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体化微球物镜的超分辨成像系统
发布时间:2021-06-09 03:44
利用直径微米量级的透明微球与传统光学显微镜相结合,可以在白光下实现超分辨成像.目前大部分研究是将微球直接播撒到样品表面,由于微球位置的随机性和不连续性导致无法实现特定区域的完整成像,极大限制了该技术的使用范围.使用微探针或微悬臂黏附微球,通过三维位移台精确控制微球位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需要对微球位置进行精准操控.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稳定、参数可控、简单易用的基于一体化微球物镜的超分辨成像系统,对微球与物镜进行了一体化安装设计,通过设计侧视成像及位置反馈系统实现了对微球、物镜和样品三者之间距离的精准控制,结合通用的显微成像系统,实现了对可控特定区域的超分辨成像.该系统将普通显微物镜(40×, NA 0.6)的分辨能力提高了4.78倍,最高可以看到100 nm的样品特征.该一体化物镜可以搭配普通光学显微系统使用,实现超分辨成像,提高了微球超分辨技术的通用性,在亚衍射极限样品的超分辨成像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物理学报. 2020,69(13)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样品表面银膜的粗糙度对钛酸钡微球成像性能的影响[J]. 王建国,杨松林,叶永红. 物理学报. 2018(21)
[2]面向超分辨光学成像的浸没微球透镜控制[J]. 陈涛,孟凯,杨湛,刘会聪,孙立宁. 光学精密工程. 2018(05)
本文编号:3219851
【文章来源】:物理学报. 2020,69(13)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样品表面银膜的粗糙度对钛酸钡微球成像性能的影响[J]. 王建国,杨松林,叶永红. 物理学报. 2018(21)
[2]面向超分辨光学成像的浸没微球透镜控制[J]. 陈涛,孟凯,杨湛,刘会聪,孙立宁. 光学精密工程. 2018(05)
本文编号:3219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21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