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亚表面成像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5 17:24

  本文关键词: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亚表面成像机制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 亚表面成像 内部结构 环境控制


【摘要】:亚表面纳米成像技术在生物亚细胞现象观测、微纳器件缺陷检测、纳米复合材料表征等领域有迫切需求。结合超声振动调制的原子力显微术可实现样品内部纳米结构的超高分辨率、非破坏性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采用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亚表面纳米成像多为内部结构的定性检测,而缺乏成像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以及检测能力的定量表征方法。针对基于超声原子力显微镜亚表面成像机制尚未十分清楚的现状,本文分别从理论及实验方面进行研究,以明确检测振动信号与亚表面结构特性和众多关键影响因素的关联,为后续定量化亚表面分析应用奠定基础。在理论分析方面,亚表面纳米结构会引起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和样品接触作用的变化,从而致使探针的超声振动响应信号产生改变,因此探针振动信号如振幅/相位/频率等蕴含丰富的内部结构特性信息。基于此思路,我们建立了超声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的力学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悬臂梁非线性振动分析模型和针尖与样品间接触作用模型。其中,悬臂梁的非线性振动理论模型按照与实际实验设置相比的简化程度,对比分析了简单模型、针尖位置模型、不带针尖位置的横向力模型和带针尖位置的横向力模型等四种模型,阐明了各自的适用场合。随后,在理论得出的振动响应和接触刚度规律关系基础上,探讨了成像参数如法向力、振动模态及针尖半径等关键因素对亚表面检测中局域弹性模量的分辨率及灵敏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理论分析得出的针尖/样品间接触刚度与内部纳米结构特性间的关联,我们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典型内含气泡或球形颗粒的亚表面结构检测进行了仿真计算。首先,在样品特性参数方面,系统研究了内部结构的尺寸、掩埋深度、弹性模量及相邻结构间的耦合等对等效接触刚度的影响。然后,为优化选择亚表面成像参数,分析了法向作用力、针尖位置、检测光点位置对成像衬度及接触共振频率的影响。在实验方面,为对比不同的探针或样品激励方式对亚表面成像的影响,搭建了结合样品超声激励的原子力声学显微镜、探针超声激励的超声原子力显微镜、探针和样品同时超声激励的差频力显微镜多模式自由切换的实验平台。我们以高定向热解石墨样品为例,验证该实验系统的内部结构纳米成像功能,表明这三种操作模式均可实现高定向热解石墨的亚表面成像和缺陷检测。为实现对仪器的亚表面表征能力的定量化评估,我们设计并加工了一系列具有已知尺寸及深度的参考样品,并进行了初步亚表面成像测试。为了填补温度、湿度对原子力显微镜尺寸测量的影响研究的空缺,我们开展了系列分析实验。主要考察了两种不同控制环境下即仪器整体工作环境和样品局域环境对标准二维光栅的原子力显微镜尺寸测量结果的定量影响。
【关键词】:超声原子力显微镜 亚表面成像 内部结构 环境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8
  • 1.1 亚表面成像技术11-19
  • 1.1.1 亚表面成像技术的需求11-12
  • 1.1.2 亚表面材料检测方法12-15
  • 1.1.3 基于SPM的亚表面成像技术的发展15-19
  • 1.2 声学原子力显微镜19-26
  • 1.2.1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发展20-24
  • 1.2.2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研究进展24-25
  • 1.2.3 总结25-26
  • 1.3 论文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26-28
  • 第二章 超声振动调制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机理理论分析28-42
  • 2.1 悬臂梁非线性振动28-34
  • 2.1.1 自由振动的悬臂梁模型28-30
  • 2.1.2 几种简化的接触共振模型30-34
  • 2.2 探针-样品接触作用模型34-35
  • 2.3 结果分析35-41
  • 2.3.1 模型的可靠性分析及模型之间的对比35-37
  • 2.3.2 影响因素的分析37-41
  • 2.4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基于超声原子力显微镜亚表面结构成像的有限元分析42-58
  • 3.1 亚表面结构特性对成像衬度影响42-49
  • 3.1.1 有限元建模与方法42-44
  • 3.1.2 内部结构掩埋深度44-46
  • 3.1.3 内部结构尺寸46-47
  • 3.1.4 深度及尺寸的耦合影响47-48
  • 3.1.5 内部结构材料特性48-49
  • 3.1.6 小结49
  • 3.2 成像条件参数对成像衬度影响49-56
  • 3.2.1 等效接触刚度50-52
  • 3.2.2 检测光点位置52-55
  • 3.2.3 水平间距分辨力55-56
  • 3.3 本章小结56-58
  • 第四章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系统构建及亚表面成像应用实验58-78
  • 4.1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系统平台构建58-68
  • 4.1.1 实验系统搭建59-61
  • 4.1.2 原子力声学显微镜61-62
  • 4.1.3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62
  • 4.1.4 缺陷检测62-65
  • 4.1.5 石墨缺陷样品杨氏模量的第一性原理计算65-68
  • 4.1.6 小结68
  • 4.2 参考样品的设计、加工及测试68-73
  • 4.2.1 参考样品的设计、加工及测试68-71
  • 4.2.2 颗粒复合样品的设计与加工71-73
  • 4.3 在颗粒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上的成像应用73-77
  • 4.3.1 在颗粒复合样品上的成像检测73-76
  • 4.3.2 在碳纳米管复合样品上的成像检测76-77
  • 4.4 本章小结77-78
  • 第五章 环境因素对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78-93
  • 5.1 研究背景79-80
  • 5.2 整机环境影响实验设计80-82
  • 5.3 AFM整机的环境对尺寸测量误差的影响82-88
  • 5.3.1 实验安排82-84
  • 5.3.2 结果与讨论84-88
  • 5.4 AFM样品局部的环境对尺寸测量误差的影响88-91
  • 5.4.1 实验安排88-89
  • 5.4.2 结果与讨论89-91
  • 5.5 课题来源及本章小结91-9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93-97
  • 6.1 主要工作总结93-95
  • 6.1.1 论文研究内容总结93-94
  • 6.1.2 论文创新性总结94-95
  • 6.2 展望95-97
  • 参考文献97-104
  • 致谢104-10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群;原子力显微镜[J];上海计量测试;2002年05期

2 伍媛婷,王秀峰,程冰;原子力显微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快报;2005年04期

3 马荣骏;原子力显微镜及其应用[J];矿冶工程;2005年04期

4 杨金涛;徐文东;;针尖扫描原子力显微镜的光点跟踪设计[J];中国激光;2006年01期

5 张峰;唐琳;徐洪杰;何建华;;一种高效、简便原子力显微镜液体中原位实验方法[J];现代仪器;2006年02期

6 刘岁林;田云飞;陈红;吉晓江;;原子力显微镜原理与应用技术[J];现代仪器;2006年06期

7 唐卓;戴如春;廖二元;;原子力显微镜在骨微纳观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8 张涛;曹志军;张利军;张娟;;原子力显微镜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8年06期

9 孙晓凤;惠飞;何品刚;方禹之;;新型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的研制[J];分析仪器;2010年01期

10 李艳青;智丽丽;;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明福;肖洒;邹乐西;仲敬荣;任清波;;金属铀氧化的拉曼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在线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2 孙全梅;陈佩佩;陈龙;吴承东;杨焕杰;韩东;;原子力显微镜在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9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9年

3 钱建强;李渊;华宝成;李英姿;;火星探测原子力显微镜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晓东;纪小龙;;透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看病理学科发展[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杨金涛;徐文东;;原子力显微镜系统中的光点跟踪设计[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胡庆泉;陈立群;;原子力显微镜微悬臂梁非线性振动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宋维旭;赵晓云;伍津津;朱堂友;杨桂红;;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类型胶原蛋白与细胞粘附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丁海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联用对活细胞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9 纪星涉;魏焕萍;单云官;;原子力显微镜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黄水花;黎全;黄云;杨开勇;刘贱平;;原子力显微镜实验教学方法探索[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创文;本原纳米仪器公司承担863课题[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基于ARM的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天;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亚表面成像机制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高思田;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周娴玮;原子力显微镜成像与纳米操作控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窦建华;原子力显微镜针尖-表面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胡庆泉;原子力显微镜动力学行为分析[D];上海大学;2007年

7 董晓坤;高速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杨春来;超声振动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张冬仙;原子力显微术的新方法研究及新型原子力显微镜系统研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刘颖;细胞与亚细胞层面上对稳恒磁场—抗癌药物联合效应的AFM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凤;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的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召洪;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炭黑表面活性[D];四川理工学院;2015年

3 赵爽;湿度对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王兴亚;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及透射式扫描软X射线显微成像术的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5 孙星星;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微观力学性能仿真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6 李欣;面向等离子体材料辐照缺陷的演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7 郑志月;基于qPlus技术的原子力显微镜测头及其校准方法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8 陈少奇;双探针原子力显微镜测头机电系统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9 吉艳凤;金属—绝缘体—金属/半导体结构的电学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邱晗;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梁谐振器振动特性的测试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2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572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1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