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自适应成像系统中的二自由度头托设计
本文关键词:眼底自适应成像系统中的二自由度头托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眼底自适应成像 头托 丝杠 PIC单片机 步进电机驱动
【摘要】:眼科临床上所使用的简易头托限定医生与受试者的距离不能超过一臂之长,因此无法用于较为庞大的眼底自适应成像系统。为了达到眼底自适应成像系统与受试者瞳孔快速对准、稳定定位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可长距离控制的二自由度的头托。采用具有自锁能力的梯形丝杠驱动头托垂直运动,采用传动效率高的滚珠丝杠驱动头托水平运动,以步进电机提供动力。基于PIC16F877单片机,完成了头托移动控制的软硬件设计,并在MPLAB与Proteus环境下进行了联合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头托可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以20μm的精准度定位,能够实现长距离、快速准确的瞳孔对准和左右瞳孔切换过程,是眼底自适应成像系统的良好辅助工具。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关键词】: 眼底自适应成像 头托 丝杠 PIC单片机 步进电机驱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405194,No.61475152)
【分类号】:TH786
【正文快照】: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ptics,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FineMechanics and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130033,China;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130021,China;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少园;宣丽;胡立发;曹召良;穆全全;;人眼视网膜成像自适应光学系统设计[J];光子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琳;朴雪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6期
2 杨建华;喻谦;廖莉;;糖复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2年03期
3 宋鄂,董宇,赵秀珍,徐琪,王心蕊,吴家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血管病变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5期
4 霍建新,唐静晓,郭永强;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现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巫芬娟,张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关系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段俊国;廖品正;吴烈;李毓敏;余杨桂;邱波;李传课;;中药复方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陈佳;喻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年02期
8 阎峻;韩广荣;;59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04期
9 罗正才;张黎;郭军;罗敏;;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1年04期
10 李贵生;魏建华;李桂森;;复方血栓通软胶囊治疗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J];广东医学;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喻青;;自拟中药糖明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0例[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深;抵挡汤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刘路宏;优糖明颗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作用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茅彩萍;葛根素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宋剑涛;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机、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刘万里;养阴止血明目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6 安刚;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袁爱花;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病变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罗向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与阳虚病机的相关性及其代谢组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王慎田;护骨素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程少园;视网膜血管的液晶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义玲;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孙玉科;糖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云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高糖状态下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4 张细芝;滋肾健脾化瘀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5 祝敏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浆、玻璃体、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6 王小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与眼局部相关因素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马红蕾;酶溶解分离PVR增殖膜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8 芦伟;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9 苑维;红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欧阳芳;糖网一号防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亮;赵建科;周艳;张周锋;;长焦距、大视场空间观测相机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0年06期
2 杨振刚;陈海清;;红外光学系统焦距测量的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1年06期
3 王肇圻;许妍;;基于眼模型的数字眼底相机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9期
4 刘永军;胡立发;曹召良;李大禹;穆全全;鲁兴海;宣丽;;位相可控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5年12期
5 刘永军;宣丽;胡立发;曹召良;李大禹;穆全全;鲁兴海;;平行排列液晶器件的波前调制特性[J];光子学报;2006年01期
6 刘永军;胡立发;曹召良;李大禹;穆全全;鲁兴海;宣丽;;液晶大气湍流模拟器[J];光子学报;2006年12期
7 王伟;王肇圻;王雁;左彤;;基于波前像差的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测定[J];光子学报;2007年01期
8 李大禹;穆全全;胡立发;曹召良;鲁兴海;宣丽;;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位调制的色散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2007年06期
9 全薇;宋贵才;王肇圻;吕福云;;人眼大视场波前像差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2007年06期
10 赵会娟;姜颖婷;缪辉;高峰;YUKARI Tanikawa;YUKIO Yamada;;近红外漫射光层析成像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伏初,柯梦佳,吴汝威;多功能全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的技术指标与配套[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03期
2 ;新型成像系统使癌细胞无处遁形[J];科学世界;2008年10期
3 ;视网膜细胞可清晰显现 我国研制出人眼视网膜成像系统[J];光学仪器;2008年03期
4 唐建;蒋力培;邓双成;黄民双;黄军芬;;医用X线成像系统的数字化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S1期
5 乐光启,聂云刚;热波检测及热波成像系统的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6 巩宪伟;鱼卫星;张红鑫;卢振武;孙强;沈宏海;;仿生复眼成像系统设计与制作的研究进展[J];中国光学;2013年01期
7 李文;;一次性成像系统[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9年01期
8 李玉兰,金永杰;多模式成像系统[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0年02期
9 谢晋东,袁聿德;噪声等价量子数和量子检出效率对放射成像系统像质评价的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11期
10 叶昶,仲爱军,骆清铭;用于小动物研究的数字X线成像系统[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勇;陈家璧;;单模光纤共聚焦成像系统轴向光强的分析和测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刘勇;陈家璧;;单模光纤共聚焦成像系统轴向光强的分析和测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彭吉龙;李保权;刘杰;张鑫;;太阳X射线望远镜成像系统的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马相路;冯莹;曹毓;;双曲凹面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统[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恒;医用光热式胶片成像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浙江大学;2005年
2 巩宪伟;曲面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潘宇骏;眼底自适应成像系统中的二自由度头托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675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67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