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验

发布时间:2017-06-29 21:19

  本文关键词: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磁超声(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EMAT)是无损检测领域出现的新技术,以其精度高、不需要耦合剂、非接触、适合于高温检测、移动检测和相控阵操作,以及容易激发各种超声波型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论文以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为对象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超声技术发展的应用的历史,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研究了电磁超声系统的基本理论。电磁超声换能器是由磁铁、激励线圈和被测试件三部分构成,利用数学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磁铁和线圈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为EMAT试验系统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理论研究、模型仿真的基础之上,对EMAT试验系统进行设计。系统中EMAT选择U形交流电磁铁和蛇形曲折线圈构成,并设计了换能器的装配。利用MAX038芯片设计了猝发式脉冲序列发生电路,并匹配了相应的功率放大电路。接收电路由二极管限幅电路、两级差分放大电路和选频放大电路组成。经过处理后的接收信号由TDS5034B型示波器接收显示。 利用实验系统对钢板进行表面裂纹检测实验。通过平均算法对接收信号进行平滑滤波,对不同激励频率、励磁电压和提离距离下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各种参数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对前文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无损检测 电磁超声 有限元仿真 激励电路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H87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 1.2 电磁超声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0-12
  • 第二章 EMAT 的基本原理12-23
  • 2.1 EMAT 的发射和接收原理12-14
  • 2.1.1 洛伦兹力方式12-13
  • 2.1.2 磁致伸缩力方式13-14
  • 2.2 EMAT 的数值分析14-19
  • 2.2.1 磁铁作用的数值分析14-16
  • 2.2.2 EMAT 激励线圈的数值分析16-18
  • 2.2.3 被测试件中力场的数值分析18-19
  • 2.3 EMAT 检测中常用的波形19-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EMAT 的有限元仿真23-37
  • 3.1 电磁超声中场量的计算23-25
  • 3.2 EMAT 的ANSYS 仿真25-36
  • 3.2.1 偏置磁场的有限元仿真25-29
  • 3.2.2 EMAT 的有限元仿真29-34
  • 3.2.3 线圈感生涡流场的仿真34-36
  • 3.3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电磁超声实验系统的设计37-54
  • 4.1 EMAT 试验装置系统的设计37-38
  • 4.2 EMAT 换能器38-42
  • 4.2.1 换能器中磁铁的选择38-39
  • 4.2.2 换能器中激励线圈的选择39-41
  • 4.2.3 换能器参数的确定和装配41-42
  • 4.3 EMAT 信号激励系统的研究和设计42-51
  • 4.3.1 猝发式脉冲发生电路的设计42-48
  • 4.3.2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48-49
  • 4.3.3 发射线圈的阻抗匹配49-50
  • 4.3.4 总结50-51
  • 4.4 EMAT 信号接收部分51-52
  • 4.5 本章小结52-54
  • 第五章 电磁超声的裂纹检测实验54-63
  • 5.1 引言54-55
  • 5.2 EMAT 实验系统的接收信号及其处理方法55-57
  • 5.3 EMAT 实验系统的裂纹检测实验57-62
  • 5.3.1 裂纹检测实验57-58
  • 5.3.2 偏置磁场大小对回波信号的影响58-59
  • 5.3.3 激励频率对检测效果的影响59-61
  • 5.3.4 提离距离对缺陷检测的影响61-62
  • 5.4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6.1 总结63-64
  • 6.2 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9-70
  • 发表的论文69
  • 参加的科研情况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居荣华,董必华;略论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1992年04期

2 ;《无损检测》2008年(Vol.30)总目次[J];无损检测;2008年12期

3 任启运;;引进无损检测技术资料分析交流会[J];航空材料;1985年01期

4 霍峰;任冠宇;;浅谈无损检测技术[J];渔业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5 孔凡庚;;第11届世界无损检测学术会议召开[J];机械;1986年03期

6 ;《施工技术》一九九一年总目录[J];施工技术;1991年06期

7 刘沐宇,袁卫国;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中外公路;2002年06期

8 ;信息动态[J];无损检测;2006年11期

9 严舒;;远场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石油科技论坛;2008年03期

10 ;华东区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在江苏扬州市召开[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新玉;张凤林;;水下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韦欢;;通过无损检测技术控制结构件焊接质量[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袁榕;;科学技术是推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动力[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清;;某种无损检测台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赵育台;黄丹青;;地质雷达与公路无损检测技术[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徐可北;;航空工业无损检测的应用与需求[A];第三届十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何春凯;张仁瑜;;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报告[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赵宁;;激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孙频;杨涛;;浅析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A];第二届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刚铁;;焊接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洁 曹克顺;我省首例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在太重应用[N];太原日报;2009年

2 曹克顺;太重应用新型无损检测技术提高产品精度[N];中国冶金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李玉清;山西首例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在太重应用[N];科学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滕继濮;无损检测技术:不放过一个“坏蛋”[N];科技日报;2011年

5 丁航军 陈海云 记者 史玉成;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张轶;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桦楠;设备做B超 缺陷无处藏[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8 李东明;无损检测技术中心在山东成立[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郑建果;全方位出击 跨越式发展[N];中国冶金报;2006年

10 记者 桂雪琴;CCS筹建世界水平实验室[N];中国船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磊;用于铝板检测的电磁超声导波换能器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杨铁滨;基于机器视觉的陶瓷球表面缺陷自动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朱目成;亚表面缺陷的磁光/涡流实时成像检测技术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王山山;基于振动理论的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万升云;磁记忆检测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曹印妮;基于漏磁成像原理的钢丝绳局部缺陷定量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汪子君;红外相位法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宾峰;脉冲涡流无损检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唐志鹏;gg果果实生理病害海绵组织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秦莹;基于系统动力响应的锚固结构无损检测及模型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潮;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验[D];天津大学;2010年

2 梁震;薄钢板电磁超声板波探伤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3 夏志敏;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学生;基于虚拟仪器的超声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5 乔艳红;瑞雷波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于子绚;应力波检测古建旧木缺陷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黄陶;混凝土芯样尺寸效应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刘宾;高分辨率ICT重建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06年

9 张震;脉冲涡流测厚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杨明山;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全程控制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9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499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