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体康复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4 16:01
下肢体康复器作为康复医疗器械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下肢残障患者的康复训练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外康复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所设计的下肢体康复器是一种新型结构的康复医疗设备,主要是针对下肢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而专门研制,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具用一定的经济实用性。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人体下肢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搜集人体尺寸参数,研究人体下肢结构及下肢主要关节自由度,并对正常人的步态进行分析,为下肢体康复器的一些主要结构设计和步态运动控制提供参考。(2)对下肢体康复器进行结构设计,该康复器主要由床架、床板、上肢支架和仿腿下肢运动机构组成。上肢支架和腿部长短可根据不同身高患者进行调节;仿腿下肢运动机构可模仿正常人的步行轨迹,实现人体下肢的康复训练。利用Creo软件对康复器各部件进行建模并装配,得到下肢体康复器的三维模型。在该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下肢体运动障碍轻度患者或用于后期康复训练的简化的下肢体康复器结构。(3)运用ADAMS软件对下肢体康复器的下肢运动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出患者康复训练时的步态轨迹曲线,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
【文章来源】: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机器人矫形器LOKOMATFig.1.1TheroboticorthosisLOKOMAT
“ReWalk”装置
图 1.5 GRTS 步态康复器Fig.1.5 The GRTS gait rehabilitation大学研发制作的卧式下肢康复训练器,如图 1.6 所示,使患者在卧姿状态下进行下肢运动康复。工作原理块上,大腿放在摇杆滑块机构的摇杆支撑板上,滑机带动齿形带做往复运动,从而使患者下肢做屈伸互控制界面,可以根据患者需求自由选择训练模式和同样有它的不足之处,患者的腿部没有与摇杆滑块机态变形;同时,该康复器只适用于患者进行卧床康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步态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进展[J]. 刘冰,王晓梅,王焕芸,刘百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14(05)
[2]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J]. 史小华,王洪波,孙利,高峰,徐震. 机械工程学报. 2014(03)
[3]医用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J]. 张红霞. 电子世界. 2013(04)
[4]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J]. 李剑,张秀峰,潘国新. 医用生物力学. 2012(06)
[5]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吴华,顾旭东,傅建明,姚云海,李建华,许志生.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37)
[6]一种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研制[J]. 陈鹍,刘启栋,王人成,贾晓红,胡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09)
[7]人体行走下肢生物力学研究[J]. 韩亚丽,王兴松.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1(05)
[8]基于ARM的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设计[J]. 李卫峰,李超,曾庆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9(04)
[9]下肢外骨骼机械结构的分析与设计[J]. 陈占伏,杨秀霞,顾文锦. 计算机仿真. 2008(08)
[10]正常成人步态特征研究[J]. 胡雪艳,恽晓平,郭忠武,王广志,丁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10)
硕士论文
[1]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与研究[D]. 余泽坤.合肥工业大学 2015
[2]可穿戴下肢康复外骨骼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 李美成.长春理工大学 2014
[3]下肢截瘫康复步行机的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D]. 陈圆意.南京理工大学 2013
[4]助行训练机器人系统设计及步态控制实验研究[D]. 夏振涛.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5]步态训练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实验研究[D]. 王凤良.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6]被动式步态康复训练器的设计与研究[D]. 胡伟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7]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 赵唯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0295
【文章来源】: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机器人矫形器LOKOMATFig.1.1TheroboticorthosisLOKOMAT
“ReWalk”装置
图 1.5 GRTS 步态康复器Fig.1.5 The GRTS gait rehabilitation大学研发制作的卧式下肢康复训练器,如图 1.6 所示,使患者在卧姿状态下进行下肢运动康复。工作原理块上,大腿放在摇杆滑块机构的摇杆支撑板上,滑机带动齿形带做往复运动,从而使患者下肢做屈伸互控制界面,可以根据患者需求自由选择训练模式和同样有它的不足之处,患者的腿部没有与摇杆滑块机态变形;同时,该康复器只适用于患者进行卧床康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步态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进展[J]. 刘冰,王晓梅,王焕芸,刘百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14(05)
[2]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J]. 史小华,王洪波,孙利,高峰,徐震. 机械工程学报. 2014(03)
[3]医用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J]. 张红霞. 电子世界. 2013(04)
[4]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J]. 李剑,张秀峰,潘国新. 医用生物力学. 2012(06)
[5]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吴华,顾旭东,傅建明,姚云海,李建华,许志生.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37)
[6]一种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研制[J]. 陈鹍,刘启栋,王人成,贾晓红,胡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09)
[7]人体行走下肢生物力学研究[J]. 韩亚丽,王兴松.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1(05)
[8]基于ARM的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设计[J]. 李卫峰,李超,曾庆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9(04)
[9]下肢外骨骼机械结构的分析与设计[J]. 陈占伏,杨秀霞,顾文锦. 计算机仿真. 2008(08)
[10]正常成人步态特征研究[J]. 胡雪艳,恽晓平,郭忠武,王广志,丁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10)
硕士论文
[1]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与研究[D]. 余泽坤.合肥工业大学 2015
[2]可穿戴下肢康复外骨骼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 李美成.长春理工大学 2014
[3]下肢截瘫康复步行机的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D]. 陈圆意.南京理工大学 2013
[4]助行训练机器人系统设计及步态控制实验研究[D]. 夏振涛.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5]步态训练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实验研究[D]. 王凤良.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6]被动式步态康复训练器的设计与研究[D]. 胡伟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7]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 赵唯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0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36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