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中荧光激发密度的优化
本文关键词: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中荧光激发密度的优化
【摘要】: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技术中,荧光点的中心位置可通过对每个荧光点进行单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逐个拟合定位或对多个荧光点进行多PSF同时拟合定位获得。定位误差以及图像采样时间与荧光激发密度直接相关。为定量得到基于这两种算法的最优荧光激发密度,模拟了成像与定位过程,比较了常见的几种荧光分子在采用基于单PSF逐个拟合和多PSF同时拟合两种算法定位时的中心定位误差、荧光获取比率、获取的有效荧光点数与荧光激发密度间的关系,进而得到了采用这两种算法对不同荧光染剂进行超分辨成像时的最优荧光激发密度。该结果对单分子成像过程中荧光激发密度的选择和激发激光的强度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显微 荧光 单分子定位 激发密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6191)~~
【分类号】:TH742.65
【正文快照】: 引言荧光显微镜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包括共聚焦显微镜在内的传统光学显微镜受到阿贝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1],其分辨率只能达到200 nm以上。近年来发展的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突破了衍射极限,可以达到20 nm的横向分辨率,因此成为生物医学显微成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学伟;王春歆;张玉叶;;点目标图像信噪比计算方法[J];电光与控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正干;黄凤英;倪先胜;;超外差接收相敏检波在电磁超声检测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李艳秋;;浸没式ArF光刻最新进展[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6年03期
3 张彩梅;卫剑梅;吴金中;彭志龙;;一种弱小目标序列图像对比度增强技术[J];电视技术;2011年09期
4 江洋;任斌;田中群;;有孔探针近场拉曼光谱和成像技术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5期
5 陈勇;严高师;余锋;;基于环带结构的形态学红外目标检测方法[J];光电技术应用;2013年04期
6 张毅;闫利;;地面激光点云强度噪声的三维扩散滤波方法[J];测绘学报;2013年04期
7 王同舟;谢丽萍;Haley Huang;黎新;汪汝亮;杨光;杜亚楠;黄国亮;;Label-free biomolecular imaging using scanning spectral interferometry[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3年11期
8 杜建聪;邓素辉;侯尚国;乔玲玲;陈建芳;黄庆;樊春海;程亚;赵云;;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DNA tetrahedral nanostructures in cells by STED method with continuous wave lasers[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4年04期
9 孟凡斌;王佳轶;毛剑英;;红外系统空间点目标探测距离测试[J];光电技术应用;2014年03期
10 贾思思;梁乐;邓素辉;侯尚国;柳华杰;黄庆;樊春海;;亚细胞结构的超高分辨成像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珂;用于光束整形与超分辨成像的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和实验[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张超;不同衬底上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程丽红;X光编码孔径成像理论及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衢;空域二值化非线性相关器在光学模式识别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陆梅君;偏离标准条件的OPC模型以及OPC相关的验证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6 刘立新;荧光多参量显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7 韩亮;光学小波变换及其滤波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江洋;基于纳米结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近场光谱学与掩埋分子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胡继刚;曲面金属—电介质多层复合结构超分辨特性及其光刻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王昊京;三视场恒星识别天文导航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红外告警系统中的目标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丛志浩;光刻机六自由度工件台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张维滨;异向介质在高分辨率成像上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4 林琳;近场光学不同成像方式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时文远;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成像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周从树;辅助图形在工艺窗口OPC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广义OPC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9年
7 姚利;金属纳米粒子阵列结构电磁增强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金云;扫描电机运动特性参数的非接触测试计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任宝梁;应用AMIRA软件探讨海马CA1区轴棘突触树突棘与突触后致密斑的相关性[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黄远辉;光学超衍射极限成像中随机介质传输矩阵获取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春歆;周晓东;张玉叶;;基于疑似目标区域提取的空间图像降噪[J];电光与控制;2008年09期
2 王录,金生龙;量化信噪比的定义和计算[J];电视技术;2000年05期
3 李宏壮;田园;韩昌元;吴国栋;马冬梅;;航天光学遥感器信噪比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J];光电工程;2006年04期
4 赖作镁;王敬儒;张启衡;;背景运动补偿和假设检验的目标检测算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1期
5 杨军,王成,王云峰;一种基于HVS模型的图像质量信噪比评价方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陈维真;张春华;周晓东;;空间目标的光度特性及其成像信噪比研究[J];红外技术;2007年12期
7 鲁新平,沈振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输出图像信噪比计算和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04期
8 曹移明;张伟;丛明煜;;星载红外凝视相机信噪比计算分析[J];宇航学报;2007年04期
9 陈新锦;袁艳;李立英;肖相国;刘辉;;目标探测的信噪比分析[J];应用光学;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632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63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