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对硝酸银和纳米银对细菌的抑菌机理

发布时间:2020-10-31 14:26
   AgN03和纳米银是对细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抑菌剂,但是其对细菌的抑菌机理尚没有准确的定论。而原子力显微镜(AFM)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可视化细胞壁、膜结构,跟踪细胞生长和分裂或与药物作用后的动态变化以及测量细胞的表面力学性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AFM已经成为微生物学研究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其纳米级的成像与皮牛顿级的力学测量为更好地理解细胞表面组分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助于阐明AgN03、纳米银与细菌相互作用的机理,为推动AgN03和纳米银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本论文通过AFM成像与力曲线测定,辅助静置培养、生长曲线以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生物测定,研究AgN03和纳米Ag分别作用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时的抑菌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AgN03作用于大肠杆菌12h后,菌体表面出现了囊泡,杆状结构发生塌陷,内容物外泄,表面平均粗糙度(Ra)由11.4nm增至17.0nm,均方根粗糙度(Rq)由14.2nm增至21.0nm;力曲线斜率由-1.40降至-1.74,细胞表面的弹性降低,黏附力增加1 nN,杨氏模量由277 Mpa增大至880 Mpa;在48 h内完全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生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2.AgNO3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2 h后,细菌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凹陷破损,内容物外泄,Ra由16.4 nm降至12.5 nm,Rq由20.4 nm降至15.7 nm;力曲线斜率由-24.12升高至-18.23,细胞表面的弹性升高,黏附力增加42 nN,杨氏模量由1812 Mpa降至882 Mpa;在4h内完全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48 h内菌量少于对照组,细胞膜通透性增大。3.纳米Ag作用于大肠杆菌12 h后,细胞表面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与隆起,内容物外泄,Ra由10.7 nm降至7.0 nm,Rq由13.7 nm降至8.8 nm;力曲线斜率由-1.44降至-3.95,细胞表面的弹性降低,黏附力增加8 nN,杨氏模量由334 Mpa升至3113 Mpa;在48 h内完全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生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4.纳米Ag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2h后,使其表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凹陷破损,内容物外泄,Ra由15.9 nm降至13.9 nm,Rq由19.4 nm降至17.6nm;力曲线斜率由-26.41降至-19.62,细胞表面的弹性升高,黏附力增加38 nN,杨氏模量由1797 Mpa降低至1019 Mpa;在6 h内完全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24 h后菌量大于对照组,细胞膜通透性基本没有变化。
【学位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H742;TQ421
【部分图文】: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表层结构,肽聚糖


会导致生理特性的不同,特别是面对抑菌物质时的自我保护机制。??1.2.1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表层结构差异??由图1-2可以对比看出,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表层结构主要为细胞壁与??细胞膜,其中结构的差异主要来自细胞壁的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层与磷壁酸构成149]。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层厚度大约为20?80?nm,并且结构紧密扎??实;磷壁酸具有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特异性表面抗原用于菌种鉴定、使细菌黏附至宿主细??胞等功能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除了肽聚糖层之外还有特殊成分外膜,因此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是多层结构,由内向外分为肽聚糖层、脂蛋白/周质层、磷脂层和脂多糖层??[51]。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比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层层数少并且更薄,厚度大约为??10-15?nm〇??7??

振幅误差,超微结构,抑菌物质,隆起物


广西大学顿士学位论文?原■子力显微後研究硝酸银■和纳米银对细菌的抑菌机理??凸不平,并且细胞周边有内容物外泄。由图2-1D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颗粒状隆起物,??测量隆起物大小约为67?126nm,推测其为外膜囊泡(OMVs)。OMVs是普遍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包含生物学活性物质的囊泡状结构,其大小在20?250?nm之间〃12]。??细菌生长环境的改变,如抑菌物质的添加,会导致OMVs的大量产生,而OMVs分泌??的周质内容物如P-内酰胺酶等抑菌物质的灭活酶能有效抵抗抑菌物质对菌体的破坏,从??而提高了细菌的生存机会在本研究中,OMVs的存在使得大肠杆菌在短时间内??仍能保持杆状形态,但细胞表面+再光滑。??rnarnm??鼸::1??图2-1?AgNO.,作用前后的大肠杆菌的振幅误差图(A、C)与超微结构图(B、D)??Fig.?2-1?l?hc?amplitude?error?images?(A.?C)?and?ultrastructural?images?(B.?D)?of?7/..?coli?before?and?alter??treated?with?AgNOs??2.3.2?AgNCb对大肠杆菌形貌的影卩向??图2-2是AgNCh作用前后大肠杆菌的3D图、高度图与剖面分析图。高度图反映丫??细菌的形貌

剖面分析,抑菌物质,隆起物,大肠杆菌


广西大学顿士学位论文?原■子力显微後研究硝酸银■和纳米银对细菌的抑菌机理??凸不平,并且细胞周边有内容物外泄。由图2-1D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颗粒状隆起物,??测量隆起物大小约为67?126nm,推测其为外膜囊泡(OMVs)。OMVs是普遍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包含生物学活性物质的囊泡状结构,其大小在20?250?nm之间〃12]。??细菌生长环境的改变,如抑菌物质的添加,会导致OMVs的大量产生,而OMVs分泌??的周质内容物如P-内酰胺酶等抑菌物质的灭活酶能有效抵抗抑菌物质对菌体的破坏,从??而提高了细菌的生存机会在本研究中,OMVs的存在使得大肠杆菌在短时间内??仍能保持杆状形态,但细胞表面+再光滑。??rnarnm??鼸::1??图2-1?AgNO.,作用前后的大肠杆菌的振幅误差图(A、C)与超微结构图(B、D)??Fig.?2-1?l?hc?amplitude?error?images?(A.?C)?and?ultrastructural?images?(B.?D)?of?7/..?coli?before?and?alter??treated?with?AgNOs??2.3.2?AgNCb对大肠杆菌形貌的影卩向??图2-2是AgNCh作用前后大肠杆菌的3D图、高度图与剖面分析图。高度图反映丫??细菌的形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晓旭;鲍会静;徐晨;李雪;李朝阳;张月香;刘运德;魏殿军;;纳米银抗菌作用机制: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菌凋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38期

2 夏志宽;夏建军;陈卫;丛林;张德全;杨蓉娅;;纳米银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抑菌效果及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07期

3 刘存宝;黄唯巍;杨旭;姚宇峰;孙文佳;马雁冰;;硝酸银使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重新对阿米卡星敏感(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4年07期

4 郝喜海;罗洁;;聚乙烯醇制备载银沸石抗菌包装纸及其机械性能研究[J];包装工程;2013年19期

5 王进波;倪江;高权新;齐莉莉;;磷壁酸在细菌黏附、定植及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09期

6 杨宁;郝林;杨鹏;;芒果皮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及抑菌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7 马梦佳;陈玉云;闫志强;丁剑;何丹农;钟建;;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3年01期

8 孙明姣;王丽娟;刘颖超;李向梅;孙静;王传清;邓秋莲;郑跃杰;刘岚;李昌崇;尚云晓;赵长安;杨永弘;沈叙庄;;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01期

9 杨浩;宋涛;赵慧平;吕中;陈嵘;;大肠杆菌在原子力显微镜下的观测及其形貌[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10 潘丹梅;吴智诚;林璋;;原子力显微镜在活体微生物实时动态观测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阳;AFM力谱技术研究金属离子对β淀粉样蛋白异常聚集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7年

2 陈瑾;MCLR与TiO_2NPs肝细胞暴露的炎症信号响应[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昊一;银纳米粒子和银离子杀菌机理的红外光谱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2 裴忠实;基于AFM的老化沥青表面微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陈明慧;纳米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4 于晓旭;纳米银抗菌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淑萍;基于AFM的细胞力学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滕艳群;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乳腺癌细胞的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赵清风;用于绿色建材抗菌性改良的银离子的作用机理[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文娟;银离子、银纳米颗粒对细菌影响的显微成像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范霞;原子力显微镜对聚丙烯酰胺凝胶以及细胞结构和力学性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孙庆文;多孔及尖端状氧化铝的制备与结构表征[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4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64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b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