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生命体征参数采集装置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7-20 08:31
本文关键词:头戴式生命体征参数采集装置的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体征参数监测 心电 血氧饱和度 血压 脉搏波传导延迟时间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穿戴式健康监测系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监测设备由于体积大,操作复杂,不便携带,使用受到限制。相比而言,可穿戴式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佩戴方便等特点,因而在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战争中,对士兵的健康状况更为重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来减少士兵的伤亡率,以减少战争损失。快速的了解士兵的体征状态,对于指挥人员来说,便于及时进行作战部署;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便于及时抢救负伤士兵,从而减少士兵伤亡代价。本文对体征参数的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对于心电R波定位,通过比较小波变换法和差分阈值法优缺点,选择使用运算量较小的差分阈值法对R波进行定位;根据脉搏波信号特点,采用逐点进行判别的方法,定位PPG信号的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求出其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再由血氧饱和度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氧饱和度;确定了由心电R波作为PWTT的起点,由PPG的一阶微分最大值点作为PWTT的终点来计算PWTT值,并通过对10名志愿者进行试验,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这10名志愿者的血压评估模型。本文研制了用于战场士兵的头戴式生命体征参数采集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士兵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这三种体征参数的实时监测。硬件装置包括硬件电路板和血氧采集头带。硬件电路以MSP430F1611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单元,该单片机对光频转换器发送来的信号进行捕获,获得双色光的两种PPG信号;单片机程序完成对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三种参数的计算,通过串口发送给蓝牙模块;蓝牙模块收到数据,通过模块天线发射出去。血氧采集头带是一根黑色的松紧带,头带中间固定有双色光LED和光频转换器,作为血氧探头,采集双色光PPG信号。通过对10名志愿者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本装置心率检测的平均误差率在4%以内,血氧饱和度检测的平均误差率在3%以内,血压检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误差平均值在5mmHg以内,误差的标准差在7mmHg以内,三种参数的检测误差均满足本课题的设计要求。本文最后对体征信息采集装置的性能做了测试,装置的功耗为205mW,实现了低功耗的设计要求;经测试,装置的充放电功能正常。
【关键词】:体征参数监测 心电 血氧饱和度 血压 脉搏波传导延迟时间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8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注释表13-14
- 第1章 绪论14-19
- 1.1 穿戴式体征监测技术背景及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6
- 1.3 穿戴式体征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6-17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7-19
- 第2章 体征参数的检测原理及方案设计19-30
- 2.1 体征参数检测原理及方法19-28
- 2.1.1 心率检测19-22
- 2.1.2 血氧饱和度检测22-25
- 2.1.3 血压检测25-28
- 2.2 本文方案设计28-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体征参数检测相关算法研究30-43
- 3.1 头部心电R波定位算法研究30-33
- 3.1.1 小波变换法30-31
- 3.1.2 差分阈值法31-33
- 3.2 头部血氧饱和度检测算法研究33-37
- 3.2.1 PPG信号的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定位33-35
- 3.2.2 PPG信号交流分量和直流分量的计算35-36
- 3.2.3 血氧饱和度的计算36-37
- 3.3 血压检测算法研究37-42
- 3.3.1 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的基本原理37-38
- 3.3.2 三种PWTT实验方案效果分析38-39
- 3.3.3 无袖带连续血压模型的建立39-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体征信息采集装置的设计43-57
- 4.1 体征信息采集装置的硬件设计43-50
- 4.1.1 硬件总体设计43-44
- 4.1.2 血氧采集模块44-46
- 4.1.3 心电采集模块46-47
- 4.1.4 单片机处理模块47-48
- 4.1.5 蓝牙模块48-49
- 4.1.6 充电及电源管理模块49-50
- 4.2 体征信息采集装置的软件设计50-55
- 4.2.1 单片机软件设计50-55
- 4.2.2 蓝牙模块软件设计55
- 4.3 本章小结55-57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装置性能测试57-66
- 5.1 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57-64
- 5.1.1 实验设备57-58
- 5.1.2 实验方法58-59
- 5.1.3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59-64
- 5.2 体征信息采集装置的性能测试64-65
- 5.2.1 功耗测试64
- 5.2.2 充电功能测试64-65
- 5.3 本章小结65-66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6-69
- 6.1 本文工作总结66-67
- 6.2 未来工作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锋;孙朋;林金朝;庞宇;王延向;;一种便携式心电和呼吸信号采集装置的设计[J];生命科学仪器;2015年06期
2 张列亮;朱娟;徐磊;;光电容积脉搏波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年11期
3 韩鲁宁;周娟;;建立战场伤员搜救系统的基本构想[J];沈阳部队医药;2012年01期
4 车大莹;杨平;张元亭;;血压变异性和容积脉搏波特征参数变异性的关联分析[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1年06期
5 连平;叶学松;刘运成;王鹏;龚红伟;董纪平;;单兵生命状态监测技术装备研究现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年08期
6 王东明;张松;杨益民;李旭雯;;脉搏波的无创检测方式[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0年04期
7 廖国杰;张志强;高博;牟玲;魏蔚;;反射式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的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9年03期
8 肖开敏;张颜颜;于维海;;穿戴式多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8年11期
9 闫庆广;吴宝明;卓豫;朱新建;冯正权;黄华;;穿戴式单兵生命监测系统研究的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年05期
10 陈剑,董秀珍,焦腾,尤富生,史学涛;单兵生命状态监测系统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5年07期
,本文编号:567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56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