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棱镜耦合结构的太赫兹波开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棱镜耦合结构的太赫兹波开关研究
【摘要】:近年来,处于宏观电子学到微观电子学过渡区域的太赫兹波无疑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太赫兹波辐射源与检测手段突飞猛进的进步促进了相关功能器件的悄然兴起。太赫兹波开关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功能器件。在电磁反射过程中,实际反射的光相比于几何光学反射点会经历一个侧向位移,这个侧向位移被叫做古斯汉欣位移。本文基于棱镜耦合结构中的古斯汉欣位移设计了太赫兹波开关并进行了理论计算及仿真验证:1.设计了基于棱镜耦合结构的温度控制太赫兹波开关。开关由高折射率的棱镜和温度控制薄膜层两层材料组成。太赫兹波从棱镜左侧入射,在棱镜右侧固定一个太赫兹波探测器。薄膜材料为温敏材料锑化铟(In Sb),当外界温度改变时,In Sb介电常数也随之改变,影响棱镜/薄膜结构的反射系数,进而对古斯汉欣位移的大小产生影响。当频率为0.857THz的TE波以45.78°入射到棱镜/薄膜结构,在外界温度为210K时,反射太赫兹波的古斯汉欣位移几乎为零,此时棱镜右侧的太赫兹波探测器可以探测到反射的太赫兹波,这种状态可以称为太赫兹波开关“开”状态。当外界温度降到200K时,反射太赫兹波产生2.785mm古斯汉欣位移,此时棱镜右侧的太赫兹波探测器再也探测不到反射太赫兹波,这种情况可以作为太赫兹波开关“关”状态。该开关的消光比可达24.3d B,可见该结构很好地实现“开关”功能。本章内容已发表在2014年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的第26期第21卷2162-2165页。2.设计了基于棱镜耦合结构的磁控太赫兹波开关。开关结构由高折射率的棱镜和磁场控制磁性材料镥铋石榴石(Lu Bi IG)单晶薄膜组成。太赫兹波从棱镜的左侧入射,在棱镜的右侧固定一个太赫兹波探测器。磁性材料Lu Bi IG的电磁特性随外加磁场的改变而改变,通过外加磁场改变磁性薄膜材料的介电常数,从而改变棱镜/薄膜结构反射太赫兹波的反射系数,进而对反射太赫兹波古斯汉欣位移的大小产生影响。当TE偏振波以42.68°入射到棱镜-薄膜结构,入射TE偏振波的频率为太赫兹波通信频段0.8571THz,磁性材料薄膜厚度为150μm。当外加磁场B=0T时,反射太赫兹波的古斯汉欣位移几乎为零,此时棱镜右侧的太赫兹波探测器可以探测到反射的太赫兹波,这种状态可以称为太赫兹波开关“开”状态;当其他条件相同,外加磁场B=30.8T时,反射太赫兹波产生1.862mm古斯汉欣位移,此时太赫兹波探测器探测不到反射的太赫兹波,这种情况可以作为太赫兹波开关“关”状态;可见该结构很好地实现了“开关”功能。计算得到该开关的消光比为17.12d B。3.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基于棱镜耦合结构的电控太赫兹波开关。(1)基于液晶结构的太赫兹波电控开关,该结构由棱镜-上电极矩形环-液晶-下电极组成,太赫兹波从棱镜的左侧入射,在棱镜的右侧固定一个太赫兹波探测器。上下电极加电场可以改变液晶的折射率从而改变结构的反射系数进而影响反射太赫兹波的古斯汉欣位移。当入射0.857THz TM偏振波以30°入射到棱镜/液晶结构,无外加电场时,液晶的折射率为1.53,此时反射太赫兹波的古斯汉欣位移几乎为零,棱镜右侧的太赫兹波探测器可以探测到反射的太赫兹波,此种状态可以称为太赫兹波开关“开”状态。当外加一定电场使液晶的折射率变为1.75时,反射太赫兹波的古斯汉欣位移约为2.36mm,棱镜右侧的太赫兹波探测器探测不到反射的太赫兹波,这种情况可以作为太赫兹波开关“关”状态,可见该结构很好地实现了“开关”功能。(2)基于石墨烯结构的太赫兹波电控开关,此开关结构为棱镜/石墨烯/Si O2/Si结构,此结构中石墨烯介质层的下表面及Si介质层的上表面分别作为上电极和下电极,当上电极和下电极外加偏压时可以改变石墨烯的介电常数从而改变结构的反射太赫兹波的古斯汉欣位移,实现开关的性能。此结构得到的古斯汉欣位移非常大可以达到入射波长的近250倍,且开关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可达皮秒量级。本章节内容已发表在2014年IEEE Photonics Journal第6期第6卷5900207。
【关键词】:太赫兹波 古斯汉欣位移 棱镜耦合结构 开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1 绪论15-21
- 1.1 太赫兹波简介15-17
- 1.1.1 太赫兹波特性15-16
- 1.1.2 太赫兹波应用16-17
- 1.2 太赫兹波开关研究进展17-19
- 1.3 论文研究核心内容及章节安排19-21
- 2 棱镜耦合结构太赫兹波开关研究的理论基础21-26
- 2.1 古斯汉欣位移定义21
- 2.2 古斯汉欣位移理论研究方法21-24
- 2.3 棱镜耦合结构24-25
- 2.4 小结25-26
- 3 基于温控介质的棱镜耦合结构太赫兹波开关研究26-38
- 3.1 器件结构设计26
- 3.2 理论分析26-35
- 3.2.1 温度可调材料锑化铟(In Sb)的电磁特性26-28
- 3.2.2 基于温控介质的棱镜耦合结构太赫兹波开关的古斯汉欣位移理论分析28-29
- 3.2.3 基于温控介质的棱镜耦合结构太赫兹波开关在入射太赫兹波为TE偏振波时的古斯汉欣位移29-32
- 3.2.4 基于温控介质的棱镜耦合结构太赫兹波开关在入射太赫兹波为TM偏振波时的古斯汉欣位移32-35
- 3.3 数值仿真及数据分析35-36
- 3.4 小结36-38
- 4 基于磁控介质的棱镜耦合结构太赫兹波开关研究38-45
- 4.1 器件结构设计38
- 4.2 理论分析38-43
- 4.2.1 磁场可调谐材料镥铋石榴石(Lu Bi IG)的电磁特性38-39
- 4.2.2 磁控太赫兹波开关的理论分析39-43
- 4.3 数值仿真及数据分析43
- 4.4 小结43-45
- 5 基于电控介质的棱镜耦合结构太赫兹波开关研究45-64
- 5.1 基于液晶介质棱镜耦合结构电控太赫兹波开关研究45-54
- 5.1.1 开关结构模型45-46
- 5.1.2 理论分析46-52
- 5.1.3 数值仿真及数据分析52-54
- 5.2 基于石墨烯介质的棱镜耦合结构电控太赫兹波开关研究54-63
- 5.2.1 器件结构模型54-55
- 5.2.2 石墨烯的电控电磁特性55-58
- 5.2.3 反射太赫兹波古斯汉欣位移的理论分析58-63
- 5.3 小结63-64
- 6 总结64-66
- 参考文献66-70
- 作者简历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魔力太赫兹 神奇“先锋队”——访首都师范大学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实验室[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年04期
2 周泽魁;张同军;张光新;;太赫兹波科学与技术[J];自动化仪表;2006年03期
3 李玉林;陈华;汪力;彭慰先;;太赫兹波的产生、传播和探测[J];现代物理知识;2006年03期
4 江世亮;邱德青;王禹;;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该技术“空白领域”渐成热门,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活[J];世界科学;2006年10期
5 戴建明;谢旭;张希成;;利用空气来探测脉冲太赫兹波[J];物理;2007年03期
6 张刚;;浅谈太赫兹波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广场;2007年11期
7 李建蕊;李九生;;硅材料的太赫兹波频域特性分析[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曹铁岭;姚建铨;;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太赫兹波长测试仪[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2期
9 曹铁岭;姚建铨;郑义;;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太赫兹波波长测试方法[J];光学仪器;2008年02期
10 赵国忠;;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实验室建设[J];现代科学仪器;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存林;牧凯军;;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敏;权润爱;阮双琛;梁华伟;苏红;;连续太赫兹波在产品分布检测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戴厚梅;刘劲松;;空气中产生太赫兹波过程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喜来;徐军;曹付允;朱桂芳;侯洵;;太赫兹波军事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张存林;赵国忠;;太赫兹波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存林;赵国忠;沈京玲;张岩;;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范文慧;;太赫兹波谱成像技术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国忠;梁卫华;张存林;杨国桢;;太赫兹波传播特性及成像研究[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郭澜涛;牧凯军;左剑;张振伟;张存林;;爆炸物的太赫兹超宽带光谱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孟增睿;张伟斌;;太赫兹光谱探测技术在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志勇;张岩:借太赫兹波“穿墙透视”[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江世亮 邱德青 实习生 王禹;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任海军;有设备会“透视”可“分辨”爆炸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常丽君;太赫兹脉冲可提高砷化镓电子密度[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缪琴;神奇“太赫兹”改变你生活[N];成都日报;2006年
6 常丽君;科学家开发出石墨烯太赫兹设备样机[N];科技日报;2012年
7 ;英“远程透视眼”能看穿衣服,但不看“隐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实习记者 唐焘逸;反暴恐利器:国内首台太赫兹安检仪发布[N];中国航空报;2014年
9 刘霞;集成太赫兹收发器在美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侯铁中;太赫兹研究的中国高度[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涛;新型太赫兹参量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彪;太赫兹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海漩;基于二元光学矢量理论的太赫兹亚波长功能器件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4 李辉;基于连续太赫兹波检测人体呼吸运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苟君;基于氧化钒辐射热计的室温太赫兹探测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赖伟恩;太赫兹时域光谱与新颖太赫兹薄膜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琦;几种新型微波无源器件及太赫兹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蓉蓉;大气水凝物中THz波和红外波的辐射传输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建军;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转基因物质检测上的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项;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太赫兹波段功能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欣然;木材的太赫兹波光谱特性及参数提取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唐关琦;大能量纳秒太赫兹参量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进;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水蒸汽传输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磊;亚波长金属微结构对太赫兹波偏振调制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吴三统;基于单片集成二极管技术的太赫兹倍频链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孙振龙;太赫兹快速成像系统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樊霖;太赫兹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谢佳林;基于钽酸锂晶体的热释电太赫兹探测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孙琳琳;太赫兹波段基于HEMT人工微结构的制备与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丁杰;基于表面微结构的太赫兹吸收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5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53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