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裂隙灯显微系统前置物镜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2-01-03 22:49
数码裂隙灯显微镜主要用于眼科疾病的检查,而前置物镜作为数码裂隙灯显微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整个系统的成像质量。根据体视显微镜平行光路系统的原理,利用Zemax软件设计并优化一款高性能数码裂隙灯显微镜前置物镜。实验结果表明:低倍光路和高倍光路的最大均方根半径值分别为2.3μm和5.1μm。在空间频率为115lp/mm处,低倍光路时全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达到0.30,接近衍射极限,分辨率较高,高倍光路的MTF值在0.15以上,满足眼科使用要求。最后进一步分析偏心对系统引入的彗差和像散的影响,所得结果为加工和装调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57(1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数码裂隙灯显微成像系统结构
其中y′和f′t是定值,故Γz与w成反比,所以当Γz值增大时,w值变小,反之,w值变大。裂隙灯中的变倍系统为望远镜,则Γz与入瞳口径D和出瞳口径D′、物镜焦距f′eo和目镜焦距f′ee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φ=1/110=0.0091。双-单结构的光焦度主要由单透镜负责,其中单透镜的光焦度为双胶合透镜的3倍,即φII=-3φI,结合(4)式可得φI=-0.0043,φII=0.0130。根据f′o=110 mm,可得双胶合透镜的焦距f′I=-232.558mm、单透镜的焦距f′II=76.923mm。根据消色差条件可得式中:h1和h2分别为光线在双胶合透镜和单透镜的入射高度;φI1、φI2分别为双胶合第一块透镜和第二块透镜的光焦度;v1、v2、v3分别为双胶合第一块透镜、双胶合第二块透镜及单透镜的阿贝常数。其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标记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J]. 张佳,洪亮,任升,周非凡,胡睿,屈军乐,刘丽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9(07)
[2]CCD成像设备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下的效应实验研究[J]. 吴平,姜云升,徐志谦,黄刘宏,孟萃. 光学学报. 2019(06)
[3]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及IOLMaster测量角膜水平直径的比较[J]. 霍敏灼,梁先军,何锦贤,林英杰,曾胜. 眼科新进展. 2018(10)
[4]宽光谱长工作距弱荧光信号检测显微物镜设计[J]. 郁晓晖,高志山,袁群. 光学精密工程. 2018(07)
[5]拉曼光谱用热电制冷CCD探测器的设计与性能[J]. 唐文武,余安澜,姚中一,左都罗,王新兵.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09)
[6]数码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隋成华,沃圣杰,高楠,徐丹阳,韩勇浩,杜春年. 光子学报. 2017(07)
[7]立体手术显微镜连续变焦大物镜设计[J]. 杨利华,赵侃,于双双,徐大维,韩星,孟军合.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01)
[8]裂隙灯显微镜的发展及其在视光学中的应用[J]. 亓昊慧.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3(06)
[9]变倍光学系统的公差分析[J]. 刘雨沁,张孟伟. 光学仪器. 2013(02)
[10]高变倍比连续变焦体视显微镜物镜设计[J]. 许利峰,张新,曲贺盟,黄欣,王超. 应用光学. 2013(01)
本文编号:3567124
【文章来源】: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57(1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数码裂隙灯显微成像系统结构
其中y′和f′t是定值,故Γz与w成反比,所以当Γz值增大时,w值变小,反之,w值变大。裂隙灯中的变倍系统为望远镜,则Γz与入瞳口径D和出瞳口径D′、物镜焦距f′eo和目镜焦距f′ee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φ=1/110=0.0091。双-单结构的光焦度主要由单透镜负责,其中单透镜的光焦度为双胶合透镜的3倍,即φII=-3φI,结合(4)式可得φI=-0.0043,φII=0.0130。根据f′o=110 mm,可得双胶合透镜的焦距f′I=-232.558mm、单透镜的焦距f′II=76.923mm。根据消色差条件可得式中:h1和h2分别为光线在双胶合透镜和单透镜的入射高度;φI1、φI2分别为双胶合第一块透镜和第二块透镜的光焦度;v1、v2、v3分别为双胶合第一块透镜、双胶合第二块透镜及单透镜的阿贝常数。其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标记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J]. 张佳,洪亮,任升,周非凡,胡睿,屈军乐,刘丽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9(07)
[2]CCD成像设备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下的效应实验研究[J]. 吴平,姜云升,徐志谦,黄刘宏,孟萃. 光学学报. 2019(06)
[3]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及IOLMaster测量角膜水平直径的比较[J]. 霍敏灼,梁先军,何锦贤,林英杰,曾胜. 眼科新进展. 2018(10)
[4]宽光谱长工作距弱荧光信号检测显微物镜设计[J]. 郁晓晖,高志山,袁群. 光学精密工程. 2018(07)
[5]拉曼光谱用热电制冷CCD探测器的设计与性能[J]. 唐文武,余安澜,姚中一,左都罗,王新兵.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09)
[6]数码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隋成华,沃圣杰,高楠,徐丹阳,韩勇浩,杜春年. 光子学报. 2017(07)
[7]立体手术显微镜连续变焦大物镜设计[J]. 杨利华,赵侃,于双双,徐大维,韩星,孟军合.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01)
[8]裂隙灯显微镜的发展及其在视光学中的应用[J]. 亓昊慧.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3(06)
[9]变倍光学系统的公差分析[J]. 刘雨沁,张孟伟. 光学仪器. 2013(02)
[10]高变倍比连续变焦体视显微镜物镜设计[J]. 许利峰,张新,曲贺盟,黄欣,王超. 应用光学. 2013(01)
本文编号:3567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56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