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复合放大被动箝位压电蠕动直线驱动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18:09
   基于尺蠖运动仿生原理的压电蠕动直线驱动器,具有结构设计灵活、尺寸小巧、无磁干扰、位移分辨率高,且行程大等特点,在一些需要精密定位领域,如航天航空、精密光学、精密加工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种驱动器箝位方式有两种,一个是主动(通电)箝位,另一个是被动(断电)箝位,其中被动箝位方式具有断电自锁,节能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地研究热点。目前,这两种箝位方式驱动器急需研究的主要问题有,驱动器移动需要周向支撑,箝位力偏小等。本文研发了一款被动箝位压电蠕动直线驱动器及其驱动电源。该驱动器将三角、杠杆式放大结构与一体化结构设计理念相结合,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式扁平化压电蠕动驱动器结构方案,有效解决周向定位与箝位力偏小问题。其驱动电源不仅小型化,而且驱动电压、驱动频率、信号形式可调,且能脱离上位机独立运行。首先,从被动箝位蠕动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出发,进行了驱动器的构型设计和静力学建模,得出了箝位机构和驱动机构的设计原则,确定了箝位机构和驱动机构设计关键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设计出箝位机构合理结构参数;对驱动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建模,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验证,建立了驱动机构结构参数与刚度的数学关系,确定了其合理的结构参数。研究了导轨结构形式对驱动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导轨的形状。然后,对驱动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引入压电陶瓷力学和电学特性作为分析因素,建立了描述压电陶瓷位移输出特性的力学模型,将其导入到驱动器的结构变形协调分析中,合理地协调了箝位机构大箝位力与容易释放矛盾,解决了压电陶瓷与机械结构变形协调问题,完善了驱动器的结构分析方法,为驱动器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研制出驱动器原理样机,依据蠕动式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将压电陶瓷电容特性作为分析因素,建立其工作电学模型,仿真并实验验证压电陶瓷的电学特性对驱动器的动态性能影响规律,提出了蠕动驱动器的驱动电源的设计原则,设计出小型化驱动电源,搭建出驱动器性能检测装置。在标准驱动电源和自研驱动电源的驱动下,本款驱动器单侧最大静态箝位力为14N,最大运动驱动力为4N,在30V驱动电压下位移分辨率为0.4μm,在120V驱动电压和83.33Hz频率下有效驱动速度为608μm/s。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H703
【部分图文】:

尺蠖,驱动器


该驱动器基于尺蠖运动原理,使用磁致伸缩材料作模式推动导轨直线运动,具体结构如图 1-2 所驱动器性能不够理想。但他所提出的尺蠖式驱动。随着新材料的问世、技术的更迭以及蠕动式驱动式驱动器相继问世,并在精密科学领域取得大

蠕动电机,专利,压电,箝位机构


图 1-3 首台压电蠕动电机专利图[24]国学者 A.D.Brisbane 研制了首台 Walker 型蠕动采用管状压电陶瓷管,箝位机构采用盘装压电前的结构,这台驱动器的运动分辨率有了较大尺寸也可以做小。

驱动器,压电,专利,压电陶瓷


箝位机构采用盘装压电陶瓷管,结构如图1-4 所示。相比之前的结构,这台驱动器的运动分辨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定子结构变得简单,尺寸也可以做小。图 1-4 首台 Walker 型压电蠕动驱动器专利图[25]1972 年,前苏联 G.V.Galutva 等人设计了首款采用压电陶瓷叠堆作为驱动、箝位机构动力元件的压电蠕动驱动器[26]。其结构如图 1-5 所示。由于压电陶瓷叠堆的应用,其研制的压电蠕动驱动器速度、负载能力和分辨率均获得一定的提高。图 1-5 首款压电陶瓷叠堆驱动的蠕动驱动器[26]由于压电驱动技术的发展,成功商业化的压电元件种类愈发地丰富、技术愈发地成熟,在二十世纪 80 年代末,市面上已有能提供数千牛驱动力的压电陶瓷叠堆,并且驱动电压只需 200V 左右,不仅使得驱动器结构设计更为多元化,还能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靖军;郝广波;陈贵敏;毕树生;;柔性机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2 马立;谢炜;刘波;孙立宁;;柔性铰链微定位平台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2期

3 靳宏;金龙;徐志科;吴明清;鲍诗杰;;压电叠堆位移放大致动器的动态特性[J];振动与冲击;2012年21期

4 裴先茹;高海荣;;压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J];安徽化工;2010年03期

5 夏永泉;贾建军;;用于航空遥感的二维像移补偿镜的设计[J];红外;2008年08期

6 陈维山;李霞;谢涛;;超声波电动机在太空探测中的应用[J];微特电机;2007年01期

7 刘建芳;赵宏伟;华顺明;杨志刚;曾平;;主动驱动/被动箝位型压电精密步进驱动器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年06期

8 文海;王晓慧;赵巍;王浩;李龙土;桂治轮;;高温压电陶瓷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6年11期

9 叶云岳;;现代新型直线驱动技术及其应用[J];电气技术;2005年06期

10 雷淑梅,匡同春,白晓军,成晓玲,向雄志,谢致微,叶永权;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佛山陶瓷;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靳宏;基于压电叠堆的大力矩微位移平台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郭文峰;基于三角放大箝位的压电蠕动直线驱动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李燕斌;静电梳齿结构的MEMS分析和优化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赵宏伟;尺蠖型压电驱动器基础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建芳;压电步进精密驱动器理论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连安志;步进式精密直线压电驱动器的设计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邵明坤;粘滑式惯性压电精密驱动器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章皓;电热式MEMS微镜驱动控制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潘雷;多足箝位式压电直线电机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杜习波;基于三角放大原理的压电型精密定位机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周晓峰;基于PZT微定位系统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24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24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d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