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猕猴脑部定制多通道接收线圈的开发

发布时间:2020-10-21 11:50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探究中。猕猴由于其大脑结构与人类接近、遗传物质与人类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来探究猕猴大脑的认知神经网络机制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采用与检测部位形状大小适配的接收线圈可实现较好的成像效果。应用商用线圈对猕猴脑部成像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开发针对猕猴脑部的定制化专用线圈。本文目的是,设计一款高填充系数、高信噪比的可应用与猕猴脑部的多通道MR接收线圈。其开发步骤如下:首先,设计适配猕猴脑部的多通道线圈电路,配合商用放大器模块行磁共振水模实验,验证电路的可行性。其次,得到图像以后,再对线圈设计流程、整体外形等进行优化,并且使用自行设计的低输入阻抗前置放大器,最终确定整体线圈设计方案。优化设计流程为:第一步,先通过3D制图软件针对某一特定猕猴脑部绘制紧贴猴脑的线圈形状,再经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和高速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线圈仿真,进一步优化线圈形状,确定线圈间相对位置。第二步,设计一款已充分考虑线圈和电路板固定方式的头盔、与头盔配套的异型电路板以及用于水模实验的猕猴头部模型,并将头盔及猴头模型通过3D打印成形,再置入自行设计的低输入阻抗前置放大器。第三步,电路调试并测试各项电路参数,与原设计方案的线圈进行对比,验证其性能指标。猕猴大脑认知神经网络机制的探究实验往往需要对某一猕猴进行长达数年的多次实验。本文介绍的线圈设计方法可对某一特定猕猴定制化设计最为贴合猴脑的线圈,其将具备填充系数高、信噪比高、佩戴方便等优点,对猕猴脑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有较大的帮助。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H789
【部分图文】:

并联谐振电路,串联谐振,倍流,电压谐振


2019 届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如图 2-1。路是接收线圈最基本的电路,它具有选频和储感组成。LC 谐振回路分为两种,分别为串-2 所示。其中 L 为电感,C 为电容,R 为电0为:√电压谐振,它可以将电路的电压放大 Q 倍流放大 Q 倍。其中 Q 为谐振电路的品质因

示意图,示意图,磁器件,回路系统


2019 届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谐回路系统中,发射期间射频功率非常的高,而在射频在磁共振腔体中,因此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磁器件以及之后的前置放大器等都将被烧坏。在接一个 TR 开关,控制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工作的情况下,一般会加入失谐电路[27]。

猕猴脑部定制多通道接收线圈的开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Vishay推出用于无线充电的新款接收线圈[J];集成电路应用;2012年08期

2 ;Vishay推出用于无线充电的新款接收线圈[J];电子设计工程;2012年17期

3 衣汉权;M—1型脉冲式航电仪接收线圈参数的选择[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4 吴艺明;王春芳;李政泰;李聃;;无线充电系统发射和接收线圈优化[J];广东电力;2018年11期

5 张波;张青;;两个负载接收线圈的谐振耦合无线输电系统特性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6 ;Vishay新款高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可用于10W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18期

7 葛明钧,郑显彬;JY·J—D多用式机车信号接收线圈[J];上海铁道科技;1998年02期

8 骆睿;胡小情;陈潇;李烨;;磁共振多通道射频接收线圈性能评估[J];集成技术;2016年03期

9 师奕兵;罗清旺;王志刚;张伟;马东;;基于多元接收线圈的管道局部缺陷检测方法研究[J];电子学报;2018年01期

10 方秀成;于雷;孙淑琴;王应吉;;核磁共振超前探测激发与信号捡拾线圈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方杰;猕猴脑部定制多通道接收线圈的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辛修巍;同步EEG-fMRI专用射频接收线圈的设计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罗超;基于超材料的3T磁共振射频接收线圈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4 何胜;地面瞬变电磁系统标定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梁岩冰;TEM接收线圈的测试与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磊;磁共振多通道射频接收线圈的仿真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丹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线圈偏移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8 秦勇;血栓弹力图测量传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9 袁仁博;开放式MRI系统中相控阵射频接收线圈的研究与设计[D];西北大学;2016年

10 黎小娇;复杂金属环境下的能量传输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0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50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