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数据记录仪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7-04-26 21: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数据记录仪的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记录仪表是对工业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检测和记录的重要工具。本课题研究的数据记录仪系统是采用ARM7系列的LPC2292作为系统的处理器,以UC/OS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通过RS-485总线和以单片机组成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通讯,在数据记录仪中以单片机组成的数据采集器称为系统的一个通道。通过CAN总线和PC机通讯,记录仪中存储的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到PC机上,供管理人员通过PC机上的管理软件分析数据。同时还扩展了USB接口,目的是把数据记录仪中的数据通过U盘转存到其他计算机上。 本课题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数据记录仪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选择记录仪系统中所用的芯片,设计系统中各个部分的电路,并画制电路板。 2.系统的移植和驱动程序设计。主要包括UC/OS操作系统移植,图形系统移植,文件系统移植等。从理论上分析了各种系统的移植方法。并将外围扩展电路的驱动程序添加到嵌入式系统的内核中。根据数据记录仪的系统要求,把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图形系统和驱动程序进行编译调试,使编译内核最小,然后将编译的内核烧写到系统的ROM中。 3.应用程序设计。在电路设计、系统移植、驱动移植完成后,,根据系统的要求,并对系统的任务进行划分以及优先级的设定。然后完成系统的应用设计,使的系统能够稳定、正常的运行。 本课题从硬件到应用软件进行了系统的详细设计,从理论到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对将来使用更先进的微处理器和功能更强大的操作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ARM UC/OS操作系统 移植 数据存储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85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概述11-16
  • 1.1 课题来源及目的和意义11-12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相关研究成果及发展12-14
  • 1.2.1 记录仪表简述12
  • 1.2.2 相关领域研究成果12
  • 1.2.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12-13
  • 1.2.4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13-14
  • 1.2.5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16-19
  • 2.1 系统总体框图16
  • 2.2 数据记录仪功能需求16-17
  • 2.3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17-18
  • 2.4 硬件系统设计原则18-19
  • 第三章 数据记录仪硬件设计19-42
  • 3.1 ARM简介19
  • 3.2 ARM微处理器体系结构19-22
  • 3.2.1 RISC体系结构19-20
  • 3.2.2 ARM微处理器寄存器结构20-21
  • 3.2.3 ARM微处理器工作状态21
  • 3.2.4 ARM微处理器应用领域21-22
  • 3.3 LPC2292简介22-25
  • 3.4 通讯接口电路设计25-32
  • 3.4.1 CAN总线介绍25-26
  • 3.4.2 CAN总线接口设计26-28
  • 3.4.2.1 LPC2292 CAN模块简介26
  • 3.4.2.2 PCA82C250收发器简介26-27
  • 3.4.2.3 CAN总线接口电路27-28
  • 3.4.3 RS-485通讯接口电路设计28-29
  • 3.4.4 JTAG调试接口设计29-30
  • 3.4.5 USB接口电路30-32
  • 3.5 存储器接口电路设计32-36
  • 3.5.1 Flash存储器接口电路设计32-34
  • 3.5.2 SRAM存储器接口电路设计34-36
  • 3.6 液晶显示及键盘36-40
  • 3.6.1 液晶电路接口设计36-39
  • 3.6.1.1 液晶简介36-37
  • 3.6.1.2 LCD接口设计37-39
  • 3.6.2 键盘电路设计39-40
  • 3.7 RTC电路设计40-42
  • 第四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移植及驱动编程42-72
  •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42-46
  • 4.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种类42-44
  • 4.1.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44
  • 4.1.3 使用实时操作系统的必要性44-45
  • 4.1.4 实时操作系统的优缺点45-46
  • 4.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46-55
  • 4.2.1 UC/OS内核运行机制47-51
  • 4.2.2 时钟管理51-52
  • 4.2.3 任务通讯与同步52-55
  • 4.3 UC/OS-Ⅱ在LPC2292上的移植55-61
  • 4.3.1 设置与编译器相关代码(OS_CPU.H)56-58
  • 4.3.2 与处理器相关的4个汇编函数(OS_CPU_A.ASM)58-60
  • 4.3.3 与操作系统相关的6个C语言函数(OS_CPU_C.C)60-61
  • 4.4 图形系统UCGUI移植61-64
  • 4.5 文件系统UCFS64-66
  • 4.5.1 Flash盘的FAT原理64-65
  • 4.5.2 NAND Flash低层驱动65-66
  • 4.5.3 文件系统实现66
  • 4.6 外围设备驱动程序66-72
  • 4.6.1 串口驱动66-67
  • 4.6.2 CAN总线驱动67-68
  • 4.6.3 RTC时钟驱动68
  • 4.6.4 键盘驱动68-70
  • 4.6.5 USB驱动70-72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测试72-85
  • 5.1 ADS仿真开发环境概述72-74
  • 5.1.1 CodeWarrior IDE集成开发环境72-73
  • 5.1.2 AXD调试器73
  • 5.1.3 仿真器简介73-74
  • 5.2 软件设计74-76
  • 5.2.1 系统任务和中断划分74-75
  • 5.2.2 系统任务优先级设定75
  • 5.2.3 操作系统启动过程75-76
  • 5.3 系统实现76-80
  • 5.3.1 系统自检及初始化76-77
  • 5.3.2 任务实现77-80
  • 5.4 系统运行界面80-85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85-87
  • 6.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85-86
  • 6.2 研究的关键技术及创新点86
  • 6.3 结束语86-87
  • 参考文献87-89
  • 附录89-9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1-92
  • 致谢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博;王红蕾;;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联的网关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0年S1期

2 钱绍祥;张飞霞;;基于ARM的弯管机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2011年08期

3 贾敏智;谷文军;;基于S3C44B0单片机的数字化预应力张拉仪系统的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3期

4 周峰华;潘文亮;刘军亮;王盛安;;Linux下ARM和单片机的串口通信设计[J];仪表技术;2011年08期

5 周有立;;采用ARM与DDS技术的工频频率滑差源[J];电测与仪表;2011年08期

6 史延东;王振华;宁飞;;基于ARM的电暖加热器的设计与实现[J];机械与电子;2011年08期

7 石明江;张禾;徐治银;;手持式数字存储示波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1年02期

8 王治国;苗军;;基于ARM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设计[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年08期

9 韩帅;吕春梅;安淼;朱振军;;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终端的研究与设计[J];电子质量;2011年08期

10 刘铁吨;纪建设;李常青;;继电保护收发信机嵌入式监控组件的设计及实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庆振;王书茂;陈度;杨景利;徐鸿斌;;基于ARM与FPGA的机械手控制设计[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龚兆岗;;基于ARM处理器的LED可变情报板嵌入式控制器[A];2006年全国LED显示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康明才;赵西平;;电力电容器微机保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和平;;基于ARM的固态记录器控制模块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夏文岳;袁海文;弥寒光;郭鑫;;基于ARM的有源滤波器测控系统设计[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曾翠荣;李斌;佘曼桂;;基于ARM的多协议转换系统及其路由设计[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侯立亚;李艳峥;吴水才;张松;白燕萍;;基于ARM的心电采集系统的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医疗仪器学术会议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高得力;高聪哲;;基于ARM的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制[A];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阮航;许榕生;;嵌入式SMS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王俊;刘缠牢;赵丁;;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激光粒度仪电路设计[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小瑞;ARM的另类生存[N];文汇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赵艳秋;英特尔与ARM谁将最终获胜?[N];中国电子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周源;ARM能成为真正的挑战者吗?[N];网络世界;2010年

4 许磊;苹果大可不必买ARM[N];计算机世界;2010年

5 胡祝;ARM电脑,越走越近[N];电脑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然;联想选择ARM 英特尔阵营惊现裂痕[N];经济观察报;2009年

7 王如晨;ARM总裁:将进入小尺寸笔记本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郑迪;ARM试与Intel分天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学习;ARM与软件企业合作提供先进IP[N];计算机世界;2008年

10 总编 孙定;新鲜ARM本不妨关注[N];计算机世界;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红兵;基于ARM的双丝脉冲MIG高速焊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志丰;桥路型高温超导限流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3 陈东良;仿生机器蟹两栖步行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王秀芳;基于ARM和WLAN的油田配电网终端数据远传关键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5 李外云;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竺乐庆;基于手部特征的多模态生物识别算法研究与系统实现[D];浙江大学;2008年

7 王利霞;基于处方图的变量喷药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明;基于ARM数据记录仪软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欣;基于ARM的嵌入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亚明;ARM体系结构虚拟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8年

4 谢侃;基于ARM的嵌入式粘度仪系统设计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柯鉴轩;基于ARM和WINCE的医用自助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菲;基于ARM的蓝牙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7 叶顺流;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5年

8 任立东;管道机器人视像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柯新宇;基于ARM的数据采集卡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宇鹏;基于ARM的智能家居视频监控系统[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数据记录仪的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29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