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快速高精度望远镜调焦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13 05:30

  本文关键词:快速高精度望远镜调焦系统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望远镜 测距调焦 离轴系统 速度补偿 电机控制


【摘要】:调焦是一个成像光学系统必须要做的工作,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光学系统的调焦不再通过目视比较而确定,而是通过数字成像分析。目前的调焦方式有很多种,有对比度法、相位法、测距法等。但不管哪种调焦方式,快速、高精度而又稳定对焦是光学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目前的主流的调焦技术都采用两种调焦方法—图像调焦和测距调焦。图像调焦法通过像质反馈信息可以提高目标的定位精度,但是也存在对焦速度慢,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低时容易产生离焦问题。而测距调焦系统虽然直接反馈调焦系统的调节位移量,达到很快的对焦速度,但是由于没有像质反馈信息,无法根据像质自我矫正,所以其调焦精度比较低。针对大地观测反射望远镜的结构特点及光学特性,望远镜常用的测距调焦的方法,但是简单的测距调焦法无法满足高精度和高速对焦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测距调焦方式。通过精确仿真计算得到正焦位置与目标距离的关系,同时在闭环调焦平台中针对实时调焦存在的延迟,提出了速度或者位移补偿方法,既提高了调焦系统的对焦精度,也解决了动态调焦中因滞后造成的离焦问题。首先,本文对目前的不同种类的望远镜光学系统作了简要的介绍,详细介绍了影响望远镜调焦系统的调焦误差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对有限远物点产生的像差进行分析,指出了望远镜存在一定的焦深,重点研究卡塞格林望远镜的结构、光路以及对焦误差来源。其次,实现了对反射式望远镜的ZEMAX仿真分析。要实现高精度测距调焦,必须找到正确的正焦搜索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知道如何设计望远镜,以及如何分析成像质量的好坏,借助ZEMAX软件,可以很快找到正焦位置,实现了对正焦公式的修正。利用MATLAB仿真,采用了几何光学的分析手段,提出了针对离轴望远镜的调焦方法—离轴调焦法最后,我们设计了自动调焦系统的硬件平台,分析了自动调焦系统存在调焦滞后的原因,提出了对测距调焦系统的延迟补偿方法。并测得了电机的静态误差,通过闭环试验验证了补偿效果。
【关键词】:望远镜 测距调焦 离轴系统 速度补偿 电机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43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2 自动调焦技术的发展现状13-17
  • 1.2.1 国内外自动调焦技术发展史13-14
  • 1.2.2 常见的自动调焦技术14-17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17-19
  • 2 望远镜测距调焦的基本原理19-30
  • 2.1 常见望远镜的对比19-21
  • 2.2 目标的运动对正焦位置的影响21-24
  • 2.2.1 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21-22
  • 2.2.2 望远镜正焦位置的计算22
  • 2.2.3 目标径向运动对调焦的影响22-23
  • 2.2.4 目标横向运动对调焦的影响23-24
  • 2.3 反射式望远镜对焦误差的来源24-28
  • 2.3.1 外部环境对正焦位置的影响24-25
  • 2.3.2 望远镜光学系统的像差25-27
  • 2.3.3 光学系统的焦深27-28
  • 2.4 本章小结28-30
  • 3 反射式望远镜调焦仿真分析30-48
  • 3.1 卡塞格林反射式望远镜的设计30-36
  • 3.1.1 卡塞格林望远镜主次镜面型的选择30-32
  • 3.1.2 卡塞格林望远镜非球面镜的曲面方程32-34
  • 3.1.3 卡塞格林望远镜ZEMAX建模分析34-36
  • 3.2 共轴望远镜系统36-39
  • 3.2.1 共轴望远镜调焦仿真分析36-38
  • 3.2.2 共轴光学系统的正焦位置理论修正38-39
  • 3.3 离轴望远镜系统39-47
  • 3.3.1 离轴望远镜主要结构及其特点39-40
  • 3.3.2 离轴望远镜系统一维调焦仿真分析40-42
  • 3.3.3 离轴望远镜系统二维调焦仿真分析42-45
  • 3.3.4 离轴望远镜系统次镜旋转调焦仿真分析45-46
  • 3.3.5 离轴望远镜调焦系统的离轴角与离轴量46-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4 测距调焦系统延迟补偿分析及实验验证48-69
  • 4.1 测距调焦系统延迟及补偿方法48-53
  • 4.1.1 测距调焦系统的延迟模型48-49
  • 4.1.2 速度补偿法49-50
  • 4.1.3 基于轨迹预测法的位移补偿方案50-51
  • 4.1.4 补偿精度分析51-53
  • 4.2 测距调焦系统硬件平台53-55
  • 4.2.1 DSP&FPGA介绍54
  • 4.2.2 DSP与FPGA通信原理54-55
  • 4.3 调焦系统的电机控制55-62
  • 4.3.1 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数学模型56-57
  • 4.3.2 步进电机频矩特性57-58
  • 4.3.3 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原理58-59
  • 4.3.4 步进电机定位精度测试59-61
  • 4.3.5 步进电机速度和方向控制61-62
  • 4.4 调焦系统闭环实验62-68
  • 4.4.1 目标径向运动62-66
  • 4.4.2 目标横向运动66-68
  • 4.5 本章小结68-69
  • 5 总结与展望69-71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69
  •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69-70
  • 5.3 未来工作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筠,张培茗,陈家璧,许陇云;多层光盘调焦系统实验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2期

2 庞亚军;高精度红外光电调焦[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1992年03期

3 张圣卓;刘吉晓;李松晶;;采用无阀微泵的微调焦系统特性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0年09期

4 郑浩;隋成华;王河林;魏高尧;姚铖;;角膜地形图仪中调焦函数的选取及搜索方法[J];光学仪器;2013年03期

5 王保安;;调焦瞄准光学系统的误差分析与测量[J];计量技术;1981年06期

6 李筠,张培茗,陈家璧,许陇云;波导多层光盘调焦系统仿真研究与实验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1期

7 姚铖;隋成华;魏高尧;王河林;石文渊;;自动验光仪中图像处理与调焦准确性的研究[J];光学仪器;2012年06期

8 周季锋;;DSP在红外调焦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11期

9 李清军;一种新型视频调焦方法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1998年03期

10 程显富;朱如鹏;;数字查片仪的调焦原理及实现方法[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筠;张培茗;陈家璧;许陇云;;多层光盘调焦系统实验分析[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圣卓;刘吉晓;李松晶;;采用无阀微泵的微调焦系统特性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何平安;张剑;陈海波;;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调焦系统[A];2009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筠;张培茗;陈家璧;许陇云;;波导多层光盘调焦系统仿真研究与实验分析[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晓亮;快速高精度望远镜调焦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2 行长印;基于图像信息的自动视频调光调焦[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娟;刀具预调仪的调焦技术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4 柳万胜;基于金属光栅的调焦系统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孙国强;基于FPGA的自调焦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宏;一种数字式自动调焦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马媛;基于的DSP直流伺服系统在调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钱首尚;高精度曲面光刻实时调焦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熊骏;基于图像的红外导引头调焦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春娟;基于ARM的自动调光调焦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本文编号:665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665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