪装置以及相关性能参数的比较[22]。从表中看出我国设计的仪器在分辨率上稍逊于其他发达国家。表 1.2 目前世界上现有的空间外差光谱仪比较仪器名称SHIMMER-MiddeckSHIMMER-STPSat1PBO-SHS SHOW SHS for CO2
图 1.3 研究方案示意图1.3.2 论文内容结构本文将分为五章对空间外差光谱仪仪器模型仿真研究进行论述: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进行论述,总结国内外大气遥感探测以及空差光谱技术的发展过程。第二章:描述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和空间外差光谱仪结构原理,介绍分析大气辐输基本原理和辐射传输模型,选择合适的模型为本文提供 CO2模拟数据。第三章:基于空间外差光谱仪仪器模型的线型光谱模拟仿真,以钾共振双线谱究对象,分析它在大气中传输过程,为开展空间外差光谱仪钾共振双线室外探测提供依据。之后分别利用 MATLAB 和 ZEMAX 软件对空间外差光谱仪仪器模型仿真,模拟仪器各个模块,以钾共振双线谱为模型输入信号,对模型输出结果进据处理,得到复原光谱。为了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开展空间外差光谱仪钾共振双外探测实验。最终将 MATLAB 仿真结果、ZEMAX 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具有可实现超高光谱分辨的干涉式光谱分析技术,综合了光栅和傅里叶干涉光谱技术的特点[24]。本章将对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原理及其相关特征进行描述,同时介绍 SCIATRAN 辐射传输模型原理,为建立空间外差光谱仪仪器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为仪器模型的模拟仿真提供实验数据。§2.1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原理空间外差光谱技术是一种空间调制型的傅里叶干涉光谱技术,它继承了傅里叶干涉光谱技术的高信噪比、多路传输和高分辨率等特点,同时摒弃了传统的傅里叶干涉光谱技术的动镜和扫描部件[25],在确定的波谱范围内,能获得超高的光谱分辨率。空间外差光谱仪源于传统的迈克逊干涉仪,两者结构相似,为了获取更为紧凑的空间结构,空间外差光谱仪将迈克逊干涉仪中的两个平面反射镜换成了两个被固定倾斜放置的衍射光栅,这一结构使得空间外差光谱仪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体积小等特点[26-28],其结构原理如图 2.1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纵横;李树;叶松;熊伟;王新强;汪杰君;;火箭尾焰的空间外差光谱探测可行性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10期
2 冯玉涛;孙剑;李勇;王姝娜;白清兰;;宽谱段空间外差干涉光谱仪[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1期
3 韦秋叶;王先华;叶函函;李志伟;江新华;卜婷婷;;应用于高精度大气CO_2遥感的空间外差技术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8期
4 张志波;童中翔;王超哲;李建勋;;Lowtran在红外成像仿真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年07期
5 王新强;叶松;张丽娟;熊伟;;空间外差光谱仪相位校正方法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5期
6 王新强;叶松;熊伟;张丽娟;;空间外差光谱仪基频波长的定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4期
7 沈毅;张敏;张淼;;基于小波阈值降噪和经验模态分解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J];宇航学报;2012年04期
8 陈瑜;胡云安;李海燕;耿宝亮;;太阳、天空和海面自身辐射对海洋背景总体辐射影响分析[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霍雷;曾晓东;;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应用于硼燃烧效率测量探索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1年05期
10 买买提依明·买买提;塔西甫拉提·特依拜;买买提沙吾提;丁建丽;;基于6S模型的遥感数据大气校正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龚俊;蓝天;刘杰;倪国强;唐义;;LOWTRAN与MODTRAN模型关于大气紫外传输的模拟计算[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乔延利;叶松;方黎;洪津;方勇华;荀毓龙;;超分辨空间外差光谱成像技术[A];第六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军;大气CO_2辐射传输特性与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甘永莹;基于SCIATRAN的大气CO_2近红外辐射传输特性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高一博;基于SCIATRAN的中高层OH自由基正演模型构建及反演算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
3 李涛涛;光栅—平面镜型可调式空间外差光谱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史今赛;空间外差超光谱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许梦圆;基于ZEMAX的水汽激光雷达接收系统光学性能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金丽华;大气Limb辐射亮度模拟及其敏感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薛妍;大气光谱辐射传输与散射特性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18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1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