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三维海流传感器微力放大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5:12

  本文关键词:三维海流传感器微力放大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上升流 微力放大机构 柔性铰链 柔顺机构 正交试验


【摘要】:随着人们对海洋环境调查与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对海洋观测仪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海流作为一种重要海洋环境要素,其不仅具有较大的水平流,同时具有微小的垂直流,而现有海流测量仪器无法实现对水平和垂直两维间流速差异较大的海流的同时测量。为解决这一难点,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可对维间差异较大海流进行测量的三维海流传感器。本文所设计的微力放大机构是该海流传感器中实现垂直流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维海流传感器的测流原理,并设计了海流传感器的总体结构,其总体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圆球壳十字梁式的水平流速测量装置和基于多级杠杆式柔顺微力放大机构的垂直流速测量装置。然后对微力放大机构的关键部件柔性铰链进行分析,选择三种典型的柔性铰链进行重组设计,并建立了其力学模型,同时分析了多种柔性铰链的刚度特性,选定了刚度较大的直圆型柔性铰链作为微力放大机构的柔性部件。其次,通过分析柔顺杠杆式微力放大机构的设计要点与工作原理,确定了微力放大机构的结构形式,并建立该机构的力学模型。最后,采用了单因素优化和正交试验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微力放大机构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机构结构参数的最优尺寸。结果表明:最终确定的微力放大机构的力放大倍数为609.22,能够实现对州级力值的放大,满足三维海流传感器对于微小升力的放大与测量要求。
【关键词】:上升流 微力放大机构 柔性铰链 柔顺机构 正交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66.21;TP21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1
  • 1.1 海洋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意义15-16
  • 1.2 海流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16-19
  • 1.2.1 海流概述16-17
  • 1.2.2 海流测量仪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7-19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19-20
  • 1.4 本文课题来源以及主要研究内容20-21
  • 第二章 三维海流传感器的结构设计21-29
  • 2.1 引言21
  • 2.2 三维海流传感器总体结构设计21-23
  • 2.3 水平流测量装置原理23
  • 2.4 垂直流测量装置原理23-28
  • 2.4.1 垂直流测量原理概述23-24
  • 2.4.2 圆盘升力流场分析24-25
  • 2.4.3 柔顺微力放大机构25-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典型柔性铰链的重组设计与分析29-43
  • 3.1 引言29
  • 3.2 柔性铰链29-30
  • 3.2.1 柔性铰链特点29
  • 3.2.2 柔性铰链分类29-30
  • 3.3 典型柔性铰链的重组模型30-35
  • 3.3.1 典型柔性铰链的重组设计30-31
  • 3.3.2 典型柔性铰链重组模型的刚度计算31-35
  • 3.4 典型柔性铰链重组模型的仿真分析35-41
  • 3.5 典型柔性铰链的刚度特性比较41
  • 3.6 本章小结41-43
  • 第四章 微力放大机构的构型设计与理论计算43-56
  • 4.1 引言43
  • 4.2 柔顺杠杆式机构的性能分析43-45
  • 4.2.1 杠杆原理43-44
  • 4.2.2 杠杆级联的效率分析44-45
  • 4.3 杠杆式柔顺机构的结构改进45-48
  • 4.3.1 对称式结构设计45-47
  • 4.3.2 柔性铰链偏转角度的调整47-48
  • 4.3.3 微力放大机构的最终结构形式48
  • 4.4 微力放大机构的理论计算48-55
  • 4.5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微力放大机构的结构分析与参数优化56-69
  • 5.1 引言56
  • 5.2 有限元参数化概述56
  • 5.3 微力放大机构初始模型的仿真分析56-57
  • 5.4 微力放大机构的结构参数单因素优化分析57-63
  • 5.4.1 各级杠杆结构参数分析58-60
  • 5.4.2 连接杠杆结构参数分析60-63
  • 5.4.3 结构参数选定63
  • 5.5 基于正交试验的参数优化63-65
  • 5.5.1 试验指标、因素和水平的确定63
  • 5.5.2 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63-65
  • 5.6 微力放大机构的最终结构模型65-68
  • 5.6.1 优化后模型分析65
  • 5.6.2 优化后模型重力场下铰链偏转状态的调整65-68
  • 5.7 本章总结68-6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9-71
  • 6.1 全文总结69-70
  • 6.2 工作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群;袁贵彬;何斌;岳继光;;蟋蟀垂直攀登的微力测试及其动力学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吴江滨;;用BEC泡测量微力[J];物理通报;2008年06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寿文;;复杂微力—电系统的细观结构力学与破坏力学(提纲)[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培元;“微”字入选年度汉字见证“微力量”[N];兰州日报;2012年

2 通讯员 李若冰 曹晶晶;安徽农网“微力量”助农增收[N];中国气象报;2014年

3 隋笑飞 姜潇;激发产业“微力量”[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4 马Pr可;微博打拐见证公民微力量[N];贵阳日报;2011年

5 刘楚汉;让“微力量”不断推动公共管理品质[N];包头日报;2012年

6 饶思锐;“微力”传大爱 网聚正能量[N];海南日报;2014年

7 裴聪;聚集微力形成发展合力[N];西藏日报(汉);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育楠;中国服企爆发“微力”[N];中国纺织报;2013年

9 记者 朱珉迕;“微行动”扶持民间公益“微力量”[N];解放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郭清君 通讯员 段军霞;在这里,“微力量”传递正能量[N];检察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敏锐;ZnO薄膜压电微力传感器/执行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佟建华;压电双晶梁在微电机及微力传感器上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灿;三维海流传感器微力放大机构的设计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盛阳;静电场超微力测量方案的探索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吴昌庆;微力标定与测量装置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海涛;超微力测量方案的探索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韦正茂;基于柔性铰链的微力发生装置的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郑双;三维海流传感器标定系统中微力加载装置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 孟汉柏;PT/PZT/PT薄膜微力传感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孙湘豫;GDLT运营商的“微力量”营销[D];西北大学;2014年

9 韩海军;面向晶圆传输的接触面微力与粘滑传感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牛亚楠;微力测量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其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7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687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5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