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线性离子阱参数优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二维线性离子阱参数优化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质谱仪器在不同领域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其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质量分析器作为质谱仪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种类的不同会对整个质谱系统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具有强大优势的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广泛应用于质谱界。因此,本课题采用二维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LIT,Linear IonTrap),在对LIT进行大量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该三段式线性离子阱的各个极板的电压配置不断地优化,使得在此电压配置下,LIT的性能最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二维线性离子阱的分析能力,也改善了其性能指标。 与传统三维离子阱相比,LIT在离子捕获、储存效率和质量分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本课题选择对LIT进行性能优化。首先,介绍了LIT的基本原理,几何形状,马修方程及其稳定图,离子阱内捕获离子的效率,空间电荷效应,质量分辨率以及串联质谱等相关知识,重点研究了阱内离子的受力形式及趋势。之后,对离子光学模拟软件SIMION进行介绍,并用此软件对LIT中的离子源,离子聚焦透镜和三段式的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进行数学建模。 通过理论分析,软件学习,数学建模以及电压配置等步骤之后,采用SIMION对LIT系统进行模拟仿真,主要包括:模拟离子源,离子传输聚焦透镜,质量分析器。本课题首先完成了离子初始位置,角度以及能量分布,对离子源进行有电势场和无电势场两种情况下的模拟仿真。针对离子聚焦透镜,通过不断地改变极板上的电配置,进行模拟仿真,使得离子经过传输装置后汇聚到质量分析器的最前端。最后对质量分析器进行模拟仿真,对单质核比与多质核比的情况分别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单质核比的模拟仿真分为:m/q=100,阱内为真空;m/q=100,阱内压强为0.001pa;m/q=600,阱内为真空;m/q=600,阱内压强为0.001pa,得到了上述四种情况下各极板的电压组合,并对其进行了结果分析。对不同质核比进行以下三种操作时序下的模拟仿真:轴向扫出模式,径向扫出模式以及离子选择积累技术,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到了在不同的操作时序下,对不同质核比的最优电压配置,满足了本课题的要求,并对其创新点和难点分别做了简要的描述。
【关键词】:LIT 操作时序 参数优化 SIMION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8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0-12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发展现状11-12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2-14
- 第2章 二维线性离子阱质谱14-24
- 2.1 质谱系统及其核心部分的简介14-15
- 2.2 LIT 的原理和背景15-16
- 2.3 LIT 的几何结构16-17
- 2.3.1 轴向抛射的 LIT16-17
- 2.3.2 径向抛射的 LIT17
- 2.4 在 LIT 场内离子的运动17-19
- 2.5 空间电荷效应19-20
- 2.6 射入阱内离子的捕获效率20-21
- 2.7 LIT 阱的 MS/MS 及分辨率21-22
- 2.8 LIT 的性能指标22-23
- 2.9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线性离子阱的 SIMION 建模及电压配置24-36
- 3.1 SIMION 3D 7.024-28
- 3.1.1 SIMION 离子光学模拟软件简介24-25
- 3.1.2 SIMION 应用程序25-27
- 3.1.3 电极的建立27-28
- 3.1.4 SIMION 软件的模拟原理28
- 3.2 线性离子阱的 SIMION 建模及电压配置28-35
- 3.2.1 模拟离子源28-29
- 3.2.2 离子聚焦透镜29-30
- 3.2.3 LIT 质量分析器30-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线性离子阱仿真及结果分析36-69
- 4.1 线性离子阱及仿真平台36-38
- 4.1.1 线性离子阱形状分析36-37
- 4.1.2 模型假设37
- 4.1.3 仿真平台简介37-38
- 4.2 离子源的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38-42
- 4.2.1 随机离子程序定义39-40
- 4.2.2 离子源仿真结果分析40-42
- 4.3 离子聚焦透镜仿真及结果分析42-46
- 4.3.1 离子聚焦透镜模拟操作43
- 4.3.2 离子聚焦透镜仿真结果43-46
- 4.4 LIT 质量分析器的模拟仿真及结果46-49
- 4.4.1 三段式线型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电势分布46
- 4.4.2 LIT 几种经典的操作模式46-49
- 4.5 单质核比的离子模拟仿真49-54
- 4.5.1 单质核比离子操作时序49
- 4.5.2 仿真条件49-50
- 4.5.3 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50-54
- 4.6 不同质核比离子聚焦透镜的模拟仿真及结果54-67
- 4.6.1 轴向扫出模式54-59
- 4.6.2 径向扫出模式59-64
- 4.6.3 离子选择积累技术的仿真64-67
- 4.7 难点及创新点67-68
- 4.8 本章小结68-69
-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5-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费强;陈焕文;金伟;姜杰;金钦汉;周建光;许晓宇;;离子阱质谱仪小型化的最新研究进展[J];仪器仪表学报;2007年06期
2 ;布鲁克-道尔顿开发成功基于HCTultraTM离子阱质谱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分析工具[J];生命科学仪器;2005年03期
3 王光辉;;我国质谱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和国外质谱技术的奇思妙想[J];现代科学仪器;2011年05期
4 黄泽建;白岗;江游;张小华;熊行创;方向;;气相色谱矩形离子阱质谱联用仪的设计与性能[J];分析化学;2008年03期
5 范茜;金伟;金钦汉;;ESI离子阱质谱仪真空系统设计[J];真空;2009年03期
6 张辉;离子阱时间串联质谱测定食品中的氯霉素[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7 肖盛元,罗国安,王义明;离子数控制对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的影响[J];分析仪器;2004年02期
8 ;赛默飞世尔科技亮相2009国际生化大会[J];分析仪器;2009年05期
9 黄泽建;熊行创;方向;;基于矩形离子阱的台式质谱仪的设计与性能[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4期
10 ;锐意创新——赛默飞世尔科技PITTCON2008展示新品风采[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谦;关宁昕;段晋燕;肖盛元;邓玉林;;离子阱质谱参数的优化及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SSAO蛋白鉴定中的应用[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2 马占文;;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仪在植物药学研究中应用[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周晓煜;熊彩侨;朱志强;陈芮;徐文军;聂宗秀;;小型便携式离子阱高通量质谱[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刘巍;毛友安;钟科军;卢红兵;;直接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快速识别烟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飞;汪涛;刘虎威;;腹膜中磷脂的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6 李慧义;黄海伟;李哓东;安信生;;检查保健品中掺入化学降糖药的方法研究[A];色谱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郭昕;汪健如;;一台具有E×B质量分析器的FIB离子光学系统[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8 赵舰;甘源;张学qC;;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检测火锅底料中的苏丹染料Ⅰ、Ⅱ、Ⅲ、Ⅳ[A];重庆市营养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李响;饶春明;陶磊;裴德宁;郭莹;王军志;;LC-MS/MS法对融合蛋白FP3的氨基酸全序列测定[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昌孝;;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莉;我科学家研制出便携质谱仪[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2 刘莉;我国应尽快发展小型质谱仪[N];科技日报;2003年
3 记者 刘莉;我科学家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便携质谱仪[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杨蕾;为了中国质谱业的明天[N];中国质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志;自主研发质谱仪打破国外技术垄断[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徐风;科技兴检 硕果累累[N];中国质量报;2011年
7 记者魏公铭;我国攻克小型质谱仪研制关键技术[N];中国食品报;2011年
8 记者 刘肖勇;在线监控飞行时间质谱仪实现产业化[N];广东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占锋;月球资源探测小型质谱仪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赵占锋;月球资源探测小型质谱仪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周晓煜;离子阱质谱的非线性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罗婵;四极场质量分析器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丁玉;质谱及联用新技术在烟草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李琴;乌檀和泽泻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贾辰熙;综合质谱法对生物活性多肽解析表征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朱超;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磷脂组学平台的建立、改进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吴漪;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二维联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复杂体系分离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黄超;气相色谱—谱联用仪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二维线性离子阱参数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丁正知;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理论模拟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杨佳佳;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4 白传易;离子阱质谱分析的数值模拟[D];复旦大学;2010年
5 程玉鹏;小型化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刘伟;离子阱质谱在有机分子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7 陈鹏;四极质量分析器几何误差与质量分辨率的关系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8 张鹏军;碱性氨基酸在多肽质谱断裂中作用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吴双;DCBI-MS法快速筛查保健食品和中成药中违禁药物[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石天义;用于离子选择的AC信号合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二维线性离子阱参数优化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6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