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车载担架随机振动隔离系统主被动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0:10

  本文关键词:车载担架随机振动隔离系统主被动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转运型急救车是连接现场急救和医院救治的重要环节,其能否快速、高效、平稳的完成运送任务直接影响伤病员的救治效率。目前国内推行的转运型救护车多改装自轻型商务车或轻型越野车,其悬架系统仍为被动悬架,整车性能并不理想。大部分医院均会配备部分国外品牌的救护车辆以满足对高性能救护车的需求,但高昂的成本使其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出车救护需要。因此积极开发先进技术,提高国内救护车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意义。车辆行驶过程中所受振动的振源特性为随机过程,振源激励难以预测,出于对参考信号与系统外扰相关性的苛刻要求,前馈控制在车辆随机振动控制问题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主要通过反馈控制方法解决,这就难以避免控制器、作动器等引起的时间滞后。预瞄控制能在控制策略中包含系统未来的信息,在汽车悬架的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当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潜力。针对车载担架的随机振动控制问题,本文在为担架进行隔振设计时,引入基于前轴的预瞄信息,为担架设计了前轴预瞄最优主动隔振系统。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针对车载担架所运载的卧姿人体对低频段垂直、水平振动耐受力差的问题,着重考虑了车身底板及担架的垂直运动和俯仰运动,以弹簧和阻尼器构建车载担架被动隔振系统,建立了二维六自由度车载担架随机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路面不确定性激励输入下担架隔振系统的垂直振动传递特性。以使担架垂直振动和俯仰振动响应最小化为设计目标,应用遗传算法对担架隔振系统被动支承元件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善了担架被动隔振系统的综合性能。为兼顾响应与控制两方面矛盾的要求,以二维六自由度车载担架隔振系统主动控制模型为研究基础,应用最优控制理论为车载担架隔振系统设计了最优控制器。针对优化目标函数加权系数难以选择的问题,应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最优搜索功能优化选取加权矩阵。添加了卡尔曼滤波器进行状态估计,通过有限的测量信号获取系统数目繁多的状态变量。借助MATLAB/Simulink工具箱,对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了最优控制隔振系统改善车载担架平顺性的性能潜力。为解决反馈控制产生的时间滞后问题,采用前轴预瞄以前轮处感受到的路面输入信息作为后轮输入的预瞄信息,结合卡尔曼滤波器进行状态估计,为车载担架隔振系统设计了基于前轴预瞄的最优控制隔振系统。通过对系统进行不同车速下的模拟仿真,分析了车速对预瞄控制隔振效果的影响。对比无预瞄主动控制系统与前轴预瞄主动控制系统的隔振效果,观察前轴预瞄算法进一步改进车载担架平顺性能的潜力,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遗传算法 最优控制 预瞄控制 卡尔曼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535.1;TH789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第1章 绪论13-25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13-14
  • 1.2 主动悬架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概述14-19
  • 1.2.1 主动悬架的隔振性能理论研究14-18
  • 1.2.2 先进汽车悬架应用现状18-19
  • 1.3 救护车担架平顺性的研究及发展概述19-22
  • 1.3.1 卧姿人体对振动激励的敏感性19-20
  • 1.3.2 车载担架隔振装置的研究及发展概述20-22
  • 1.4 预瞄控制研究概述22-24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24-25
  • 第2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车载担架被动隔振系统参数优化设计25-43
  • 2.1 车载担架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25-26
  • 2.2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6-28
  • 2.3 路面输入时域表达式28-30
  • 2.4 二维担架振动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描述30-35
  • 2.4.1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30-33
  • 2.4.2 系统状态空间描述33-34
  • 2.4.3 系统输出状态方程34-35
  • 2.5 基于遗传算法的隔振系统参数优化35-39
  • 2.5.1 初选系统结构参数35-36
  • 2.5.2 初始系统数值模拟与分析36-38
  • 2.5.3 遗传算法参数优化38-39
  • 2.6 优化设计结果分析39-42
  • 2.7 本章小结42-43
  • 第3章 车载担架随机振动最优主动控制研究43-57
  • 3.1 结合卡尔曼滤波的随机最优控制基本理论43-46
  • 3.1.1 LQR最优控制基本理论43-45
  • 3.1.2 卡尔曼滤波器基本理论45-46
  • 3.2 车载担架隔振系统最优调节器设计46-52
  • 3.2.1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46-48
  • 3.2.2 系统状态空间描述48
  • 3.2.3 设计最优控制律48-50
  • 3.2.4 卡尔曼滤波器状态估计50-51
  • 3.2.5 系统仿真模型51-52
  • 3.3 遗传算法优化设计加权矩阵52-53
  • 3.4 仿真结果分析53-55
  • 3.5 本章小结55-57
  • 第4章 结合前轴预瞄的车载担架最优主动控制研究57-67
  • 4.1 前轴预瞄增广矩阵57-58
  • 4.2 设计最优控制律58-59
  • 4.3 卡尔曼滤波器状态估计59-60
  • 4.4 系统仿真模型60-61
  • 4.5 仿真结果分析61-65
  • 4.5.1 时域分析61-64
  • 4.5.2 频域分析64-65
  • 4.6 本章小结65-67
  • 全文总结与展望67-71
  • 全文总结67-68
  • 研究展望68-71
  • 参考文献71-79
  • 致谢79-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奖情况81-82
  • 附件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橡胶软木隔振系统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1期

2 张建卓,李旦,董申,陈明君;精密仪器用超低频非线性并联隔振系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01期

3 宋玉超;于洪亮;;隔振系统布置及振动相位对基础响应影响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年05期

4 施引;;双层隔振及其初步计算方法[J];海工科技;1979年04期

5 沈荣瀛;严济宽;;双层隔振系统对随机激励的响应[J];振动与冲击;1984年02期

6 张士义;多自由度隔振系统的隔振效率[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7 周世雄;周明溥;;双层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J];上海建材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8 龙志强,佘龙华,常文森;磁悬浮隔振系统的行为与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9 龙志强,佘龙华,尹力明,常文森;磁悬浮隔振系统设计与实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10 袁惠群;具有分布质量的双层隔振系统隔振特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其柏;余林波;张永波;曹剑;;双层浮筏隔振系统筏体结构与隔振特性的研究[A];湖北省声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6年

2 孙宜强;宋汉文;;时滞隔振系统的建模与时滞识别[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安付;盛美萍;;双简谐激励下双层隔振系统振动响应分析[A];第十二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大林;徐友钜;;隔振支承系统动力学试验与参数识别[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5 贺华;冯奇;;双层隔振系统建模[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6 朱宜生;;减少电子设备隔振系统耦合振动的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7 申军烽;杜胜;周徐斌;蒋国伟;;高精度光学有效载荷微振动隔振系统设计与分析[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8 陈维山;陈再礼;王培江;;自动调平空气弹簧隔振平台的研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1992年

9 黄志伟;曾革委;何雪松;付爱华;;双层隔振系统主动控制的振动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刘顺强;于维平;罗增宁;宋继萍;林嘉祥;;水泵管道隔振结构振动测试分析[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一类液固混合介质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与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周振华;精密隔振系统的扰动抑制与补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勇;基于声子晶体的多层周期性隔振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丁旭杰;非线性隔振抗冲器的设计与建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黄修长;舱筏隔振系统声学设计及优化、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树桢;柔性浮筏隔振系统的建模与动力学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李盈利;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时延混沌化[D];湖南大学;2013年

8 陈定中;舷侧阵声纳安装平台隔振系统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吴文江;正负刚度并联精密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朱石坚;舰艇减振降噪系统中的混沌隔振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敢;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杨俊;橡胶弹簧动态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杨明月;分布参数双层隔振系统的主被动控制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崔由美;车载担架随机振动隔离系统主被动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孙伟;复杂隔振系统主被动控制分析与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严柏熠;正负刚度并联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周文;磁悬浮浮筏隔振系统传递特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姚俊辉;变刚度磁悬浮浮筏隔振系统隔振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薛峰;基于遗传算法的隔振系统参数优化计算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昌国;一种卧式水泵浮筏隔振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车载担架随机振动隔离系统主被动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33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