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高压氧舱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08 06:33
  目的 :设计高压氧舱自动控制系统,提高高压氧舱自动控制的稳定性。方法 :该系统采用内环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外环辅以专家库及自适应算法设计。其中硬件包含工作站、端口模块、传感器、执行器等,采用Delphi7编写采样、输出、控制等代码。结果:该系统能够通过专家库及自适应算法动态调整PID参数,使高压氧舱自动控制曲线逐渐趋向于理论曲线,提高了自动控制的智能性。结论:该系统具有稳定性高、自适应强、抗突发故障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氧舱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自动控制要求。 

【文章来源】:医疗卫生装备. 2020,41(08)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高压氧舱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高压氧舱自动控制算法原理图

示意图,高压氧舱,自动控制系统,硬件


高压氧舱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包含工作站、端口模块、传感器、执行器等,其框架如图2所示。工作站是高压氧舱自动控制系统的载体,为其提供操作系统层软硬件的支持。端口模块既用于将传感器发送的电流信号转化为工作站输入板卡能够识别的电压信号,又用于向执行器发送来自工作站输入板卡的系统调节信号,是系统收发数据的中转站。

示意图,示意图,端口,信号


PCL-726板卡控制信号的输出方式采用4~20 m A电流环,可有效避免采用电压-电流转换电路造成的信号损失、失真、漂移等现象。PCL-726板卡与执行器连接方式为对地负载和悬浮电源,采用直流24 V外部供电,如图3所示。PCL-818L板卡设置采样时钟频率为10 MHz,采用单极性0~5 V作为信号采样范围,通过端口模块连接传感器采集氧舱数据。2.2 端口模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潘树义,杨晨,赵津京.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01)
[2]高压氧综合救治颅脑损伤的治疗策略及转化研究[J]. 胡慧军,吕艳,张禹,范丹峰,李铭鑫,杨晨,孟祥恩,潘树义,潘晓雯.  转化医学杂志. 2012(01)
[3]高压氧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潘树义,潘晓雯,张禹,孟祥恩,吕艳,胡惠军,孟娟.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04(01)



本文编号:3271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271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5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