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穿戴式脉搏表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ARM的穿戴式脉搏表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医疗卫生领域的进步,人们意识到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发展,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爆发,所有这一切都正在推动医疗模式的改变。人们开始抛弃以往以症状治疗为中心的模式,寻求一种新的模式,即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医疗仪器的发展也开始从复杂的、应用于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转向既适用于医院又适用于家庭和个人的小型穿戴式装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急切需要一种可移动操作、使用简便、支持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穿戴式医疗设备出现。本文详细介绍国内外可穿戴式设备发展现状与特点,再参考了国内外可穿戴医疗设备技术方案,提出了基于ARM的穿戴式脉搏表设计方案。论文从两大部分详细介绍了穿戴式脉搏表的设计,主要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在硬件电路设计上,选用微处理器STM32F205RGT6芯片为核心控制系统,负责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等功能,通过设计信号采集电路、滤波放大电路,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保证了脉搏信息的准确性。在软件设计上,本文详细介绍了Keil嵌入式开发软件,按照微处理器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速度,完善了数据处理算法,利用FFT和IFFT算法,对采集的脉搏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处理,进一步提高了脉搏表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用OLED显示屏将脉搏波形和脉率显示出来,实现了人体脉率信息的直观显示。同时,通过蓝牙技术,将采集的实时数据传输到手机移动端或者PC上进行分析与保存,实现了人体健康监测的完整性与实时性。
【关键词】:可穿戴 脉搏表 ARM OLED 蓝牙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7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2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9
- 1.2 可穿戴设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9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9-12
- 第二章 脉搏表光路的研究与确定12-16
- 2.1 利用凸透镜的聚光原理12-13
- 2.2 利用光电鼠标原理中的光学透镜组件13-14
- 2.3 基于平面镜的反射原理14-16
- 第三章 穿戴式脉搏表的硬件电路设计16-32
- 3.1 硬件总体结构设计16-17
- 3.2 ARM Cotex-M3系列微处理器17-19
- 3.2.1 ARM技术概述17
- 3.2.2 Cortex-M3内核简介17-18
- 3.2.3 基于Cortex-M3内核的STM32F205RGT6芯片18
- 3.2.4 微处理器的时钟电路18-19
- 3.3 脉冲信号采集电路19-25
- 3.3.1 APDS-9008环境光传感器19-21
- 3.3.2 带通滤波电路21-22
- 3.3.3 运算放大器22
- 3.3.4 数控电位器22-25
- 3.4 OLED显示驱动电路25-27
- 3.4.1 OLED的介绍25
- 3.4.2 M01501显示屏及其驱动芯片SH1107的简介25-26
- 3.4.3 OLED的升压电路26-27
- 3.5 TF卡电路27-28
- 3.5.1 TF卡的简介27
- 3.5.2 电路的设计27-28
- 3.6 电源电路设计28-29
- 3.7 按键控制电路29
- 3.8 蓝牙电路模块设计29-32
- 3.8.1 蓝牙介绍29
- 3.8.2 蓝牙模块电路设计29-32
- 第四章 穿戴式脉搏表软件设计32-50
- 4.1 脉搏表软件系统总体设计32-33
- 4.2 软件开发环境Keil u Vision433
- 4.3 OLED驱动程序设计33-35
- 4.3.1 四线SPI程序设计33-34
- 4.3.2 OLED的驱动程序设计34-35
- 4.4 脉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35-38
- 4.4.1 脉搏数据采集程序设计35-36
- 4.4.2 脉搏数据的滤波处理36-38
- 4.5 脉搏数据的显示38-42
- 4.5.1 脉搏数据波形显示程序设计39-41
- 4.5.2 心率计算显示程序41-42
- 4.6 蓝牙通信模块程序设计42-45
- 4.6.1 蓝牙通信协议42
- 4.6.2 蓝牙模块的测试42-45
- 4.7 TF卡数据存储45-50
- 4.7.1 SPI2接口的配置46-47
- 4.7.2 TF卡SPI模式下实现方法47-50
- 第五章 穿戴式脉搏表的调试与验证50-62
- 5.1 硬件电路板的调试方法50-53
- 5.1.1 电路板通电前检测50-51
- 5.1.2 电路板通电检测51
- 5.1.3 电子电路调试中其它工作51-52
- 5.1.4 电路调试中注意的事项52
- 5.1.5 电路故障的解决方法52-53
- 5.2 脉搏表的调试与验证53-62
- 5.2.1 Keil开发软件调试53-58
- 5.2.2 电路板的调试与验证58-62
- 第六章 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66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66-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推出可穿戴防弹PC[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07期
2 邹恒;刘俊平;陈亚来;;单兵穿戴式电台和计算机[J];现代军事;2006年12期
3 张政波;俞梦孙;赵显亮;吴太虎;郑捷文;;穿戴式、多参数协同监测系统设计[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年01期
4 滕晓菲;张元亭;;移动医疗:穿戴式医疗仪器的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年05期
5 陈东义;可穿戴式计算机的发展与趋势(Ⅱ)[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闫庆广;吴宝明;卓豫;朱新建;冯正权;黄华;;穿戴式单兵生命监测系统研究的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年05期
7 周洁;魏丹丹;赵力;邹采荣;;穿戴式儿童情感识别系统中心电信号放大器的设计[J];电子器件;2011年03期
8 王子洪;吴宝明;银健;龚渝顺;;具有人体活动情景辨识的穿戴式心电监测仪的研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年05期
9 陈东义;可穿戴式计算机的发展与趋势(Ⅰ)[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王子洪;;基于WSN穿戴式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疗设备;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金法;赵力;;穿戴式生理参数测量仪研究及在儿童情感识别中的应用[A];2006’和谐开发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勇正;吴效明;;ZigBee技术在远程穿戴式移动监护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杜清运;KeithC.Clarke;;穿戴式计算中的地图人机界面设计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梦瑶 路宗远;“穿戴式”开启移动互联2.0时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2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陈荣佳;可穿戴式设备从理想走向现实[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熊燕;戴在头上的50英寸画面[N];云南日报;2012年
4 李旭光 韩奕彬;把计算机穿在身上[N];中国国防报;2011年
5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梁萧;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市场面临爆发[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
6 华凌;美开发出仿皮肤可穿戴式设备[N];科技日报;2014年
7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实习生 葛晓琴;可穿戴式设备叫好不叫座[N];北京商报;2013年
8 晓燕;穿戴式电脑为何如此稀缺[N];中国商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张倩怡;穿戴式设备要取代智能手机?[N];北京日报;2013年
10 《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副总编 老鬼阿定;穿戴式计算革命实质是设计创新[N];计算机世界;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维;穿戴式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尧;集成无线体域网穿戴式计算机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腾;基于ARM的穿戴式脉搏表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淑园;可穿戴式智能心电设备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红;穿戴式产品的概念开发及提案[D];东华大学;2007年
5 彭云;穿戴式多生理参数采集与无线传输网络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雷;可穿戴式康复腿控制和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曹沁颖;面向病患的穿戴式健康医疗产品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程坤;穿戴式躯感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华大学;2015年
9 石明星;穿戴式智能居家养老照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杨沐春;穿戴式呼吸参数监测与无线传输系统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ARM的穿戴式脉搏表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3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