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共轴光学系统装配精度分析及装调过程优化

发布时间:2020-09-18 12:54
   共轴光学系统是许多高端光机的核心部件,目前,航空航天和光刻技术对共轴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越发严苛。加工和装配过程引入的光轴一致性误差会破坏系统多光轴的一致性状态,必须通过装配调整进行控制。传统装调方法装调精度低,装调周期长,现已逐渐被计算机辅助装调(CAA)所取代。然而,共轴光学系统光学元件数目多,装配关系复杂,受零部件结合面误差影响较大,适用于简单离轴光学系统装调的CAA技术无法准确求解共轴光学系统失调量。所以研究共轴光学系统装调方法对于提高系统成像性能,缩短装调周期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光轴一致性误差为主导,通过分析和控制典型共轴光学系统的装配精度对装调过程进行优化。首先,针对由镜组部件组成的典型共轴光学系统结构,提出以定中心基准轴传递路径作为分析结合面误差对光轴倾斜误差影响的载体,并提出光轴倾斜误差全局补偿优化的装调思路。其次分析了零件表面误差的描述方法,提出以最小二乘拟合平面作为实际装配平面,并研究了相关测算方法;根据齐次坐标变换法,建立描述单个零件加工误差和相邻零件装配误差的位姿变换矩阵,进而建立了光轴偏角与相对装入角度关系的计算模型。然后根据传递路径类型,建立以光轴偏角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提出遗传算法等优化方法;采用了 MTF作为系统像质综合评价标准,利用灵敏度分析法寻找高敏光轴倾斜误差项,由此分解得到若干子传递路径,设计光轴偏角优化顺序,得到一组合适的相对装入角度及其误差范围。最后总结提出了共轴光学系统光轴一致性装调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利用Zemax和MATLAB对一个投影物镜进行了装调仿真优化分析和验证,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利用零部件加工误差的全局优化方法可有效补偿光轴倾斜误差,也验证了计算模型和装调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H74
【部分图文】:

结构图,共轴光学系统,武器制导,航空航天


其中,具有一条对称轴线的称为共轴光学系统[1]。共轴光学系统的发展有逡逑着悠久的历史自光学学科诞生起,基于共轴光学系统的光学仪器一一伽利略型望逡逑远镜和开普勒型望远镜(图1.0就己出现了。绝大部分透镜系统都属于共轴光逡逑学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共轴光学系统也越发趋于复杂化和精密化。逡逑伽利略型逡逑开普勒型逡逑物镜逡逑一*逦接目透镜逡逑图1.1两种望远镜的结构图逡逑目前,精密共轴光学系统的应用领域主要有:航空航天、武器制导、光刻技逡逑术和精密检测等,具体作为光学镜头应用于航天光学遥感器、红外光学系统、微逡逑光夜视仪、望远镜、光刻机(图1.2)和精密光学测量系统等,发挥遥感、识别逡逑和测控等作用。精密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为像清晰,物像相似,变形小。逡逑1逡逑

结构图,光刻机,共轴光学系统,步进扫描投影光刻机


逡逑图1.2某投影光刻机物镜结构图逡逑其中,高端光刻机被称为“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和“光学工程技术皇冠上逡逑的明珠”。半导体光刻的工艺水平高低,决定了在单位圆晶片上能够集成晶体管的逡逑数目。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之一,光刻成本占据了整个制造成本的逡逑35%。欧洲最大半导体设备厂艾司摩尔(ASML)研制的最新的极紫外光(EUV)逡逑光刻机的单价己达1亿欧元。目前ASML将最先进的光刻机可实现约14nm的分逡逑辨率。因为西方国家进口限制、缺乏核心设备(光源、物镜)生产能力和科研资逡逑金有限等原因,目前中国光刻机企业中处于技术领先的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逡逑已量产的光刻机中性能最好的是分辨率为90nm的光刻机,如图1.3所示。逡逑_邋S逡逑L:^^一^^逡逑m邋|邋-逦?逡逑图1.3上海微电子的SSA600/20步进扫描投影光刻机逡逑共轴光学系统是包括光刻机在内的许多高端光机的核心部件,要研发得到一逡逑款高性能共轴光学系统,其零件、部件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装配、检验和测量逡逑方面的技术保证缺一不可

结构图,投影光刻机,物镜,结构图


因为西方国家进口限制、缺乏核心设备(光源、物镜)生产能力和科研资逡逑金有限等原因,目前中国光刻机企业中处于技术领先的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逡逑已量产的光刻机中性能最好的是分辨率为90nm的光刻机,如图1.3所示。逡逑_邋S逡逑L:^^一^^逡逑m邋|邋-逦?逡逑图1.3上海微电子的SSA600/20步进扫描投影光刻机逡逑共轴光学系统是包括光刻机在内的许多高端光机的核心部件,要研发得到一逡逑款高性能共轴光学系统,其零件、部件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装配、检验和测量逡逑方面的技术保证缺一不可,时下这几方面均存在许多亟待研究的课题。光学系统逡逑设计、光学加工技术、光学检测方法以及装配工艺直接影响着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逡逑量,高精密光学系统的系统成像质量主要受光学加工误差和装配技术的影响。光逡逑学加工和光学检测技术短期内难以提升,可以将提高光学成像质量的重心放在光逡逑学系统的装配上,即利用现有加工技术制造各组成光学元件,然后通过检测获得逡逑加工误差,最后通过有效的装调方法来获取高成像质量的光学系统[2]。逡逑航天遥感器相机物镜、光刻机物镜均要求达到接近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紫娟;张海涛;;医用硬式内窥镜光学系统的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2 院小雪;周传良;杨东升;;航天光学系统的污染控制技术[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年02期

3 潘卫清;朱勇建;王建中;;一阶光学系统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相空间分析[J];应用光学;2009年04期

4 周南润,陶向阳,吕百达;高斯光束经复合光学系统的聚焦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4期

5 郜勇,周海宪,赵志敏;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的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2年03期

6 沈忙作,马文礼,廖胜,张晓宏;低温光学系统的研制[J];光学学报;2001年02期

7 沈学良;物像运动关系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8 曹国荣;等效光学系统主平面相对位置的讨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汪颖梅,侯榆青,张凯,何大韧,杨卫东,陈江丽;一个光学系统展示的V型阵发现象[J];光子学报;1999年02期

10 吴秀丽;超精密软X射线光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光机电信息;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梅英;吴卫国;徐智敏;石淑珍;;一种不聚焦并列型复眼的光学系统[A];第四届全国基础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李剑白;李小芸;齐豪;陈常彦;;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基本指标体系及其选用[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魏君成;王成;张童;;空间高级光学系统环境试验概述[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付跃刚;王春艳;王志坚;;稳像光学系统稳像精度测试原理方案探讨[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陈晓丽;杨秉新;;实现甚高分辨率空间遥感器的可展开光学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向阳;白闻喜;姜会林;胡家升;;目视硬性内窥镜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吴亦农;黄志光;冯旗;;空间低温光学系统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周文超;彭勇;徐宏来;;大口径光学系统综合像差外场检测的方法[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明名;王建立;马佩立;;一种检测大口径光学系统中透射镜组的新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马洪涛;;五棱镜扫描技术测试大口径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联想 引入光学系统差异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2 姜楠 石明山 记者 李林岩;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获重大突破[N];吉林日报;2010年

3 刘春林;联想以品质注解品牌内涵[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宇;ScanMaker 4680满足SOHO一族[N];计算机世界;2001年

5 本报记者 许琦敏;“独门秘技”造国产太空反射镜[N];文汇报;2012年

6 尹桥;勤上光电LED项目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N];消费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吴苡婷;2秒钟完成无盲点人体安检[N];上海科技报;2014年

8 张沐之;勤上光电LED项目获广东科技一等奖[N];中国电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齐芳;“一根筋”的崔向群[N];光明日报;2014年

10 邱今;康佳背投领跑“高清元年”[N];中国企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飞;三反射镜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吴泉英;稀疏孔径光学系统成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娄迪;谐衍射光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陈永和;应用于中短波红外天文观测的空间低温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7年

5 徐祺瑞;大口径光学系统装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

6 梅超;大口径多光谱变焦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与抑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4年

7 吕博;新型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彭建涛;基于计算全息的拼接式大口径光学系统检测与共相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9 米凤文;衍/折红外混和光学系统及其测试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梁丹;仿人眼光学系统与视觉注意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广威;共轴光学系统装配精度分析及装调过程优化[D];湖南大学;2017年

2 周双;共轴光学系统公差分析及装调路径优选[D];湖南大学;2017年

3 张培亮;扫描器光栅脉冲记录系统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7年

4 陶帅洋;空间太阳望远镜准直镜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6年

5 张森;基于互相关原理光学系统透过率测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6 许尧;几种特殊光学系统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洋舟;含非均匀介质的光学系统的成像仿真与像质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8 张续严;空间目标探测双通道光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向阳;一种全动型变焦距物镜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

10 陶曾;高分辨率中长焦光学系统装校检测平台研究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1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21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4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