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相干涉的光学元件位相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移相干涉的光学元件位相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位相缺陷 移相干涉 位相提取算法 位相解包裹
【摘要】: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采用多束高能激光打靶,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最有前景的方案之一,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该光学系统中有很多大口径光学元件,这些光学元件自身质量至关重要,不仅会影响打靶精度,缺陷的存在甚至会损坏整套光学系统。位相缺陷是光学元件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缺陷,该类缺陷不改变通过光的幅值,但会进行位相调制,对光有一定的会聚作用,在大功率光学系统中会造成光学元件的损伤,传统光学检测系统无法有效地检测该类缺陷。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多种测量方法,如空间滤波法、数字全息法和移相干涉法,其中移相干涉法以其范围大、精度高的优势最具发展前景,而国内对此研究较少,尚无实物系统。本文采用移相干涉法对光学元件位相缺陷进行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移相干涉法测量位相缺陷的基本原理,综合考虑不同移相实现方案的误差影响,选择光路分光步进式移相方案。针对移相器、光源和CCD引入的误差进行误差分析,并据此进行器件选型。2.使用加窗傅里叶法构建了一种能抑制移相误差的13帧定步长移相算法,根据实际振动影响较大的情况,提出使用迭代随机移相算法。对这两种算法和Hariharan 5帧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振动对解相效果影响最大,迭代随机移相算法解相面型精度高,面型峰谷值(PV)稳定在0.2~0.5nm。3.针对位相提取算法中存在的包裹问题,研究了基于最小二乘的几种解包裹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二乘的解包裹算法不受异常点的影响,存在严重欠采样时只能其中的使用横向剪切干涉法,根据实际欠采样情况,选择横向剪切干涉法。4.针对存在的波前倾斜和常数项,使用Zernike拟合的方法加以修正。针对双点干涉的几何结构误差进行公式推导,将其与Zernike多项式中的彗差项和倾斜项相对应。根据拟合坐标系和几何结构误差坐标系的偏移,提出圆拟合法进行位置校正。5.采用迈克尔逊干涉光路对激光器进行验证,满足使用要求。根据原理搭建光学元件位相缺陷测量系统并进行了位相缺陷测量,测量结果与共焦显微镜结果基本一致,15次测量误差的峰谷值(PV)和均方根值(RMS)的重复性精度分别为17.2nm和2.0nm。
【关键词】:位相缺陷 移相干涉 位相提取算法 位相解包裹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空间滤波法9-11
- 1.2.2 数字全息法11-12
- 1.2.3 移相干涉法12-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16-25
- 2.1 引言16
- 2.2 方案流程图16
- 2.3 测量原理16-18
- 2.4 移相实现方案确定18-21
- 2.4.1. 移相原理选择18-20
- 2.4.2. 移相器调制方式20-21
- 2.5 关键器件选型分析21-24
- 2.5.1. 移相器选型分析21
- 2.5.2. 激光器选型分析21-23
- 2.5.3. CCD选型分析23-24
- 2.6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位相提取算法25-37
- 3.1. 引言25
- 3.2. 移相算法现状25-26
- 3.3. 13帧定步长算法26-28
- 3.4. 迭代随机移相算法28-33
- 3.5. 算法仿真33-36
- 3.6.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位相数据解包裹及拟合校正37-50
- 4.1. 引言37
- 4.2. 位相解包裹37-46
- 4.2.1. 迭代法40
- 4.2.2. 快速傅里叶变换法40-41
- 4.2.3. 离散余弦变换法41-42
- 4.2.4. 横向剪切干涉法42-43
- 4.2.5. 解包裹算法比较仿真43-46
- 4.3. 系统误差消除46-49
- 4.3.1. 几何结构误差47
- 4.3.2. Zernike多项式47-49
- 4.3.3. 误差去除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实验及数据分析50-64
- 5.1. 引言50
- 5.2. 激光器性能实验50-55
- 5.3. 位相缺陷检测系统实验装置55-56
- 5.4. 实验测量结果56-62
- 5.5. 本章小结62-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力源;用现代方法制造光学元件[J];应用光学;2005年01期
2 ;光学元件库——欧普特科技[J];大学物理;2005年02期
3 ;光学元件库——欧普特科技[J];大学物理;2005年07期
4 ;光学元件库——欧普特科技[J];大学物理;2005年10期
5 ;光学元件库——欧普特科技[J];大学物理;2005年11期
6 于允平;;塑料光学元件的发展及应用[J];光学技术;1990年02期
7 ;光管的灵巧设计可产生合算的光学元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7年10期
8 沐仁旺,周进,高文琦;几种有应用前景的二元光学元件的研究[J];激光与红外;1999年03期
9 李瑞琴;;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6期
10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许乔;胡晓阳;;高精度高阈值光学元件制造[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2 陈晓苹;;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稳定性预测方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梁景芳;李锡善;;大尺寸高精度平面光学元件的制造和检测[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王伟平;;强激光对传输光学元件热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5 黄祖鑫;胡晓阳;周文超;田小强;;光学元件微吸收特性测量仪研制进展[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蓉竹;杨春林;许乔;蔡邦维;;强光系统光学元件波前相位梯度分析[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蔡荣;许全益;杨力;伍凡;;高精度同心光学元件制作工艺技术[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邓燕;柴立群;许乔;;强光光学元件波前检测算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9 王占山;张众;吴永荣;陈玲燕;;中子多层膜光学元件研究[A];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思涛;叶嘉雄;阮玉;徐启阳;郭志霞;;二元光学元件的制作及其误差分析[A];湖北省激光学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吴宇轩;浅析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N];山西科技报;2011年
2 徐永涛;凤凰光学:光学元件龙头 参股银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IBM宣布在激光芯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N];计算机世界;2010年
4 记者 张兆军 通讯员 于万冰;“刻写”世界高精尖[N];科技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宋广玉 本报通讯员 陈宁 洪立军;南京英田光学攻克激光可控核聚变瓶颈[N];南京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亮;光学元件表面污染对负载能力影响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师智全;大型固体激光装置光学元件结构稳定性分析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3 彭志涛;强激光复杂光机组件光学元件激光损伤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4 陈晓苹;延长玻璃质光学元件工作寿命的表面强化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5 冯博;惯性约束聚变终端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张蓉竹;ICF系统光学元件高精度波前检测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聂娅 ;亚波长光学元件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谷勇强;投影光刻物镜光学元件的离子束精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9 胡春晖;航天高光谱仪光学元件位置误差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旭冬;基于机器学习的终端光学元件损伤识别及分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穆绵;投影法光学元件面形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文博;大口径快速抛光机设计与相关问题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4 张兴鑫;基于损耗特性的光学元件表面质量表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5 林建兴;超光滑光学元件表面表征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戚子文;基于移相干涉的光学元件位相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许楠楠;圆形光学元件轮廓自动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8 吕少龙;基于电场和气流的光学表面污染物在位去除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韩丰明;激光清洗光学元件表面污染的机理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余丽芳;大口径光学元件激光预处理系统运动控制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5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63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