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子晶体缺陷结构的可见光波分复用器设计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光子晶体缺陷结构的可见光波分复用器设计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子晶体 可见光波段波分复用器 波导 微腔 环形谐振腔
【摘要】:光子晶体作为一种新型人工电磁介质,因其具有光子禁带和光子局域的基本特征以及高密集、高效率、低损耗及体积小等特点,在光子集成技术与器件方面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光子晶体波分复用器是当前光子晶体光学器件活跃的热点方向,大多数关于光子晶体波分复用器的研究集中在通信波段,而工作波长在可见光波段的研究还很少。光子晶体可见光波段波分复用器是光学集成器件研究的重要补充。本文设计了基于光子晶体缺陷结构的可见光波分复用器,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选取在可见光波段折射率较大而消光系数较小的GaP为光子晶体介质柱的材料,分析光子晶体占空比与光子晶体TE模禁带宽度的关系。利用平面波展开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研究了光子晶体波导、微腔和环形谐振腔三种缺陷的结构特性、传输特性、带隙特性及局域频率,为设计光子晶体可见光波分复用器提供条件。2.利用耦合模理论分别计算488nm、532nm和635nm三波长的波导耦合长度,设计合理的参数结构,控制光波呈交叉态或直通态,在输入输出端增加介质柱密度,实现三波长有效分波,设计出基于光子晶体波导耦合的可见光波段三波长分波器。3.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点缺陷微腔的中心谐振频率与缺陷半径大小的曲线关系,找到488nm、532nm和635nm三波长相对应的缺陷半径,采用微腔与波导的直接耦合结构,设计基于光子晶体波导与微腔的可见光波段三波长合波器、分波器;在原结构上增加反射微腔,使得三波长的透射率都在90%以上。4.基于光子晶体波导、微腔和环形谐振腔,设计了光子晶体可见光波段的三波长合波器,635nm光波从环形谐振腔进入主波导,488nm和532nm光波从相应微腔进入主波导,实现三波长合波。该器件尺寸小,效率高。
【关键词】:光子晶体 可见光波段波分复用器 波导 微腔 环形谐振腔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734;TH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光子晶体的简介8-12
- 1.1.1 光子晶体的概念9-10
- 1.1.2 光子晶体的类型10-11
- 1.1.3 光子晶体的基本特性11
- 1.1.4 光子晶体的应用11-12
- 1.2 光子晶体波分复用器12-15
- 1.2.1 光子晶体波分复用器的研究进展13-14
- 1.2.2 光子晶体可见光波分复用器的研究意义14-15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15-16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15
-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15-16
- 第2章 光子晶体理论基础16-20
- 2.1 平面波展开法16-17
- 2.2 时域有限差分法17-20
- 第3章 二维方格光子晶体带隙及缺陷态分析20-32
- 3.1 二维方格晶体材料及参数的选取20-22
- 3.2 光子晶体波导特性分析22-27
- 3.2.1 光波导缺陷态23-24
- 3.2.2 两平行波导的耦合结构和原理24-27
- 3.3 光子晶体点缺陷微腔特性分析27-30
- 3.3.1 光子晶体点缺陷微腔27-29
- 3.3.2 点缺陷半径与谐振波长关系29-30
- 3.4 光子晶体环形腔特性分析30-32
- 第4章 可见光波段光子晶体波分复用器32-50
- 4.1 基于光子晶体波导耦合分波器32-35
- 4.2 光子晶体波导与微腔耦合合波器35-45
- 4.2.1 参数的分析与选取35-38
- 4.2.2 波导与微腔的耦合结构设计与模拟38-41
- 4.2.3 合波器结构设计与模拟41-42
- 4.2.4 合波器结构优化42-45
- 4.3 光子晶体波导与微腔耦合分波器45-46
- 4.4 光子晶体波导、微腔与微环相结合的合波器46-50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0-52
- 5.1 工作总结50
- 5.2 改进与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舟 ,严寒 ,小平;光子晶体[J];光机电信息;2002年12期
2 易小菊;控制光子的“半导体”——光子晶体[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3 李蔚;光电子技术的又一重大发展——光子晶体及其应用[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3年06期
4 胡兴军;杨燕;;光子晶体的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情况[J];集成电路应用;2004年10期
5 蒋锐 ,曹三松;光子晶体可能成为磁激发器[J];激光技术;2004年03期
6 开桂云,董孝义,秦玉文,何杰,巴恩旭,汪美林;《全国光子晶体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与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J];光电子·激光;2005年08期
7 孙涛涛;金碧辉;;光子晶体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6年05期
8 李会玲;王京霞;宋延林;;光子晶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自然杂志;2009年03期
9 陈义;李晋成;;光子晶体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色谱;2009年05期
10 章从福;;日本科学家开发出生产高质量光子晶体新技术[J];半导体信息;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忠泽;赵祥伟;朱蓉;;基于光子晶体的生物分子编码[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娄建勇;徐铁军;徐宝连;邰伟莹;;异质缺陷光子晶体的高性能光捕获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志远;刘荣鹃;傅晋欣;;磁光光子晶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京霞;崔丽影;田恩涛;江雷;宋延林;;大面积、高强度聚合物光子晶体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葛建平;;胶体光子晶体的磁组装及显示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马龙;;光电子学新技术-光子晶体[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汪河洲;;光子晶体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胡小永;江萍;杨宏;龚旗煌;;飞秒超快速可调谐有机光子晶体微腔[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顾忠泽;刘兆彬;赵祥伟;;可用于生物分子编码的自组装光子晶体[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志兵;叶永红;;光子晶体中光学微腔的发光调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正根;光子晶体学俏然崛起[N];中国电子报;2001年
2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周济;光子晶体:光信息时代的“半导体”[N];中国电子报;2005年
3 张孟军;攀登光子晶体高峰的人[N];科技日报;2004年
4 刘霞;美制成兼具电学光学性质的光子晶体[N];科技日报;2011年
5 丛林;聚合物光子晶体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11年
6 华凌;耐上千摄氏度高温的光子晶体问世[N];科技日报;2012年
7 杨健;中科院取得光子晶体理论创新[N];人民日报;2003年
8 ;我国光子晶体中原子自发辐射特性研究获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9 新华;可变色塑料薄膜开发成功[N];福建科技报;2007年
10 ;穿上变色塑料薄膜“新衣”,食品变质一看就知[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宏;光子晶体应用理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王昕;平面光子晶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晓玲;光子晶体在生化传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李岩;光子晶体及其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4年
5 李文超;折射率可调的光子晶体及实验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冷晗阳;利用二维及三维非线性光子晶体调控倍频光波和纠缠光子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葛潇尘;基于光子晶体和人造表面等离子体的谐振腔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邢慧慧;可调带隙光子晶体/液晶光功能材料的制备及调控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傅涛;等离子体填充金属光子晶体Cherenkov辐射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朱海滨;光子系统中非互易传输现象及光子器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龙;光子晶体热控涂层的力学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范卉青;多孔硅表面缺陷腔光子晶体的传感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谢望;铁酸铋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田天;基于化学反应的多功能光子晶体体系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徐坤;基于三维光子晶体微球液相芯片化学发光法检测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乔娜;光子晶体复合结构增强宽带光吸收和发光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s,
本文编号:577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57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