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及仪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8:07

  本文关键词: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及仪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热式气体流量计利用热传递原理实现对气体质量流量的直接测量,其按结构可分为热分布型和浸入型。热分布式型主要用于测量低流速微小气体流量而无法检测到中高流速气体流量;浸入型主要应用于中、大管径的较高流速气体流量测量,而对于低流速气体流量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都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并研制了新型的热式气体流量计。首先提出了一种复合型的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能检测到微小流速气体流量和中高流速气体流量,具有热分布型和浸入型的优点;其次,研究管道内不同的传感器结构模型对流场的影响,采用Solidworks建立三种不同类型的传感系统结构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分别对不同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并得到仿真数据,最后结合权重法确定传感器的最优结构模型;采用新型的传感元件,研究了传感元件的温度特性,以此作为设计传感电路的依据;然后设计了新型的传感电路,能同时检测到微小流速气体流量和中高流速气体流量,提高了流量计的测量量程。该传感电路能自动实现温度补偿功能,且能检测到气体的流速方向,以判断管道内是否有回流;最后设计了仪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完成整体样机设计。论文最后对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和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对样机进行了流量实验,研究了湿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对所设计的热式气体流量计进行精度修正。
【关键词】:传感元件 流场仿真 传感器 传感电路 气体流量测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81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21
  • 1.1 引言13-14
  • 1.2 热式流量计概述14-17
  • 1.2.1 热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及分类14-16
  • 1.2.2 热式流量计优缺点16-17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0
  • 1.5 本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意义20-21
  • 2 总体设计方案21-23
  • 2.1 热式气体流量计测量方法21
  • 2.2 传感系统结构的设计21
  • 2.3 传感元件温度特性研究和传感电路的设计21-22
  • 2.4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22
  • 2.5 小结22-23
  • 3 热式气体传感系统结构的设计23-34
  • 3.1 传感元件的介绍23-24
  • 3.1.1 传感元件的选择23
  • 3.1.2 传感元件的工作原理23-24
  • 3.2 传感器的设计24-25
  • 3.3 热式气体传感系统结构的建立25-26
  • 3.4 网格处理和边界条件的设置26-33
  • 3.4.1 网格处理26-27
  • 3.4.2 边界条件设置27-28
  • 3.4.3 传感系统结构模型对流场特性的影响28-33
  • 3.5 小结33-34
  • 4 硬件电路的设计34-48
  • 4.1 二次仪表硬件电路概述34
  • 4.2 传感元件的温度特性研究34-37
  • 4.3 传感电路的设计37-41
  • 4.4 单片机模块41-42
  • 4.5 信号处理电路42-44
  • 4.6 电源管理电路44-45
  • 4.7 数据存储电路45-46
  • 4.8 脉冲输出电路46
  • 4.9 人机交换接口电路46-47
  • 4.10 小结47-48
  • 5 软件系统设计48-59
  • 5.1 软件设计总体要求48-49
  • 5.2 流量计算49-51
  • 5.3 数据存储51-53
  • 5.4 脉冲输出53-54
  • 5.5 人机交互程序54-58
  • 5.5.1 实时界面显示55-56
  • 5.5.2 用户密码验证界面56-57
  • 5.5.3 清零界面57
  • 5.5.4 用户密码设置界面57
  • 5.5.5 脉冲输出形式选择界面57-58
  • 5.5.6 电压VIN显示界面58
  • 5.6 本章小结58-59
  • 6 实验研究及数据分析59-67
  • 6.1 实验平台介绍59-61
  • 6.1.1 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59-60
  • 6.1.2 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60-61
  • 6.2 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61-66
  • 6.2.1 仪表的实验研究61-62
  • 6.2.2 实验数据与分析62-63
  • 6.2.3 湿度研究63-66
  • 6.3 小结66-67
  • 7 全文总结和展望67-69
  • 7.1 全文总结67
  • 7.2 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3
  • 作者简介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茂森;高凤水;;气体流量的超声波频差法测试[J];石油仪器;2008年01期

2 И.С.Бродин;范砧;余振珊;;标准稳定气体流量发生器的计量检定[J];国外计量;1989年05期

3 何铁春,孙宇翔,段俊法,刘庚民,吕楠,赵焱;医用气体流量测量仪(系列)的研制[J];测控技术;1996年02期

4 李玉涛,吕俊芳;卫星推进系统气体流量探头的研制[J];航空计测技术;2000年03期

5 朱桂英,刘金海,朱天军,王磊磊;二级减压气体流量精确控制方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陈先中;基于标记分子法的大管径气体流量的测量[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2期

7 吴庆达;;空气和气体流量的诺模图[J];液压工业;1981年03期

8 高骥;;气体流量节流测量中压力温度校正的方法[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3年05期

9 傅维让;;如何应用Ⅰ系列乘除器实现对气体流量的温度压力补正[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83年04期

10 王达智;;关于气体流量折减系数的探讨[J];铸造设备研究;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先中;;基于标记分子法的大管径气体流量的测量[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高峰;曲建岭;李富荣;姜玉红;;高精度标准气体流量测控仪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3 唐德池;季晨曦;崔阳;李怡宏;朱国森;申小维;;首钢京唐300tRH脱碳工艺探究[A];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S05:炉外精炼[C];2014年

4 戴虹;谭克利;吕其兵;;焊接燃气保护气数字化控制系统[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成都市汽车工程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长波;包向军;廖洪强;余广炜;唐卫军;赵鹏;王京花;贺婷;;气体流量对热态钢渣冷却速度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成鹏;陈慧源;李清廉;;可调音速喷嘴动态特性试验与仿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姚瑾;莆田有了气体流量实验室[N];福建日报;2009年

2 记者李晓岩;气体流量在线监测有了国产装置[N];中国化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莹莹;乙烷裂解炉烧焦过程安全区的计算与优化操作的模拟[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敏;液态铅铋合金气相氧控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涵;气体流量计算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刘伟;热温差式气体流量检测系统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3 吕杰;风洞气体流量检定系统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健军;多通道气体流量计算机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3年

5 郑明广;示踪法测量大口径管道气体流量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6 林经波;超高速航行体多路气体流量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汤峰;实验室气体流量测量校准装置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8 谈红伟;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及仪表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9 张浩;海底冷泉渗漏气体流量声波测量仪的研究与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热式气体流量测量方法及仪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22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