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多功能电磁装置及磁幻觉装置研究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H74
【部分图文】:
之前的大多数设计所应用的保护壳太厚重,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因此人们一直都在努力探寻一种更轻便的替代材料来满足完美的设计需求。经过一番探索,一种更轻便的材料—超表面[15]逐渐被科学界所关注。超表面是一种由超材料单元构成的超薄二维表面,可以灵活地控制电磁波的角度、极化方式和传播模式。通过控制超表面的相位梯度或通过进行阻抗调谐可使其具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电磁性质,并可用于各种电磁设备的设计[16-20]。在这方面,超表面为超薄地毯斗篷的设计提供了另一种更简单实用的方法,一种典型的设计便是 Alù的小组用超表面材料设计的地幔斗篷[21]。尽管各种超材料已在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工程上对超材料的控制依然不够灵活,因此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对超材料的电磁性质进行控制。2014 年,编码超材料和可编程的概念被提出,运用数字编码原理控制电磁波的散射和辐射特性也开始得到关注[22]。在本质上,他们是可控的电磁超表面。一种典型的数字超表面单元如图 1-1 所示。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超表面,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人工结构,是由亚波长阵列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构成的。
种特殊的渐变折射率材料——打孔料,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工电磁材料,可以通过一多种电磁材料混合在一起,并通过调节材料的参杂式是在介质板上进行打孔,打孔单元材料如图中,通过在硅板上打孔实现了空间的渐变折射率中,通过将二氧化硅中填充硅也得到了类似的结一系列基于渐变折射率材料的新型电磁器件,并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材料由非谐振打孔单元组成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理论上这种材料的电磁参依赖于介质单元的尺寸、电磁参数、填充介质的小。从等效媒质理论出发,无论通过解析计算还S 参数反演,都可得到打孔单元的有效电磁参数。
针对介质板打孔这一情况,可采取“电容器模型”去解释,这一够使问题变得更加清晰。根据有效媒质理论,因为与孔径尺寸相比,工比孔径尺寸大得多,因此这一问题可近似视为准静态问题。那么两导电板总电容(假设垂直于电场方向)可以表示为 / /i iC S d S d,这里 S 是导面积, 是两导电板之间材料的有效相对介电常数, d 为两导电板之间的然而,如果我们把电容器看作为许多小电容器组成的并联电容器,如图,那么电容方程可以表示为iC C,进一步可以被表示为 / i i S d S 一来就能很容易证明有效材料参数的表示方式为i ie = ef,这里 /i if S 本构材料的填充率。通过调整其填充率(即调节孔径大小),有效材料的以灵活地被调整,这一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实现。在一般情况下方法是用两种材料的混合来获取所需的有效电磁参数,目前我们看到的也都是用两种材料进行参数调整,其中将一种材料选为空气(即将基质行打孔,不进行填充)。基于此,很容易得到相对介电常数表达式为(1 )d f f,这里d 为基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经证明上述表达式同样适静态情况[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铁军;;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探讨[J];国际学术动态;2009年03期
2 张永超;朱宗玖;;耦合与阻尼对人工电磁材料实现电磁诱导透明特性的影响[J];枣庄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3 董志迪;;人工电磁材料结构在微波天线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年02期
4 许占显;孔立堵;;超电磁材料与未来隐身技术[J];现代防御技术;2011年02期
5 张忠祥;付明刚;;新型平面人工电磁材料的等效实现与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2012年05期
6 张鹏程;林先其;沈睿;;基于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宽带吸波器研究[J];新型工业化;2013年01期
7 李靖;丁君;郭陈江;徐千;;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微带贴片天线频带展宽[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3期
8 雍华东;;若干先进电磁材料结构的断裂与稳定性等力学特性的理论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2年04期
9 许占显;孔立堵;;使用超电磁材料制作无损检测探头的模拟分析[J];无损检测;2010年05期
10 崔铁军;;新型人工电磁材料[J];国际学术动态;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一川;人工电磁材料及其在电磁隐身方面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王民;人工电磁材料散射特性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3 易煦农;人工电磁材料的光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雷;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高增益定向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黄学勤;等离子人工电磁材料的物性研究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范翠英;压电压磁固体断裂理论及数值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周震寰;断裂问题中的哈密顿体系方法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翠;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多功能电磁装置及磁幻觉装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陈曦冉;基于VO_2的太赫兹可调人工电磁材料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8年
3 陈尚;基于3D打印及纺织面料基体的人工电磁材料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
4 余胜武;新型人工电磁材料交叉偏振滤波器以及多峰电磁诱导透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5 朱维;太赫兹波段人工电磁材料研究及应用[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6 邢晓岑;面向变换光学媒质的人工电磁材料的逆向优化设计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田园;人工电磁材料理论及外部反隐形装置的设计[D];兰州大学;2017年
8 张鹏;针对人工电磁材料的测试理论和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刘强;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电场增强及后向波特性的电磁非线性效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刘姬;基于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宽带吸波器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6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4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