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扭转动刚度测试的高性能电动激振器研究与实现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H89
【部分图文】:
图 1-2 传动机构动态特性导致的的系统颤振张仁嘉等对等对舵系统接触刚度和传动间隙进行分析,证明了以接触刚度为主要因素,间隙为次要因素的非线性环节共同主导了舵系统整体的动力学行为,影响了舵系统的动刚度[30],如图 1-3 所示。(a) 考虑间隙和变形的接触刚度模型 (b) 不同激励力下系统的实时动刚度特性图 1-3 间隙和变形对系统动刚度影响Zhang X T 等提出了舵系统的动刚度的幅值和相位均会对导弹颤振造成影响的结论,提出在舵系统电流环中增加补偿器提高舵系统动刚度从而抑制颤振的方法,并验证[31]
(a) 考虑间隙和变形的接触刚度模型 图 1-3 间隙和变形Zhang X T 等提出了舵系统的动刚度论,提出在舵系统电流环中增加补偿器提高得到扭转机械传动系统动刚度问题主要集中根据扭转动刚度的定义,可以采用模态在动力学测试中,根据激振器产生的激励信频激励法和随机激励法三种。脉冲激励法主励法和随机激励法则通过激振器输出扫频正出点采集系统的脉冲响应,进而获得系统的对扭转动刚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导致旋转机械传动系统存在复杂的动态特性真实动刚度,激振器加载力矩需要切实的从
图 1-4 中北大学扭杆式加载测试系统 图 1-5 悬臂梁式加载测试系统结构简图机械式加载测试方法没有激励源,所以也不会在测试环节额外引入的扰动力/力因而测量精度较高,在被动式加载测量中仍然还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没有激励源也意着该方法无法实现规定频段内不同形式模拟力/力矩信号的主动加载测试,且机械式构安装使用繁琐、参数调整困难,因而其应用范围较窄,通用性受限。(2)电液式加载测试系统电液式加载测试是随着电力电子、计算机仿真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类扭转加载测试方法,主要采用电液伺服系统作为激励源,类似原理的也有摆动式叶片达或空气泵等动力形式。电液式扭转加载系统输出力/力矩大、加载频带宽,突破了机式加载方法的局限,因此迅速引起国内外负载测试系统研究者的兴趣,在现有扭转加测试方法中技术最为成熟且得到广泛应用[17]。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学者池谷光栄首先提出一种采用液压伺服机构的电液加载验台[41],通过两个压力传感器来测量两个加载油缸压力腔的差值实现力反馈闭环伺服载实现动态加载测试。美国 CARCO 公司研制的四通道电液式扭转加载测试系统如图 1-6 所示,其通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月;;基于相关测量法的电动舵机系统频率特性测试分析[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年09期
2 李晓珊;杨波;;舵机电动加载系统的最优控制设计与仿真[J];电光与控制;2014年12期
3 许行之;高亚奎;章卫国;;考虑舵机动力学的舵回路系统颤振特性分析[J];计算机仿真;2014年10期
4 王哲;王明彦;郭犇;柴凤;;基于PR控制的负载模拟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5 张小磊;宗光华;牛国臣;;大扭矩电动负载模拟器的设计与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4年03期
6 何辉;;导弹舵机/舵面系统模态试验方法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4年12期
7 牛国臣;王巍;魏志强;宗光华;;基于力矩前馈和舵机角度补偿的力矩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8 胡心平;袁桂东;;多电机转矩同步耦合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05期
9 崔业兵;鞠玉涛;周长省;;舵机电动加载测试系统设计及数值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03期
10 时未东;杜承烈;宋翠叶;;Windows实时扩展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1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保成;高速盘式永磁电机的设计及多物理场分析[D];东南大学;2017年
2 任燕;高频电液激振器的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张彪;电液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矩抑制及其反步自适应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方强;被动式力矩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某舵机负载模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顾张祺;电动式扭转动刚度测试仪加载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伟;电动式扭转动刚度测试仪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孙健;舵机动刚度测试平台的结构设计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姜衍猛;基于MATLAB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及设计[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剑波;基于虚拟仪器的模拟加载测试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梁增欣;围壳舵机加载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黄金勇;电液式振动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毛文晋;电动舵机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朱水娟;舵机电动复合加载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0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7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