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感耦合的无线超声传感器的研究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P212;TH878.2
【部分图文】: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冲检测法检测的主要方式为脉冲检测法,其原理为如图 2-1 所示能器(目前常用换能器有压电陶瓷、电磁超声换能器动信号,第二章我们知道产生的超声波传播有横波和波与纵波还会发生波形转换而变成兰姆波,超声波在位后被另一个传感器采集,超声接收换能器,将声能放大、滤波处理将传入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声波的没有缺陷以及缺陷的位置、尺寸等信息。所以一个完形驱动、能量转换、信号检测和数据分析多个部分。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5 感应耦合线圈中的补偿技术感应耦合线圈漏感较大,因此整个电路无功功率较高,功率因数较低。对侧线圈加入合适的补偿电容,这样使感性电路与补偿电容组合成谐振电路来增大功率因数,提高能量的传输效率。按照补偿元件按照补偿电容添加回路的位置还有电容电感的连接方式不同,补偿方法有多种如图 2-8 所示。
18图 2-9 单边串联补偿电路后整个电路的阻抗改变为工作于谐振状态,得出电容 C1的取值为 21 1 11 2 21MZ j L r jC j L r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霖霖;曾迎生;宋金泽;;自动泊车超声传感器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13期
2 庞炜涵;张卫民;高玄怡;陈国龙;;一种电磁超声传感器的研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7年07期
3 朱红秀;吴淼;刘卓然;;用于钢管缺陷检测的电磁超声传感器优化设计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12期
4 冯斌,须文波,黄佳;超声传感器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03年06期
5 乔学光;邵志华;包维佳;荣强周;;光纤超声传感器及应用研究进展[J];物理学报;2017年07期
6 马宾;徐健;隋青美;;耦合型光纤超声传感器实验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0年01期
7 丁秀莉;武新军;郭锴;吴莲锋;;电磁超声传感器工作原理与结构[J];无损检测;2015年01期
8 陈天璐,阙沛文,金涛,雷华明;管道缺陷多超声传感器检测数据的神经网络融合[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9 张绍彬;焊缝检测用高频空气超声传感器及其系统[J];传感技术学报;1995年02期
10 王荣 ,严碧歌;用辐射膜板与空气耦合的200kHz超声传感器[J];传感器技术;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葛立峰;邵晋平;;MEMS超声传感器:进展与未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刚婷婷;刘楠;忽满利;孙浩;杨在行;同荣鑫;刘晓博;;基于迈克尔逊干涉的光纤超声传感器[A];2015 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雍黎;超声传感器实现精确测距20米对自动驾驶汽车意味着什么[N];科技日报;2017年
2 广东 杜城;TI推出一款全面集成型可编程的驱动超声传感器解决方案[N];电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费春龙;高频(≥100MHz)超声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国世上;电子辐照铁电共聚物P(VDF-TrFE)及超声传感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张雯;多振膜结构电容式微超声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4 张慧;非平膜电容式微型超声波传感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卢涛;光声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王振亚;垂直上升油水及油气水多相流流动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红亮;CMUT及其阵列工作机理与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成;基于电感耦合的无线超声传感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冯青;基于视觉和超声传感器的自动引导车环境感知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艾昶宏;特种超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实验及计算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超;径向压电超声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D];济南大学;2015年
5 祝思文;基于宽带超声传感器的室内定位系统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韩亚楠;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声频定向微型压电超声传感器结构优化及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袁晓;径向压电超声传感器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D];济南大学;2016年
8 李素军;腐蚀在线监测电磁超声传感器研制及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9 葛志华;超声传感器铝壳频点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王新增;基于红外和超声传感器的跟踪机器人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31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3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