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化文丘里管稳流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13:02
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Zwart空化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对某文丘里管的流动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稳流工作的文丘里管的空化流体动力学特性和稳流特性规律。流量的模拟数值与已有的试验数值吻合较好,误差在5.8%以内,证明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文丘里管的流动特性。通过改变文丘里管的渐缩段入口结构跟渐扩段角度,对其稳流特性进行研究,并得到以下结论:空化现象的出现是文丘里管稳流作用的必要条件。增大文丘里管的渐扩段角度,边界层分离现象更为严重,在尾流区会产生更多的旋涡,加剧了流体的湍流程度,造成了更多能量的不可逆耗散。在一定程度上,湍流程度与文丘里管的稳流性能成正比。湍流愈剧烈,稳流性能愈好。同时圆弧式收缩段结构的文丘里管稳流响应迅速;抛物线、直线式收缩段结构的文丘里管稳流响应较慢。
【文章来源】:流体机械. 2020,4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文丘里管尺寸
本文使用软件Gambit对流体域进行网格的划分,d=10 mm,L=10 mm的文丘里管网格划分情况如图2所示。网格数量最终确定为20 034个,此时最差网格扭曲度为0.34。本文使用网格类型为四边形网格,采用结构化划分方式。对文丘里管喉部位置进行网格加密处理,以保证整个流场的计算精度和收敛性满足研究要求。3 文丘里管空化流动数值模拟
由图4可知当渐扩段角度由5°增加到7°时,临界压力比由0.866降低到0.848。同时,稳定时的流量由1.545 kg/s降到1.518 kg/s。为进一步探究文丘里管内部流体流动特性,现以CV1为例,绘制其在时的速度分布云图(见图5)、压力分布云图(见图6)。图6 压力云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化炉内部水冷壁排渣口设计和试制[J]. 姚博贵,牛步娟,高宁,韩永芳,张凯,马玉玫,张建晓,李义民,罗永智. 压力容器. 2019(04)
[2]高压预冷器管板变形原因分析[J]. 雒定明,张玉明,焦建国,张迅,高程. 压力容器. 2019(04)
[3]缠绕管式换热器换热管泄漏失效分析[J]. 雷万庆,张凯,张建晓,温宝峰. 压力容器. 2019(01)
[4]换热器管线阻尼减振技术研究[J]. 万方腾,何立东,丁继超,范文强. 机电工程. 2019(01)
[5]FT合成反应器管束的设计与制造[J]. 杨斌.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8(06)
[6]大开挖穿越管道热力耦合分析[J]. 王国茂,赵潇,魏莉鸿. 压力容器. 2018(02)
[7]文丘里管不同空化阶段空化不稳定特性的试验研究[J]. 龙新平,王炯,左丹,章君强,季斌. 机械工程学报. 2018(02)
[8]三种空化模型在离心泵空化流计算中的应用评价[J]. 刘厚林,刘东喜,王勇,吴贤芳,庄宿国.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6)
[9]空化流动研究进展[J]. 杨帆,陈伟政,唐学林. 流体机械. 2009(11)
本文编号:3347818
【文章来源】:流体机械. 2020,4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文丘里管尺寸
本文使用软件Gambit对流体域进行网格的划分,d=10 mm,L=10 mm的文丘里管网格划分情况如图2所示。网格数量最终确定为20 034个,此时最差网格扭曲度为0.34。本文使用网格类型为四边形网格,采用结构化划分方式。对文丘里管喉部位置进行网格加密处理,以保证整个流场的计算精度和收敛性满足研究要求。3 文丘里管空化流动数值模拟
由图4可知当渐扩段角度由5°增加到7°时,临界压力比由0.866降低到0.848。同时,稳定时的流量由1.545 kg/s降到1.518 kg/s。为进一步探究文丘里管内部流体流动特性,现以CV1为例,绘制其在时的速度分布云图(见图5)、压力分布云图(见图6)。图6 压力云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化炉内部水冷壁排渣口设计和试制[J]. 姚博贵,牛步娟,高宁,韩永芳,张凯,马玉玫,张建晓,李义民,罗永智. 压力容器. 2019(04)
[2]高压预冷器管板变形原因分析[J]. 雒定明,张玉明,焦建国,张迅,高程. 压力容器. 2019(04)
[3]缠绕管式换热器换热管泄漏失效分析[J]. 雷万庆,张凯,张建晓,温宝峰. 压力容器. 2019(01)
[4]换热器管线阻尼减振技术研究[J]. 万方腾,何立东,丁继超,范文强. 机电工程. 2019(01)
[5]FT合成反应器管束的设计与制造[J]. 杨斌.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8(06)
[6]大开挖穿越管道热力耦合分析[J]. 王国茂,赵潇,魏莉鸿. 压力容器. 2018(02)
[7]文丘里管不同空化阶段空化不稳定特性的试验研究[J]. 龙新平,王炯,左丹,章君强,季斌. 机械工程学报. 2018(02)
[8]三种空化模型在离心泵空化流计算中的应用评价[J]. 刘厚林,刘东喜,王勇,吴贤芳,庄宿国.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6)
[9]空化流动研究进展[J]. 杨帆,陈伟政,唐学林. 流体机械. 2009(11)
本文编号:3347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34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